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并不是蜜蜂来给列宁带路,而是列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非凡的观察力和逻辑思考判断力,看到在花丛中采蜜的蜜蜂时,马上就联想到蜜蜂和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并随着蜜蜂飞行的方向找到了养蜂人所在的地方。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第四段讲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情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向列宁学习,培养学生既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眼睛,还要做一个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灵活处理问题,遇事善于动脑的人,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现、科学分析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当你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么走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蜜蜂引路》(出示蜜蜂采花粉的图片,板书“蜜蜂”)你认为蜜蜂真能给人带路吗?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看看蜜蜂是怎样给列宁引路的。(板书“引路”,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蜜蜂采花粉的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2.互相帮助。同桌在读的过程中互相正音。
3.检查识字。
出示字词:引路 ?摇莫斯科?摇 常常?摇 派人?摇 谈天
往常 敲门?摇 惊讶?摇 向导
(1)指名认读,边读边谈要点。
(2)游戏巩固识字。①?“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另一人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读出词语或句子。②?“我说你猜”。一人做动作或神态或说意思,另一人猜出这是什么字。
(3)书写字词。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4.梳理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蜜蜂引路这件事?(第三自然段)
(3)自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读书的要求,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进行铺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与文本接触中自主识字,同时还在检查字词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理解“附近”的意思。
2.说一说。找养蜂人的原因是哪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3.想一想。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找到了怎样的行走路线?
4.摆一摆。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拿出学具袋里的卡片图案,在白纸上把列宁行走的路线简图摆一摆。(出示剪贴画教具: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并让学生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对“附近”“旁边”這些词是否读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方位感。)
5.议一议。
(1)你对第三自然段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对比理解,强化积累。选词填空:“果然” “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填“果然”。因为前面有“天阴沉沉的”的缘由。)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填“竟然”。因为是意外原因)
(3)想象交流、点拨升华。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所看到的和所做的,却没有写他是怎样想的,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列宁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4)归纳小结。根据列宁的心理活动和他对路线的准确判断,你们能看出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列宁是个善于观察、懂得科学、勤动脑筋、善于分析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将蜜蜂与养蜂人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发现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通过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的积累,初步培养学生品读句子的能力。
四、回顾课文,有效拓展
1.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蜜蜂真的引路了吗?
2.你能说一说列宁的内心理想法和他所做的科学的逻辑推理吗?
3.我们要学习列宁的什么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既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眼睛,还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遇事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王天杰◇
1308340432@qq.com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并不是蜜蜂来给列宁带路,而是列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非凡的观察力和逻辑思考判断力,看到在花丛中采蜜的蜜蜂时,马上就联想到蜜蜂和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并随着蜜蜂飞行的方向找到了养蜂人所在的地方。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第四段讲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情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向列宁学习,培养学生既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眼睛,还要做一个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灵活处理问题,遇事善于动脑的人,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现、科学分析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当你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么走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蜜蜂引路》(出示蜜蜂采花粉的图片,板书“蜜蜂”)你认为蜜蜂真能给人带路吗?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看看蜜蜂是怎样给列宁引路的。(板书“引路”,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蜜蜂采花粉的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2.互相帮助。同桌在读的过程中互相正音。
3.检查识字。
出示字词:引路 ?摇莫斯科?摇 常常?摇 派人?摇 谈天
往常 敲门?摇 惊讶?摇 向导
(1)指名认读,边读边谈要点。
(2)游戏巩固识字。①?“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另一人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读出词语或句子。②?“我说你猜”。一人做动作或神态或说意思,另一人猜出这是什么字。
(3)书写字词。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4.梳理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蜜蜂引路这件事?(第三自然段)
(3)自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读书的要求,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进行铺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与文本接触中自主识字,同时还在检查字词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理解“附近”的意思。
2.说一说。找养蜂人的原因是哪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3.想一想。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找到了怎样的行走路线?
4.摆一摆。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拿出学具袋里的卡片图案,在白纸上把列宁行走的路线简图摆一摆。(出示剪贴画教具: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并让学生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对“附近”“旁边”這些词是否读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方位感。)
5.议一议。
(1)你对第三自然段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对比理解,强化积累。选词填空:“果然” “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填“果然”。因为前面有“天阴沉沉的”的缘由。)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填“竟然”。因为是意外原因)
(3)想象交流、点拨升华。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所看到的和所做的,却没有写他是怎样想的,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列宁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4)归纳小结。根据列宁的心理活动和他对路线的准确判断,你们能看出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列宁是个善于观察、懂得科学、勤动脑筋、善于分析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将蜜蜂与养蜂人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发现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通过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的积累,初步培养学生品读句子的能力。
四、回顾课文,有效拓展
1.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蜜蜂真的引路了吗?
2.你能说一说列宁的内心理想法和他所做的科学的逻辑推理吗?
3.我们要学习列宁的什么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既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眼睛,还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遇事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王天杰◇
13083404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