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可为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的可交互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且能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保持。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它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如何发挥网络优势,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到语文课堂,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小学《语文》第九册实验教材第五组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眼、口”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加深对祖国文字的热爱,笔者把学生带进多媒体教室,开展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一、活动准备
(一)开展活动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二)教师提前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领
1.介绍活动及要求,实物投影演示入网过程。
2.确定共同了解目标:有趣的汉字。
3.教师提问:你了解到了什么?
4.学生认真阅读网络资料。
5.学生根据教师提问,积极思考并作答。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把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
2.带领学生进入机房,提供学习网址,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
3.由组长带领,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组阅览内容。第一小组浏览“汉字的来历”,第二小组浏览“汉字的演变”,第三小组浏览字谜,第四小组浏览汉字谐音的歇后语……
4.学生独自浏览。
5.小组集中讨论,归纳本组收获。
(三)交流探讨
1.教师提问:你和你的同伴从哪些方面了解了汉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于其他组同学对汉字的认识,你有无疑问?
2.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内容学习后,谈一谈本组对汉字的认识。(小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3.对同学的介绍进行评价,而后再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4.开展猜字谜活动。
5.说一说带汉字谐音的歇后语、对联、笑话等。
三、总结反思
课后学生通过办手抄报、书法展览以及把有关汉字的知识介绍给家人等途径,提升了对汉字的了解和认识。在浏览网络过程中,学生学习、体验、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了汉字,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由教学中的“传授者”转变为网络海洋中的“导航者”,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成为独立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需要把握教学的几个特性:
(一)主动参与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操作电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分为“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美”等几个学习小组,分类别搜集相关资料。随着网络信息量的几何级递增,学生的视域不断扩大,讨论起来有话可说。
(二)交互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的主要优点便是交互功能。学生不只是信息接收器,还可以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信息给出反馈。这样的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展开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知识水平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构建人机交互的平台。初步获取知识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完善新知,最后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互相给出评价,最后进行总结。网络行为的交互性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开放的网络平台,满足学生发表意见、张扬个性的需要。学生利用网络制作有关汉字的电子手抄报,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享受获取新知的喜悦。此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已发展为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的三位立体交互模式。
(三)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容量大,不局限于教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形式。学生打开网站就能浏览到大量有关汉字的图像、视频、文本,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强烈激发了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网络的开放性能在教学上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把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对象,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成为主动学习者。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张扬个性,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协作性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获得新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己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小组成员的观点一次次交锋,又促使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对问题形成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最终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此次活动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为教师探索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网络教学使学生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介入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让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新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活动准备
(一)开展活动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
(二)教师提前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领
1.介绍活动及要求,实物投影演示入网过程。
2.确定共同了解目标:有趣的汉字。
3.教师提问:你了解到了什么?
4.学生认真阅读网络资料。
5.学生根据教师提问,积极思考并作答。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把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
2.带领学生进入机房,提供学习网址,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
3.由组长带领,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组阅览内容。第一小组浏览“汉字的来历”,第二小组浏览“汉字的演变”,第三小组浏览字谜,第四小组浏览汉字谐音的歇后语……
4.学生独自浏览。
5.小组集中讨论,归纳本组收获。
(三)交流探讨
1.教师提问:你和你的同伴从哪些方面了解了汉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于其他组同学对汉字的认识,你有无疑问?
2.学生通过浏览网页内容学习后,谈一谈本组对汉字的认识。(小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3.对同学的介绍进行评价,而后再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4.开展猜字谜活动。
5.说一说带汉字谐音的歇后语、对联、笑话等。
三、总结反思
课后学生通过办手抄报、书法展览以及把有关汉字的知识介绍给家人等途径,提升了对汉字的了解和认识。在浏览网络过程中,学生学习、体验、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了汉字,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由教学中的“传授者”转变为网络海洋中的“导航者”,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成为独立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需要把握教学的几个特性:
(一)主动参与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操作电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分为“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美”等几个学习小组,分类别搜集相关资料。随着网络信息量的几何级递增,学生的视域不断扩大,讨论起来有话可说。
(二)交互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的主要优点便是交互功能。学生不只是信息接收器,还可以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信息给出反馈。这样的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展开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知识水平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构建人机交互的平台。初步获取知识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完善新知,最后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互相给出评价,最后进行总结。网络行为的交互性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开放的网络平台,满足学生发表意见、张扬个性的需要。学生利用网络制作有关汉字的电子手抄报,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享受获取新知的喜悦。此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已发展为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的三位立体交互模式。
(三)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容量大,不局限于教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形式。学生打开网站就能浏览到大量有关汉字的图像、视频、文本,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强烈激发了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网络的开放性能在教学上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把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对象,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成为主动学习者。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张扬个性,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协作性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获得新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己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小组成员的观点一次次交锋,又促使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对问题形成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最终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此次活动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为教师探索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网络教学使学生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介入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让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建新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