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中,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因为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数学思维等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运算能力;小学数学;培养与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计算教学。因为小学数学的课本中,运算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平面和立体图形中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还有合数、质数、无限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引入也离不开运算。这时教师就必须重视运算教学,并不断寻求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运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
1.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征,这导致他们在进行运算教学的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运算形式的枯燥单一,学生更不会对运算的学习产生兴趣。以上两点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认知有限,从而造成运算错误。
2.知识掌握方面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会出现概念法则模糊不清和基本口算不熟练两种现象。前者会导致学生的整个计算过程在源头上就出现问题,后者则会使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大降低。
3.态度习惯方面
学生态度的不端正也是导致学生运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总是认为,习题是做给教师看的,因此他们并没有用认真的心态去进行运算。而态度指导行为,学生也因此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运算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无法得到保证。
二、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拥有运算的兴趣,才能够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为他们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为学生进行了商场购买东西情境的创设。笔者首先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图片贴在黑板上,如芭比娃娃、机器人、叮当猫等,并在下边贴上具体的价格。接下来笔者对学生说:“你们每次可以拿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东西,只要你们能够算出总共的价钱。”这样一来,对玩具的渴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2.重视概念法则,打好知识基础
计算公式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因而教师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概念法则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性地进行记忆。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当笔者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法则的自主探究。这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列出计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从元、角、分的角度来进行转化计算,并引导他们结合整式的加法运算法则,最终推导出小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小数的减法运算也是同样的流程,学生总是对自己主动探究出来的知识印象深刻,他们也能够轻松地进行理解记忆。
3.进行习题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因而教师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最后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态度不端正和习惯不良好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而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運算的良好习惯。审题是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审题习惯,就是先看清题目要求,再想清运算步骤,最后再进行计算。规范书写是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养成的第二步。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习题格式,让学生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这样一来因字迹潦草而抄写错误的现象也就能有效避免。验算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后一步。学生通过验算,能够让自己的运算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而为了端正学生的运算态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将重点字词标注出来,在验算的过程中将验算内容专门记录下来。这些内容教师都需要进行定时抽查,并设置严厉的奖惩制度,以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运算态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视概念法则,以此来打好知识基础;最后要做的就是进行习题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牛广华.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37-39.
[2]史婧.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J].电脑迷,2018(3):136-137.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运算能力;小学数学;培养与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计算教学。因为小学数学的课本中,运算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平面和立体图形中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还有合数、质数、无限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引入也离不开运算。这时教师就必须重视运算教学,并不断寻求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运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
1.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征,这导致他们在进行运算教学的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运算形式的枯燥单一,学生更不会对运算的学习产生兴趣。以上两点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认知有限,从而造成运算错误。
2.知识掌握方面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会出现概念法则模糊不清和基本口算不熟练两种现象。前者会导致学生的整个计算过程在源头上就出现问题,后者则会使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大降低。
3.态度习惯方面
学生态度的不端正也是导致学生运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总是认为,习题是做给教师看的,因此他们并没有用认真的心态去进行运算。而态度指导行为,学生也因此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运算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无法得到保证。
二、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拥有运算的兴趣,才能够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为他们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为学生进行了商场购买东西情境的创设。笔者首先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图片贴在黑板上,如芭比娃娃、机器人、叮当猫等,并在下边贴上具体的价格。接下来笔者对学生说:“你们每次可以拿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东西,只要你们能够算出总共的价钱。”这样一来,对玩具的渴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2.重视概念法则,打好知识基础
计算公式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因而教师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概念法则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性地进行记忆。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当笔者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法则的自主探究。这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列出计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从元、角、分的角度来进行转化计算,并引导他们结合整式的加法运算法则,最终推导出小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小数的减法运算也是同样的流程,学生总是对自己主动探究出来的知识印象深刻,他们也能够轻松地进行理解记忆。
3.进行习题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因而教师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最后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态度不端正和习惯不良好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而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運算的良好习惯。审题是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审题习惯,就是先看清题目要求,再想清运算步骤,最后再进行计算。规范书写是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养成的第二步。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习题格式,让学生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这样一来因字迹潦草而抄写错误的现象也就能有效避免。验算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后一步。学生通过验算,能够让自己的运算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而为了端正学生的运算态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将重点字词标注出来,在验算的过程中将验算内容专门记录下来。这些内容教师都需要进行定时抽查,并设置严厉的奖惩制度,以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运算态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视概念法则,以此来打好知识基础;最后要做的就是进行习题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牛广华.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37-39.
[2]史婧.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J].电脑迷,2018(3):136-13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