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坚持性,才会养成较强的求知的欲望,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利用情境创设数学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中学时代,学生的爱美之心尤为突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通过数学的美或贴近生活的情境,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形象生动、简单和谐、具有美感的数学,让我们的学生有一种好奇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启迪学生美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 感染学生热爱数学,增强学习的欲望,培养其创造的才能.
如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外观很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 课下让学生们采集生活中各种美丽图案、仿画或实物图,以及常见的数学几何图形,在课堂上展示图形的特点,让每名同学欣赏图案的美,谈谈自己收集图案的意图和认识. 这一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敢于动手,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就地取材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副图形,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悟出“什么样的图是轴对称图形”,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是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它的对称轴.
下列右侧四幅图中,平行移动到位置M后能与N成轴对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与日常生活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和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了“问题情境”,出现了新的需求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产生了“冲突”,给学生造成了种种质疑,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然后学习新的知识、新技能,最易调动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复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前面学过几种特殊的轴对称图形后,接着提出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性质,完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的复习题第15题,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这是为什么?
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将烙饼翻身,才能使烙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39页第15题)小丽用如图5的直角三角形铁皮,也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如果烙好一面后就把饼翻身,那么这块饼不能正好落在“锅”中.
如图6,小丽将饼切了一刀,然后将两小块饼都翻身,结果就能正好落在“锅”中,这就奇怪了, 为什么呢?接着质疑,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将烙饼翻身,才能使烙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教师提出这个问题,这时学生急欲弄个水落石出,思维积极. 本题与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事物中普遍存在着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把它抽象出来,加以提炼,这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样处理,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现原课堂上难以实现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辅助媒体已经大面积地走进了课堂. 多媒体、投影仪、幕布的现代化组合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组合方式. 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影视、动画等教学信息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图形的展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优化教学和完善过程.
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发挥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趣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上课时、课后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爱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老师,信任老师.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一的传授过程,并要求学生坐姿应该怎样等. 现在有了自由空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放开思想,“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担当了导演,通过教师的“导”让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团体”,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和观念,共同创建了一个“合作型的课堂”,使师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新教材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处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标准下的数学教师,就需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寻找数学和兴趣的结合点,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观察、分析能力. 我相信在以后的努力摸索下,新课程标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让数学这门学科更加有吸引力.
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利用情境创设数学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中学时代,学生的爱美之心尤为突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通过数学的美或贴近生活的情境,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形象生动、简单和谐、具有美感的数学,让我们的学生有一种好奇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启迪学生美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 感染学生热爱数学,增强学习的欲望,培养其创造的才能.
如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外观很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 课下让学生们采集生活中各种美丽图案、仿画或实物图,以及常见的数学几何图形,在课堂上展示图形的特点,让每名同学欣赏图案的美,谈谈自己收集图案的意图和认识. 这一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敢于动手,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就地取材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副图形,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悟出“什么样的图是轴对称图形”,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是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它的对称轴.
下列右侧四幅图中,平行移动到位置M后能与N成轴对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与日常生活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和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了“问题情境”,出现了新的需求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产生了“冲突”,给学生造成了种种质疑,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然后学习新的知识、新技能,最易调动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复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前面学过几种特殊的轴对称图形后,接着提出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性质,完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的复习题第15题,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这是为什么?
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将烙饼翻身,才能使烙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39页第15题)小丽用如图5的直角三角形铁皮,也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如果烙好一面后就把饼翻身,那么这块饼不能正好落在“锅”中.
如图6,小丽将饼切了一刀,然后将两小块饼都翻身,结果就能正好落在“锅”中,这就奇怪了, 为什么呢?接着质疑,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将烙饼翻身,才能使烙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教师提出这个问题,这时学生急欲弄个水落石出,思维积极. 本题与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事物中普遍存在着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把它抽象出来,加以提炼,这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样处理,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现原课堂上难以实现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辅助媒体已经大面积地走进了课堂. 多媒体、投影仪、幕布的现代化组合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组合方式. 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影视、动画等教学信息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图形的展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优化教学和完善过程.
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发挥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趣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上课时、课后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爱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老师,信任老师.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一的传授过程,并要求学生坐姿应该怎样等. 现在有了自由空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放开思想,“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担当了导演,通过教师的“导”让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团体”,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和观念,共同创建了一个“合作型的课堂”,使师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新教材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处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标准下的数学教师,就需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寻找数学和兴趣的结合点,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观察、分析能力. 我相信在以后的努力摸索下,新课程标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让数学这门学科更加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