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30f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童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单亲儿童的案例。作家运用潜在对话的方式刻画了自己童年时代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变故后的心灵成长轨迹。这对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校教育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实现思路清晰、对症下药。唯有如此,单亲学生的成长之路才会充满希望。
  关键词:学校教育 单亲家庭 《童年》 策略
  很多教师消极地认为,单亲家庭的存在使得学校教育困难重重,但事实上,只要教师合理认识与科学应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也会非常顺利。法国作家娜塔莉·萨洛特于1986年出版了新小说《童年》,作家运用潜在对话的方式刻画了自己童年时代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变故后的心灵成长轨迹。这对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目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泛单亲化现象。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确实会存在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可能与“单亲”无关,而是单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非单亲家庭学生同时存在的问题。
  泛策略化现象。教师针对单亲家庭学生采取平时针对所有学生的共性策略来搪塞。比如某校建有家校联系制度,规定每学期班主任必须通过微信或者实地见面等方式至少联系家长两次以上,假如某班主任总结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时提到了自己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那就是一种泛策略化现象。这就像只知用水来火,即便是漏电引起的火灾也用水来应对,是没有科学性与针对性的表现。
  泛爱现象。综观互联网上的各类教育案例,大多数案例认为教师要爱单亲学生,但这种爱有的成了家庭溺爱的延伸,有的爱成为单亲学生不懂奉献、自私自利的催化剂。比如某校有每学期针对贫困与单亲家庭学生的慰问制度,笔者在与一位单亲学生的交流中却听到了这样的话:“为什么今年我们家没有拿到学校送的五百元钱!”
  二、《童年》中单亲孩子的心理状态
  1.被抛弃感
  《童年》中,娜塔莉的母亲与另一名男子重组了一个温馨家庭,在一次家庭游戏中,娜塔莉双手抱住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保护,但是被妈妈推开了,妈妈说她和后爸是一条战线的,娜塔莉由此認为自己有被妈妈抛弃的倾向。据心理学家分析,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就来自与父母的交往,离婚家庭的孩子最深刻的一种感受就是被抛弃,这在重组家庭中尤其突出,重组家庭孩子的这种感受其强烈程度往往超过那些一方家长已经去世的孩子。
  2.失落感
  小说中娜塔莉选择了与父亲一起生活,娜塔莉曾经趁父亲不注意偷偷给母亲写信,表达与父亲生活的不和谐与痛苦,于是其母拼命谴责父亲,也使得父亲知道了娜塔莉对自己的不信任。由此娜塔莉认为母亲背叛了自己,感觉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相信。
  3.仇视世界
  一个人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往往会用极强的逆反心理来表达自己的伟大。小说中保姆多次劝阻娜塔莉不要乱用剪刀,但娜塔莉还是用剪刀划破了沙发,并拼命反复地喊:“我要弄碎它。”
  问题归问题,事实上命运的坎坷并没有击倒弱小的娜塔莉,相反娜塔莉正视现实,一生苦读经典,笔耕不辍,一直到1999年99岁高龄才幸福地离开这个世界,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三、从《童年》看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1.单亲学生现象的正视化
  各类研究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文献多着眼于研究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文章还对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带有明显的夸大倾向。最近,据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对一万多名单亲七岁儿童的一项调查表明,当这些孩子被问:“你多久能感受到一次快乐?”有三成的孩子表示自己总是比较开心,有约六成的孩子觉得他们有时很开心。换个角度看问题,单亲家庭孩子少了一半的溺爱,性格会更坚强。当然,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少了父母一半的关爱,确实与正常家庭孩子在心理状况与心理特点上略有差异,但这些差异是类型上的差异,而并不一定是心理健康方面上的差异。
  笔者认为,单亲家庭孩子比较脆弱,他们担心老师与同学对他们另眼相看,可是我们不少学校还在做着掩耳盗铃的教育游戏,一方面为了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而拼命强调要尊重学生、重视德育与健康教育,一方面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时常搞所谓的“单亲学生”的“帮扶、结对、讲座”,最终只会让学生形成“有妈的孩子是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的自卑与封闭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承认单亲现象的存在,但要淡化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看法,在战略上把单亲家庭的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看待。
  2.单亲学生心理的修补术
  从《童年》中,我们找到了单亲家庭孩子特有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在别的孩子身上并不明显与突出。单亲家庭学生的这些特殊心理往往与父母中一方的离开或者离世有关,也就是说缺少了一半的爱,而这些爱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父母难以实现的。
  首先,学校老师要引导家庭及时修补孩子受伤的心。特别是那些因为夫妻关系紧张而离婚的家庭,父母尤其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建良好的环境。比如做母亲的不能随便在孩子面前说孩子父亲的坏话,这样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只要不是父母中的另一方已经离世,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母应随时为孩子提供与另一方团聚的机会,使孩子感受到另一方的关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与班级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班级中有单亲家庭孩子的,全班学生既不必表现出过分关注,也不能人为地挖苦与嘲笑单亲学生。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是为单亲孩子而单独创设的,也是为了全班学生的和谐与共同进步。
  3.单亲学生辅导的针对性
  对于单亲学生的心理辅导必须围绕单亲这一特殊背景来展开,在注意预防前述三种不良现象的同时,可将着力点放在被抛弃感、失落感与对世界的仇视上。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为我们提供了心理辅导过程中适应性极广的一种情绪辅导思路,教师可以应用于当前单亲学生的辅导上:
  以情绪ABC理论看,A指的是当前发生事件,B即个案对当前事件的评价与看法,C是个案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绪往往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引发,而是受个体对当前事件的评价与看法左右。比如《童年》中娜塔莉的失落感是这么引起的:她趁父亲不注意偷偷给母亲写信,母亲拼命谴责父亲(A)—娜塔莉认为母亲背叛了自己,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B)—失落感非常强烈(C)。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介入心理辅导:针对“B—母亲背叛了自己,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进行修改,问问:如果母亲彻底背叛了自己,他会写信对父亲提出谴责吗?父母的行为是否可以说明世界上所有人的行为?经澄清后得出:母亲对父亲的谴责正说明了她还爱着孩子,父母的行为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人的行为。对于父亲的看法(B),其实也不代表真实的父亲,因为B是主观的,而真实的父亲是客观的,如果细心探究,也能发现这里看法的不合理性。由于对于B的修正,相应也会出现C的修正—看起来父亲也没有那么可恶,母亲却是实实在在地爱着自己,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着关怀与温暖的。这种针对当前事件的评价中的不合理性进行合理化修正的做法,正是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单亲学生个案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
