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美国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如今,积极心理学已经从美国扩展到加拿大、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发展方向。
积极心理学转换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同的视角,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心理学关注“失败、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而提倡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重点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它研究三个主题:其一是积极情绪体验;其二是积极人格的研究;其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于是,在积极心理学中获得启示,我校的心理教育也从三方面出发开展研究:其一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其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其三建立氛围良好的班级组织。以此研究为创建我校和谐氛围、促进我校积极发展而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首先,落实在心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在我校开设的心理课中,积极心理学渗透课堂的安排如下表。
第一学期授予学生方法。自我认识板块让学生了解自己,人际沟通板块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各项技巧。知己知彼,才可有所改进,为融洽班级氛围打好基础。生命感悟板块则让学生学会感恩,爱己爱人。记得在“单翼天使”活动结束后,面对残疾人创业者,有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缺乏信念,所以我们迷茫;我们后路太多,所以一味而退;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少了什么,而不去想想自己拥有些什么。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太多太多。我感恩,因为我有健全的身体。”一学期课程让学生获得了爱、感恩、尊重,信心等积极情绪体验。
从第二学期开始,则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首先,用“家庭”的模式来建立团队。将每个班随机分成五组,每组89个人,一个组就是一个“家庭”。之所以分组,一是这样的小范围组织系统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关注;二是突破班级已固定的交往圈,让每个人尝试学习与更多人相处。而用“家庭”来命名团队,是为了让个体有种归属感。
整个团队活动安排分成三个板块,团队合作、团队信任和团队创新。用两个手指把人抬起;让整个人从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纸中穿越过去;用最快的速度传球,突破1秒甚至0.5秒……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团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一实现。活动中不乏出现令人感动的场面。有一回在室内做“四人悬空”活动,每组四个同学把自己的头枕在后面同学的膝盖上,上半身悬空,四个人保持平衡。班中有四个组都没能坚持下来,搭起后马上坍塌了,唯有一组始终支撑着。这时全班同学都自发围到了这组,虽然自己组输了,却没有人喝倒彩,大家都为这组喊加油。最后,这一组破了年级记录,全班长时间报以热烈的掌声。在那次回音壁(心理课作业)中,很多同学写到,“那一刻,名次不再重要,我们享受的是活动的过程,享受的是同伴的信任与鼓励。那样的掌声直到现在还温暖着我,我更爱这个班级了,深深爱着每一个同学!”在团队活动中,大家学会了互助、关爱、宽容、坚强、信任、负责,获得了勇气、信心、希望、乐观。
团队总结时,“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心”型纸上写下了对彼此最真诚的赞美,作为互赠的一份美好的礼物,同时也让个体提升自信。“我快飞起来了!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那天课上收到赞美心,我不好意思看。于是回家后重温了一遍又一遍,吃饭看、做作业看、上厕所看、睡觉前看,恨不得用镜框把它们裱起来。我想,这些‘心’我会一直珍藏,以后再有烦恼与挫折,它们将会是我最好的激励。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家人(指组员)”!这是“赞美心”活动后,一位同学写的感受,并且这样类似的感受几乎洋溢在每张回音壁上。收获自信同时感恩他人。
令人尤为欣慰的是,不少同学最终表达了对所属“家庭”的感激。最初,在团队建立时,有同学彼此陌生、甚至互有敌意的,都被随机分在了一组,他们曾强烈要求换组,被我拒绝。因为这正是我想改变的交往状态之一。希望他们通过活动,彼此增进了解,有所改观。在期末考查报告中,我特别关注这些同学经历一学期合作后,想法有否改变。可喜的是,大多看到的是我要的结果,“当时,在老师的坚持下,我认命了。现在我庆幸那时没有换组,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我的组员们都很热心!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主动用心去和他们交流……”
