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实际,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如照搬照套、没灵魂、不深入等问题进行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地,要接地气,要围绕特定对象而进行。文化落地要实实在在,不搞弹跳式半落地,更不能悬浮式假落地。
  关键词:文化;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告诉我们,文化的实质就是以“文”化“人”。校园文化也如此,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来感召人、引领人、发展人。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动力。
  一、现阶段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照搬照套,不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学校之间很重视互相学习,这有利于各自的校园文化建设。但也出现了一些诸如简单照搬、直接复制文化样本的现象。看见别人搞国学文化,自己马上按照别人的模式,请专家,组织科研组、教学组,设计国学校园墙和国学校园景观;看见别人搞生命教育,马上派人去学习,拍完照、摄完像,回来直接就上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大量的雷同篇章、相同景观。拿来主义不是照搬照套,“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拿来主义》)别人的东西只有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使之接地气才有可为。
  (2)没灵魂,大杂烩现象突出。学校文化建设没有主线,大搞外来化、舶来品,热衷名人、先贤,喜欢高高在上、玄而又玄。拼凑之下,文化建设变得不伦不类。好像不是国外的经验,不是名人的著述,不是先贤的哲论,就不配在学校宣传和建设似的。于是这里配点儒家语录,那里写点名人名言;这里挂个孔子、老子,那边贴个外国名人;这边写个时髦的教育口号,那边刷个经典教育图画。反正星星点点,什么都有,就是看不出学校文化的灵魂之所在。
  (3)不深入,把文化当美丽的外衣,形神分离。很多校长也都在钻研学校文化建设,但片面地追求校园环境建设。门口加装显示屏,滚动播出学校成果;花坛里栽上花草树木,透射绿色气息;围墙上装点一些美丽图画,让人眼前一亮;楼道里再挂上一些字画作品,甚至堆砌一些经典等,透露人文关怀。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止步如此,课堂依旧是那样的课堂,活动依然是那些活动,没能把这些静态文化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固然重要,因为环境可以育人,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外在的环境再美,不深入学生头脑,不转化为学生行为习惯,就只是装点门面的美丽外衣,文化建设就只能是形神分离。
  以上种种归结为一点,就是文化建设没有落地生根。其实校园文化建设接地气、落地生根,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二、俯下身来建设校园文化
  其实,离师生最近的最有感召力的还是普通人,尤其是与学校相关的普通人。不是每所学校都培养了杰出人才,但杰出人才必定都从学校走过,学校为他们的成功奠基。学校文化应鲜明易懂,关注普通人。好的文化要接地气,如耐克的文化:“为了体育竞赛运动,为了与对手竞争,不但要赢,而且要让他一败涂地”;某民办高中的文化:“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好学生”等等都是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情况而拟定,让我们俯下身来建设校园文化。
  (1)明确一个理念———剔除不良文化。在文化是软实力的理念指引下,文化建设大行其道,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不能忽略还有另一种负面的文化存在,这主要集中在课桌、教室墙面及厕所,姑且称之为课桌文化、墙面文化、厕所文化。留心的老师会看到有些学生表面彬彬有礼,他的课桌上却写着污言秽语;有的学生作文不行,课桌墙边却写满了“攻城秘籍”(网络游戏用语)。这也被称作为文化,流传于学生之间。再加上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网络用语的不文明,负面的东西太多将让我们苦心培育的校园文化土崩瓦解。因此,我们要让校园文化落地生根,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文化不等于文明:其一,起源不同,文化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文明是手工业发展,国家诞生,文字使用才有了文明。其二,文明指积极进步的一面,文化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其三,文化不一定表现成果,文明一定要表现成果。我们要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关注这些伪文化,加以引导,努力剔除负面影响。
  (2)用好校训———打造学校灵魂。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凝练概括。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大凡老牌学校都会把校训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而且一以贯之地加以传承。我们发现,校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校园内影响着每一个人。它是标尺,丈量和激励在校师生日常行为;它是明灯,照亮师生前进的道路。这里,让我们想到了许多知名大学和中学的校训。如: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北京人大附中——崇德、博学、创新、求实;湖北黄冈中学——严谨、求实、团结、奋进;江苏启东中学——厚德博学。这些都是各个大学和中学的文化建设之纲,都结合大学生和中学生特点以及学校历史实际提出的,不是高而玄之列。现在许多学校其实都有校训,有的也把校训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加以展示,但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校训随意改动,特别是换一任校长时最容易出现把前任校训加以变化的现象。几任校长下来,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学校,要问师生学校校训是什么时,很少有人答得上来。这是严重不尊重历史传承的表现,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不注重校训的深入宣传,使之形同虚设。我们要牢固树立校训是学校灵魂之所在的意识,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加以阐释、增强理解,努力把校训转化为师生行为习惯,让一切静态文化、动态文化都围绕校训来加以展开。
  (3)重在培育———从历史长远打算。文化建设要落地生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好比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般旷日持久。培育校园文化要过好三关,即师资关、应试关、实践关。
  师资关,就是有专门的教师队伍来研究、打造、宣传校园文化。当然,这要求老师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浓厚的文化研究意识,能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校园文化并挖掘学生的文化潜能去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师资上可采用专职或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不要让搞校园文化建设的老师成了“副科教师”,对他们的不重视就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
