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重要。对此,思想政治课同其它学科同样担当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走的是照本宣科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所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含义;培养;方法
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正如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而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担当着这一任务。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要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
通常说来,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创新是发展,创新并不等于发明创造。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确目标,正确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建设性人才。
三、要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
(一)营造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心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正如海伦•凯勒所讲:“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提倡大胆质疑。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是因为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因此,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实践证明,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五)注重综合分析。
随着教学的改革,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即新形势下的创新人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要运用正确的手段和可行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含义;培养;方法
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正如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而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担当着这一任务。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要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
通常说来,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创新是发展,创新并不等于发明创造。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确目标,正确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建设性人才。
三、要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
(一)营造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心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正如海伦•凯勒所讲:“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提倡大胆质疑。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是因为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因此,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实践证明,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五)注重综合分析。
随着教学的改革,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即新形势下的创新人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要运用正确的手段和可行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