  综上所述,小说《童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单亲儿童的案例,“家庭不只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他人格形成的源头所在”。学校教育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实现思路清晰、对症下药。唯有如此,单亲学生的成长之路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 陈羿君、沈亦丰、张海伦《单亲家长性别角色类型与子女社会适应的关系—性别角色教养态度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第5期。
  [2] 李艳芳《单亲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构建—以“护苗行动”关爱单亲家庭儿童义工服务项目为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从2010年起,曾国祥开始了他对于电影的构想,这一年也是他从演员转型成为导演转折点。由《七月与安生》(2016)到《少年的你》(2019),导演曾国祥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叙事及审美风格。与以往的青春电影不同在于对女性群体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在青春电影模式化的情节设置外,他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去碰触人类心灵中最深处的情感。而这两部作品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评分、票房还是奖项
作文怎么写才能不跑题?大多数语文老师必定会说紧抓题目关键词,这固然不错,毕竟关键词是涉及材料主旨蕴含的词,但仅抓关键词是绝对不够的。比如说,如果提炼出的关键词是“自由”,学生围绕“自由”自由发挥,很容易想得片面,还要弄清题目是谈“自由与规则”“自由与传统”还是“自由与叛逆”,等等。因此,找到关键词后还需要更精细化的审题。  如何精细化审题呢?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谈几点体会。  一、着眼于整体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贤智慧的结晶,是对历代治乱兴亡、生产生活的总结。在历史教学中,天然地会涉及传统文化,历史课成为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平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师队伍、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正
摘 要:诗歌鉴赏一直是文学鉴赏当中的难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也很重,可由于时代、语言的巨大隔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诗歌鉴赏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易攻克的难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提高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并给出合理建议,以期能有所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鉴赏能力 策略  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所以要想提高高中生的诗歌鉴赏力,须
摘 要: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曾让许多老师犯愁。有许多老师为之而作过各种大胆地尝试和探究。或许有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师生共同受益。或许有人尝试的结果不尽人意,学生仍然为怎样写好作文而感到迷茫,无从下手。笔者就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于后,为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兴趣 训练多元化  DOI:10.12241/j.i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不可能全部来自于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属于精读教学,主要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则还需通过开展广泛阅读来实现。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各种类型的泛读教学进行了尝试,发现主题阅读这种形式是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主题阅读也叫“主题式广泛阅读活动”,首先是确定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围绕该主题选取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
摘 要:语文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的不断增长。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对高中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分析,总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构建于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是语文教育工
随着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公布,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内容不断强化。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有效应对高考语文命题变化,是一个应为一线教师所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习得,不能仅仅依靠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场“运动”,需要的是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久久为功。  近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对传统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师需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管理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有助于传统文化水平及德育素养的全面提高,体现德育管理成效。本文结合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分析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中国传统文化 德育管理 教学策略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意在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绿色文言”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桃花源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桃花源”中的人情美,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意识。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知味”,通过对作品的细读尝生活和谐之味,感热忱真诚之心,念淡然静守之情。其次要 “品味”,通过深入的思考去品“和为贵”的和谐理念,品“里仁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