看着一篇篇积极的总结,我有一种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积极心理学理论所证明的规律真是非常神奇。“老师,我从没想过内向的我会在心理课上和同学们完成那么多疯狂的游戏。父母也说我的性格变开朗了,更大方了。这是心理课给我的最大改变。我坚信这一改变会在我未来的人生路上起重要的作用,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益。”情感的互惠也让我从学生反馈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播撒的种子确实进入到每一颗心灵深处。
积极心理学也被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中,曾为一个高三学生重建学习信心。
赵羽(化名)是一名高三理科班的学生,于高三第一学期临近结束时,在班主任和父母的建议下前来咨询。该男生成绩处于中游水平,从高二第二学期起,成绩直线下降,且表现出严重的逆反情绪。父母只要和他谈及学习,他就会不耐烦地扔下一句话:“我就是读不好,你们再逼我,我就去死!”父母无奈,求助老师。在班主任陪同下,赵羽来到咨询室。
初见赵羽,个子高高大大,却是个内向、敏感、自卑的男孩。谈话中,他虽显烦躁,但态度诚恳。言语间,我感受到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学好,只是找不出学不好的原因,同时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的意愿。赵羽的态度也让我看到希望,于是和他约定第二次咨询时间,他欣然接受。
在赵羽第二次来访时,我让他完成了一份《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赵羽的学习目标期望值切实可行,但学习方法存在诸多问题,让我尤为关注的是,在其学习动机中,赵羽对他人评价极为在乎。当务之急,我与赵羽父母联系,相约面谈。
与赵羽父母相谈后,我了解到其家境优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尤其父亲,对儿子期望值过高,从小将儿子与其他优秀孩子比较,列举自己儿子种种不是。在赵羽中考时,父亲对其成绩不满,要求其复读一年,因而赵羽比同级同学年龄要大。进入高中后,父亲仍用高压教育方式。每次赵羽考完试,成绩下来,家里就要召开家庭会(类似于批评会),指出赵羽的不足。我终于找到赵羽形成这样的性格且过度在乎他人评价的原因了。父亲的主观、固执,把自己意愿强加于赵羽身上,长期否定儿子,使得赵羽自卑、敏感、逆反。
当即我确定咨询目标:同时为赵羽及其父亲作咨询。与赵羽每周一次在咨询室面谈,以帮助其调整学习方法为主;与赵羽父亲每两周一次进行电话咨询,以调整其对儿子的过度焦虑,及与儿子的相处方式。与赵羽母亲每周一次电话沟通,互通家校情况。
在和赵羽的咨询过程中,我们共同制订了他每天的学习作息计划,根据用脑规律对各科复习的方式和时间做出合理安排。我将“每天制订复习计划”布置为作业,每周来访时,我都要对这一周的作业进行检查。检查中,还不时发现,赵羽因长期不良学习习惯相继反映在学习上的新问题,对此,我及时作出相应指导。
咨询后期,赵羽在我区第二次模拟考中,进步极大,其中英语成绩还超过了目标值。我很高兴,表扬了他。他言辞谦虚,但看得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赵羽母亲也和我在电话中说,他开始会和父母谈自己将来的打算了,以前父母一问他志向,他就眼睛一翻,一言不发。
积极心理学转换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同的视角,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心理学关注“失败、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而提倡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重点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它研究三个主题:其一是积极情绪体验;其二是积极人格的研究;其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于是,在积极心理学中获得启示,我校的心理教育也从三方面出发开展研究:其一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其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其三建立氛围良好的班级组织。以此研究为创建我校和谐氛围、促进我校积极发展而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首先,落实在心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在我校开设的心理课中,积极心理学渗透课堂的安排如下表。
第一学期授予学生方法。自我认识板块让学生了解自己,人际沟通板块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各项技巧。知己知彼,才可有所改进,为融洽班级氛围打好基础。生命感悟板块则让学生学会感恩,爱己爱人。记得在“单翼天使”活动结束后,面对残疾人创业者,有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缺乏信念,所以我们迷茫;我们后路太多,所以一味而退;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少了什么,而不去想想自己拥有些什么。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太多太多。我感恩,因为我有健全的身体。”一学期课程让学生获得了爱、感恩、尊重,信心等积极情绪体验。
从第二学期开始,则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首先,用“家庭”的模式来建立团队。将每个班随机分成五组,每组89个人,一个组就是一个“家庭”。之所以分组,一是这样的小范围组织系统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关注;二是突破班级已固定的交往圈,让每个人尝试学习与更多人相处。而用“家庭”来命名团队,是为了让个体有种归属感。