  应试关,就是在应试背景下,常出现文化建设遭遇“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其实考试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不矛盾的,比如校训中或校园文化体系中有关于诚信的内容,一以贯之的校园文化熏陶下,真正考试时就没有必要再大张旗鼓板着脸训斥教育了。
  实践关,就是要把校园文化真正转化为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校园环境再美,但那只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学校师生的行为习惯才真正彰显了校园文化的魅力。把书堆满书架,不叫文化,而学生养成了读书习惯才叫文化。把文明礼貌的要求写在墙上,那只是务虚的文化,学生养成了见了客人问好,不疯打闹,那才是务实的文化。穿上唐装汉服不见得是弘扬国学,真正理解才能沁人心脾。凡此种种,实践中让文化富有生命力。
  努力打造校园文化,让精神文化引领人,制度文化管理人,行为文化感召人,环境文化影响人。文化落地,就是文化要接地气,围绕特定对象,因年龄和知识涵养不同的具体对象。另外,就是紧密联系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发展要求。文化落地要实实在在,不搞弹跳式半落地,更不能悬浮式假落地。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内容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给学生强烈、新颖的感知,在较短时间内巧妙地把课前学生分散的多种思想迅速集中。这样,学生就会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来,为完成新的教学内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  1. 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创设新旧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获取知识产生渴望,从而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下述几条途径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自己的教学行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人走到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里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印说:“拿念珠是为了念自己的佛号。”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是观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呀?”   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呀!”   真妙!观音菩萨心中那个可以信赖和求助的观音,原来就是自己。这又使人想起
第7讲 社会思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思维结构是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基本认识内容在人脑中内化而成的思维框架系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的思维框架即“图式”,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起来的,其机制是主体自身活动的内化(概念化)。但是,皮亚杰由于不了解社会实践和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思维结构的形成。  实践是思维结构形成的基础,是沟通思维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一、词语理解是基础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力差,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常常难以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地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明白,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去思考的。根据孩子特点及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
民族精神需要弘扬,更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所以今天应当弘扬;民族精神还会在新的时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还要培育。弘扬和培育是辩证的统一,缺一不可。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作为肩负重任的一代,他们只有融入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伟大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学生只有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才能真正树立
摘 要:蹲踞式起跑中,关于上体的竖起时机是短跑技术应该掌握的重要技术,它关系着短跑成绩的优劣。上体过早抬起这个错误动作,使短跑技术变得支离破碎,限制了跑的速度。本实验找出了起跑过早竖起的原因,并进行了改进实验研究,找出对策。  关键词:起跑;上体;竖起;结正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的距离,是发展速度和提高爆发力的田径运动项目。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
学者呼吁“慢成长”回归平和   北京市某班级论坛上,一篇《孩子,你慢慢来》的文章,引起诸多家长共鸣。文中写道:“孩子,你别急,慢慢来。也许你不是最棒的,只要你是快乐的,就够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一味以升学考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尽管不起眼儿,但它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好的教学细节就是好课的闪光点,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折射着教学新理念、新境界。细节虽小,但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它。   一、平淡中的细节,平淡中的精彩  还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教研课:教学内容是Unit 4 Time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新授句型“Wh
近几年来,部分地区“普高热”现象仍然存在,中职招生形势仍非常严峻,接下去几年随着初中学生人数的减少,在优先满足普通高中招生的前提下,技工学校将越来越难招到学习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而技工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其中有些课程与初中相关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因初中基础掌握欠扎实,导致许多学生对技校机械专业的一些课程不感兴趣。因此,技工学校面对现实情况,针对这些基础知识或素质偏差的学生,该如何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