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要想让烦杂的劳动变成幸福的工作,就应该走上研究这条道路,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研究、在叙事中提升,使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加精彩。
关键词:班主任;研究;实践;反思;叙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0-1
班主任如何做研究呢?著名德育工作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丁如许老师认为,班主任走科研之路应该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乐于积累、精于研究、长于写作。没有实践与行动,就没有反思与研究,也就写不出真实感人的教育叙事。可见,班主任做研究至少要做好三件事:实践——反思——叙事。
一、在实践中积累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班主任做研究,就要积极行动,更要坚持,在实践中积累,在行动中收获。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艰辛而繁杂,但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了解最多,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也最多。只要班主任多留心,多记录,用日志和日记等形式将自己在治班过程中的所做、所想、所悟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大量的案例,教育故事就会层出不穷。
二、在反思中研究
1.关于反思:所谓反思,就是班主任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调整。
2.关于研究:提到研究,许多班主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研究是专家的事情,自己难以胜任。其实这是对研究的误解。研究不一定要以建构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不一定要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进行,它可以是对一个教育案例客观而深入的剖析,可以是对一种教育现象冷静而理性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一条教育原则独辟蹊径的诘问……总而言之,在班主任工作中,研究的时机处处都有,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
3.如何在反思中研究:班主任应该具备“问题意识”,当班主任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而发现教育问题时,就意味着班主任已经开始为自己积累教育故事了。问题意识往往反映在以下几点: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我”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设计好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当班主任能够做到这样叙述“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叙述的过程就已经在“思考”或者“反思”了,班主任的工作也就逐渐地实现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过渡了。
三、在叙事中提升
1.教育叙事概念:教育叙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简言之,就是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包括三类:学科教学类、班主任工作类、生活片段类。“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即班主任教育叙事,就是将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与故事相关的反思。
2.教育叙事性质:班主任进行的叙事研究是草根式研究,那是因为“草根式”研究讲究的是即时式研究,它不一定需要开个什么会布置任务,不要成立个什么教科研组织网络,也没什么开题结题、专家鉴定之类的繁文缛节。随时随地做有心人,观察、发现、反思、提炼,不断地这样“做”,做多了就有所提升,做多了就会自觉去寻找理论的支撑。我国当下不少教科研是做得少,说得多,从理论到理论,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
3.撰写教育叙事意义:有情感、有思考、有点子、有观点地记叙班主任工作中的事件,是我校班主任坚持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的宗旨,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方法之一。通过撰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班主任开始思考周围的学生,思考育人的技巧,更主要的是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班主任通过一次次与学生的碰撞,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总结,一次次静心,一次次研究,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不断撰写叙事的形式,能提高班主任的归纳、积累和思考能力,能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4.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1)要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教育叙事中的故事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教育叙事强调故事的建构,即把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融为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主观虚构。虚构的故事也许是非常感人的,但它背离了研究的基本要求,使得教育叙事的“真实感”丧失殆尽。所以教育叙事拒绝虚构。
(2)要探索故事中蕴涵的意义。意义探索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在故事中穿透故事。我们发现,有些班主任把教育叙事写成了“故事实录”。而“故事实录”很难反映出班主任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自己教育行为的变化与重构。所以,撰写教育叙事应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恰当地将自己的反思插入相关的情节之中,将故事的叙述与反思的表达融为一体。
(3)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教育叙事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一篇好的教育叙事,应该事例生动、理念新颖、饱含深情,应该能够使读者从中看到具体的教育影像,把握住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能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要坚持不懈。2008年9月起,我校班主任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叙事。几年过去了,透过那些凝聚着汗水和思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内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正逐渐从埋头事务型走向思考型;从头痛医痛的管理向充满智慧的艺术育人转变;从完成任务向分享成功转变。如今,撰写教育叙事已经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自觉行为,成为班主任成长的伙伴、幸福的源泉和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班主任;研究;实践;反思;叙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0-1
班主任如何做研究呢?著名德育工作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丁如许老师认为,班主任走科研之路应该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乐于积累、精于研究、长于写作。没有实践与行动,就没有反思与研究,也就写不出真实感人的教育叙事。可见,班主任做研究至少要做好三件事:实践——反思——叙事。
一、在实践中积累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班主任做研究,就要积极行动,更要坚持,在实践中积累,在行动中收获。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艰辛而繁杂,但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了解最多,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也最多。只要班主任多留心,多记录,用日志和日记等形式将自己在治班过程中的所做、所想、所悟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大量的案例,教育故事就会层出不穷。
二、在反思中研究
1.关于反思:所谓反思,就是班主任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调整。
2.关于研究:提到研究,许多班主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研究是专家的事情,自己难以胜任。其实这是对研究的误解。研究不一定要以建构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不一定要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进行,它可以是对一个教育案例客观而深入的剖析,可以是对一种教育现象冷静而理性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一条教育原则独辟蹊径的诘问……总而言之,在班主任工作中,研究的时机处处都有,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
3.如何在反思中研究:班主任应该具备“问题意识”,当班主任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而发现教育问题时,就意味着班主任已经开始为自己积累教育故事了。问题意识往往反映在以下几点: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我”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设计好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当班主任能够做到这样叙述“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叙述的过程就已经在“思考”或者“反思”了,班主任的工作也就逐渐地实现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过渡了。
三、在叙事中提升
1.教育叙事概念:教育叙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简言之,就是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包括三类:学科教学类、班主任工作类、生活片段类。“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即班主任教育叙事,就是将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并写出与故事相关的反思。
2.教育叙事性质:班主任进行的叙事研究是草根式研究,那是因为“草根式”研究讲究的是即时式研究,它不一定需要开个什么会布置任务,不要成立个什么教科研组织网络,也没什么开题结题、专家鉴定之类的繁文缛节。随时随地做有心人,观察、发现、反思、提炼,不断地这样“做”,做多了就有所提升,做多了就会自觉去寻找理论的支撑。我国当下不少教科研是做得少,说得多,从理论到理论,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
3.撰写教育叙事意义:有情感、有思考、有点子、有观点地记叙班主任工作中的事件,是我校班主任坚持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的宗旨,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方法之一。通过撰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班主任开始思考周围的学生,思考育人的技巧,更主要的是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班主任通过一次次与学生的碰撞,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总结,一次次静心,一次次研究,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不断撰写叙事的形式,能提高班主任的归纳、积累和思考能力,能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4.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1)要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教育叙事中的故事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教育叙事强调故事的建构,即把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融为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主观虚构。虚构的故事也许是非常感人的,但它背离了研究的基本要求,使得教育叙事的“真实感”丧失殆尽。所以教育叙事拒绝虚构。
(2)要探索故事中蕴涵的意义。意义探索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在故事中穿透故事。我们发现,有些班主任把教育叙事写成了“故事实录”。而“故事实录”很难反映出班主任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自己教育行为的变化与重构。所以,撰写教育叙事应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恰当地将自己的反思插入相关的情节之中,将故事的叙述与反思的表达融为一体。
(3)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教育叙事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一篇好的教育叙事,应该事例生动、理念新颖、饱含深情,应该能够使读者从中看到具体的教育影像,把握住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能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要坚持不懈。2008年9月起,我校班主任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叙事。几年过去了,透过那些凝聚着汗水和思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内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正逐渐从埋头事务型走向思考型;从头痛医痛的管理向充满智慧的艺术育人转变;从完成任务向分享成功转变。如今,撰写教育叙事已经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自觉行为,成为班主任成长的伙伴、幸福的源泉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