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此时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丰富积累,陶冶其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但是,纵观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又不容乐观。学生背诵苦,教师督促难,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其实,探究这些现象,就会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快乐的学习体验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乐学古诗文,把国学经典牢记于心的。
一、诵读成咏,体会音韵之美
“诗为乐心”,古有诗词掷地作金石声之说。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和谐悦耳。但是,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那么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要领是什么呢?我觉得,依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年龄特性,教师要删去繁难、琐碎的各种要求,初步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1.发音正确,吐字准确,语速适当;2.感知节奏, 注意停顿与重音;3.真情诵读,表达出音韵和意境之美。练习时,要经常向学生传授朗读的基本技巧与相对应的朗读符号,让学生反复练读,让他们如朱熹所言一样,“一字一句平心去读,不能有丝毫杜撰”,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当然,古诗词的诵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一曝十寒”是学不好的,只有通过常记常咏,长期浸染在古诗词之中,受到熏陶,受到启迪,才会有所收获。
二、轻松记忆,体会积累之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体会亲切……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即使暂时没有领悟作者及诗文表现的深刻寓意,也无关紧要。因为小学生有权利理解到作为一个孩子所能感悟到的知识层次和思想深度。此时积累,只需要他们能先“吞咽”下去,记住诗歌内容,阅读着、想象着、体验着,渐渐地,字里行间隐藏的东西就会很自然地流淌进学生心田,自会被学生消化、吸收,并得以吐纳。深邃的古诗文理解难度一旦放松,学生就会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变得乐于见到古诗文,也就会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索。多年来,我的学生一直坚持长期积累古诗文。他们吟诵着那些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时,洋溢于神情之间的就是“我寻找、我快乐;我背诵,我成功”的自豪感!听着他们稚嫩的童音朗诵着激扬的文字,我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文就是中国魂,是矗立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丰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座丰碑千年不倒的基石。
三、活动激趣,体验成功之乐
诵读积累古诗文,需要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感受古诗文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引发更持久的学习活动。只要教师有心,活动形式俯拾皆是。如“限时背诵”、“诵读表演”、“接力背诵”等活动耗时少,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再如一些稍大型的活动: “经典古诗文朗诵会”、 “赛诗会”、“诗歌联欢会” 、“古诗背诵达人秀” 等活动,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开展。
四、学以致用,体验创造之乐
学习的最高表现是创造美。感受诗歌,欣赏诗歌,是为了引导学生创造诗歌之美,让他们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和前人的聪明,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本领与素养。因此,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再创造就是快乐积累的重要途径,做法可以为:
1.改写诗歌,进行新创作。这主要是对古诗词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句句有喜色,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编写故事,写出的内容定会别有情趣,还可以让学生续写作者回家后的经历。就在这一改一写中,学生既欣赏了诗歌高超的表现技巧,又领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表演诗歌,活化诗文内容。小学生积累的古诗文,有许多是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的文章,如《寻隐者不遇》、《村居》、《游子吟》等。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简短的诗句改写成小话剧,合作编创、导演,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情意境,自配乐曲,唱响诗歌。
3.诗画互补,激活审美通感。古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把古诗文运用绘画表现,然后再进行朗诵和表演,这就使得美术、音乐、文学上的共通感受在这里交汇、融合。形式上,一是鼓励学生给课内外的古诗文配图,举行班级诗画展;二是让学生直接把古诗内容变成图画,让大家通过观画面、猜古诗、背诗句等形式,悟出诗中画、诗中情、诗中理。三是指导学生做专题手抄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与阅读体会在小小手抄报上展示出来;
4.汇编成册,自编诗词读本。多年的诵读积累,学生虽有收获,却大部分是前背后忘。有感于学习的高耗低效性,我组织学生长期自编自己的经典诗文集。就是让学生用一本簿,模仿借鉴规范书籍的编排形式,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诗词进行整理归类,汇编成册。他们自己给“书籍”题名、创作封面、绘画插图。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古诗文绘本。捧着美丽的作品,品着熟悉的诗词,孩子们成功的愉悦感一定会涌上心头,这种快乐的滋味也一定会激励他们继续探索中华古典文学这座宝库!