整个团队活动安排分成三个板块,团队合作、团队信任和团队创新。用两个手指把人抬起;让整个人从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纸中穿越过去;用最快的速度传球,突破1秒甚至0.5秒……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团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一实现。活动中不乏出现令人感动的场面。有一回在室内做“四人悬空”活动,每组四个同学把自己的头枕在后面同学的膝盖上,上半身悬空,四个人保持平衡。班中有四个组都没能坚持下来,搭起后马上坍塌了,唯有一组始终支撑着。这时全班同学都自发围到了这组,虽然自己组输了,却没有人喝倒彩,大家都为这组喊加油。最后,这一组破了年级记录,全班长时间报以热烈的掌声。在那次回音壁(心理课作业)中,很多同学写到,“那一刻,名次不再重要,我们享受的是活动的过程,享受的是同伴的信任与鼓励。那样的掌声直到现在还温暖着我,我更爱这个班级了,深深爱着每一个同学!”在团队活动中,大家学会了互助、关爱、宽容、坚强、信任、负责,获得了勇气、信心、希望、乐观。
团队总结时,“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心”型纸上写下了对彼此最真诚的赞美,作为互赠的一份美好的礼物,同时也让个体提升自信。“我快飞起来了!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那天课上收到赞美心,我不好意思看。于是回家后重温了一遍又一遍,吃饭看、做作业看、上厕所看、睡觉前看,恨不得用镜框把它们裱起来。我想,这些‘心’我会一直珍藏,以后再有烦恼与挫折,它们将会是我最好的激励。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家人(指组员)”!这是“赞美心”活动后,一位同学写的感受,并且这样类似的感受几乎洋溢在每张回音壁上。收获自信同时感恩他人。
令人尤为欣慰的是,不少同学最终表达了对所属“家庭”的感激。最初,在团队建立时,有同学彼此陌生、甚至互有敌意的,都被随机分在了一组,他们曾强烈要求换组,被我拒绝。因为这正是我想改变的交往状态之一。希望他们通过活动,彼此增进了解,有所改观。在期末考查报告中,我特别关注这些同学经历一学期合作后,想法有否改变。可喜的是,大多看到的是我要的结果,“当时,在老师的坚持下,我认命了。现在我庆幸那时没有换组,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我的组员们都很热心!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主动用心去和他们交流……”
看着一篇篇积极的总结,我有一种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积极心理学理论所证明的规律真是非常神奇。“老师,我从没想过内向的我会在心理课上和同学们完成那么多疯狂的游戏。父母也说我的性格变开朗了,更大方了。这是心理课给我的最大改变。我坚信这一改变会在我未来的人生路上起重要的作用,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益。”情感的互惠也让我从学生反馈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播撒的种子确实进入到每一颗心灵深处。
积极心理学也被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中,曾为一个高三学生重建学习信心。
赵羽(化名)是一名高三理科班的学生,于高三第一学期临近结束时,在班主任和父母的建议下前来咨询。该男生成绩处于中游水平,从高二第二学期起,成绩直线下降,且表现出严重的逆反情绪。父母只要和他谈及学习,他就会不耐烦地扔下一句话:“我就是读不好,你们再逼我,我就去死!”父母无奈,求助老师。在班主任陪同下,赵羽来到咨询室。
初见赵羽,个子高高大大,却是个内向、敏感、自卑的男孩。谈话中,他虽显烦躁,但态度诚恳。言语间,我感受到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学好,只是找不出学不好的原因,同时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的意愿。赵羽的态度也让我看到希望,于是和他约定第二次咨询时间,他欣然接受。
在赵羽第二次来访时,我让他完成了一份《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赵羽的学习目标期望值切实可行,但学习方法存在诸多问题,让我尤为关注的是,在其学习动机中,赵羽对他人评价极为在乎。当务之急,我与赵羽父母联系,相约面谈。
与赵羽父母相谈后,我了解到其家境优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尤其父亲,对儿子期望值过高,从小将儿子与其他优秀孩子比较,列举自己儿子种种不是。在赵羽中考时,父亲对其成绩不满,要求其复读一年,因而赵羽比同级同学年龄要大。进入高中后,父亲仍用高压教育方式。每次赵羽考完试,成绩下来,家里就要召开家庭会(类似于批评会),指出赵羽的不足。我终于找到赵羽形成这样的性格且过度在乎他人评价的原因了。父亲的主观、固执,把自己意愿强加于赵羽身上,长期否定儿子,使得赵羽自卑、敏感、逆反。
当即我确定咨询目标:同时为赵羽及其父亲作咨询。与赵羽每周一次在咨询室面谈,以帮助其调整学习方法为主;与赵羽父亲每两周一次进行电话咨询,以调整其对儿子的过度焦虑,及与儿子的相处方式。与赵羽母亲每周一次电话沟通,互通家校情况。
在和赵羽的咨询过程中,我们共同制订了他每天的学习作息计划,根据用脑规律对各科复习的方式和时间做出合理安排。我将“每天制订复习计划”布置为作业,每周来访时,我都要对这一周的作业进行检查。检查中,还不时发现,赵羽因长期不良学习习惯相继反映在学习上的新问题,对此,我及时作出相应指导。
咨询后期,赵羽在我区第二次模拟考中,进步极大,其中英语成绩还超过了目标值。我很高兴,表扬了他。他言辞谦虚,但看得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赵羽母亲也和我在电话中说,他开始会和父母谈自己将来的打算了,以前父母一问他志向,他就眼睛一翻,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