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毋庸置疑的调控效应。
恰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试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发言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目前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评价存在的误区
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同行老师的课,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积极踊跃,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上发言的积极性却在降低。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不敢发言。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乏我们教师课上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存在问题。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有的是滥用表扬,轻描淡写;有的鼓励性的表扬成了背口诀。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滥用赞语,无原则地赞美和鼓励,使学生分不清回答正确与否,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没有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有的评价则是放任回答。不置可否,含糊过去,没有鼓励和赞美;甚至有的还做出了错误的评价;有的评价时机不当,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差;有的评价过于注重既定目标的达成。忽略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征,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缺乏灵活性。
二、评价的原则
1.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潜能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评价不能对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因为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
2.评价不能忽视面向全体性的原则
老师的评价既针对发言的个人,同时又要借助这个个体让评价对全体同学起作用。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应该是教师和这个学生点对点式的评价,把其他学生排除在评价活动以外。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都参与交流,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中共同提高思维水平。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简单地马上进行判定,最好由学生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同学的发言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启发他们学习同学正确的思维方法,修正完善同学表述不恰当的地方。总之,评价要让全体学生受益。
3.评价一定要把握激励性的原则
《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激励性原则就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欠缺。肯定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否定的评价要在行为上做积极肯定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并进一步纠正自己的偏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来。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评价,都使学生永远感到的是鼓励,永远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他们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在内心轻松、自如、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下学习,一定会闪现出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闪现出创造的火花。这样的评价循环往复,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为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具备了这种财富,才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财富。
4.评价应重视客观性原则
课改以来,由于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多欣赏自己的学生,一些教师陷入误区,对学生的发言不管好环、对错一味赞赏,错误地认为如果去客观评价,不表扬是不尊重学生。其实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老师评价学生不是无限制地褒扬学生,不能有意掩饰学生的过错,不能报喜不报忧。学生是一个允许犯错,也一定会犯错的年龄,过分地褒扬学生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5.评价应重视启发性原则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对学生的结论性发言进行这样的评价:“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听听你的理由。”“你的想法很独特,谈谈你是怎样想的,好吗?”等等。这样的评价就具有启发性,它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发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索。无疑对全体学生都是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这种评价不停留在内容的对与错上,而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对和错。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会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6.评价应重视适时性原则
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要把握好时机。适时进行评价。评价不及时会浪费许多教学时问,学生还不明白。评价过早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一些不太重要但又非问不可的问题,要学生说完后给予评价。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发言则不能过早评价,而应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发挥其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
三、评价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 38%音调 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等都能传递信息,改变不同的信息传递通道能辅助增强语言的作用。甚至教师在课堂评价时的语气,也蕴含了大量的感情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但要恰当,而且语气也应适当、鲜明,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最终受到鼓舞和激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的评价,除了言语评价外,还应适时伴以动作评价(如抚摸、握手、拥抱、跷起大拇指等)和表情评价(如教师的满腔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等)。教师应当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会创造的美。为了充分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教师不仅用嘴表达,还用眼、用手、用心去说话。
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精当的评价必将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独具的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需要教师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垒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朱芒芒,王红主编,《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恰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试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发言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目前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评价存在的误区
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同行老师的课,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积极踊跃,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上发言的积极性却在降低。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不敢发言。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乏我们教师课上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存在问题。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有的是滥用表扬,轻描淡写;有的鼓励性的表扬成了背口诀。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滥用赞语,无原则地赞美和鼓励,使学生分不清回答正确与否,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没有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有的评价则是放任回答。不置可否,含糊过去,没有鼓励和赞美;甚至有的还做出了错误的评价;有的评价时机不当,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差;有的评价过于注重既定目标的达成。忽略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征,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缺乏灵活性。
二、评价的原则
1.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潜能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评价不能对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因为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
2.评价不能忽视面向全体性的原则
老师的评价既针对发言的个人,同时又要借助这个个体让评价对全体同学起作用。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应该是教师和这个学生点对点式的评价,把其他学生排除在评价活动以外。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都参与交流,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中共同提高思维水平。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简单地马上进行判定,最好由学生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同学的发言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启发他们学习同学正确的思维方法,修正完善同学表述不恰当的地方。总之,评价要让全体学生受益。
3.评价一定要把握激励性的原则
《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激励性原则就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欠缺。肯定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否定的评价要在行为上做积极肯定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并进一步纠正自己的偏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来。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评价,都使学生永远感到的是鼓励,永远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他们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在内心轻松、自如、思维活跃的最佳状态下学习,一定会闪现出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闪现出创造的火花。这样的评价循环往复,会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为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具备了这种财富,才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财富。
4.评价应重视客观性原则
课改以来,由于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多欣赏自己的学生,一些教师陷入误区,对学生的发言不管好环、对错一味赞赏,错误地认为如果去客观评价,不表扬是不尊重学生。其实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老师评价学生不是无限制地褒扬学生,不能有意掩饰学生的过错,不能报喜不报忧。学生是一个允许犯错,也一定会犯错的年龄,过分地褒扬学生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5.评价应重视启发性原则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对学生的结论性发言进行这样的评价:“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听听你的理由。”“你的想法很独特,谈谈你是怎样想的,好吗?”等等。这样的评价就具有启发性,它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发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索。无疑对全体学生都是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这种评价不停留在内容的对与错上,而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对和错。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会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6.评价应重视适时性原则
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要把握好时机。适时进行评价。评价不及时会浪费许多教学时问,学生还不明白。评价过早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一些不太重要但又非问不可的问题,要学生说完后给予评价。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发言则不能过早评价,而应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发挥其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
三、评价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 38%音调 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等都能传递信息,改变不同的信息传递通道能辅助增强语言的作用。甚至教师在课堂评价时的语气,也蕴含了大量的感情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但要恰当,而且语气也应适当、鲜明,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最终受到鼓舞和激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的评价,除了言语评价外,还应适时伴以动作评价(如抚摸、握手、拥抱、跷起大拇指等)和表情评价(如教师的满腔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等)。教师应当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会创造的美。为了充分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教师不仅用嘴表达,还用眼、用手、用心去说话。
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精当的评价必将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独具的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需要教师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垒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朱芒芒,王红主编,《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