(责编韦淑红)
一、诵读成咏,体会音韵之美
“诗为乐心”,古有诗词掷地作金石声之说。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和谐悦耳。但是,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那么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要领是什么呢?我觉得,依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年龄特性,教师要删去繁难、琐碎的各种要求,初步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1.发音正确,吐字准确,语速适当;2.感知节奏, 注意停顿与重音;3.真情诵读,表达出音韵和意境之美。练习时,要经常向学生传授朗读的基本技巧与相对应的朗读符号,让学生反复练读,让他们如朱熹所言一样,“一字一句平心去读,不能有丝毫杜撰”,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当然,古诗词的诵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一曝十寒”是学不好的,只有通过常记常咏,长期浸染在古诗词之中,受到熏陶,受到启迪,才会有所收获。
二、轻松记忆,体会积累之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体会亲切……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即使暂时没有领悟作者及诗文表现的深刻寓意,也无关紧要。因为小学生有权利理解到作为一个孩子所能感悟到的知识层次和思想深度。此时积累,只需要他们能先“吞咽”下去,记住诗歌内容,阅读着、想象着、体验着,渐渐地,字里行间隐藏的东西就会很自然地流淌进学生心田,自会被学生消化、吸收,并得以吐纳。深邃的古诗文理解难度一旦放松,学生就会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变得乐于见到古诗文,也就会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索。多年来,我的学生一直坚持长期积累古诗文。他们吟诵着那些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时,洋溢于神情之间的就是“我寻找、我快乐;我背诵,我成功”的自豪感!听着他们稚嫩的童音朗诵着激扬的文字,我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文就是中国魂,是矗立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丰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座丰碑千年不倒的基石。
三、活动激趣,体验成功之乐
诵读积累古诗文,需要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感受古诗文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引发更持久的学习活动。只要教师有心,活动形式俯拾皆是。如“限时背诵”、“诵读表演”、“接力背诵”等活动耗时少,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再如一些稍大型的活动: “经典古诗文朗诵会”、 “赛诗会”、“诗歌联欢会” 、“古诗背诵达人秀” 等活动,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定期开展。
四、学以致用,体验创造之乐
学习的最高表现是创造美。感受诗歌,欣赏诗歌,是为了引导学生创造诗歌之美,让他们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和前人的聪明,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本领与素养。因此,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再创造就是快乐积累的重要途径,做法可以为:
1.改写诗歌,进行新创作。这主要是对古诗词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句句有喜色,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编写故事,写出的内容定会别有情趣,还可以让学生续写作者回家后的经历。就在这一改一写中,学生既欣赏了诗歌高超的表现技巧,又领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表演诗歌,活化诗文内容。小学生积累的古诗文,有许多是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的文章,如《寻隐者不遇》、《村居》、《游子吟》等。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简短的诗句改写成小话剧,合作编创、导演,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情意境,自配乐曲,唱响诗歌。
3.诗画互补,激活审美通感。古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把古诗文运用绘画表现,然后再进行朗诵和表演,这就使得美术、音乐、文学上的共通感受在这里交汇、融合。形式上,一是鼓励学生给课内外的古诗文配图,举行班级诗画展;二是让学生直接把古诗内容变成图画,让大家通过观画面、猜古诗、背诗句等形式,悟出诗中画、诗中情、诗中理。三是指导学生做专题手抄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与阅读体会在小小手抄报上展示出来;
4.汇编成册,自编诗词读本。多年的诵读积累,学生虽有收获,却大部分是前背后忘。有感于学习的高耗低效性,我组织学生长期自编自己的经典诗文集。就是让学生用一本簿,模仿借鉴规范书籍的编排形式,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诗词进行整理归类,汇编成册。他们自己给“书籍”题名、创作封面、绘画插图。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古诗文绘本。捧着美丽的作品,品着熟悉的诗词,孩子们成功的愉悦感一定会涌上心头,这种快乐的滋味也一定会激励他们继续探索中华古典文学这座宝库!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