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贵在得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是传统文化长廊中艳丽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璀璨的瑰宝。然而从诗歌教学课堂实际观察来看:语文教师习惯的注入式、串讲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直接抹杀了原本的诗韵美;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主动性、参与性的缺乏,严重破坏了诗歌独有的意境美。换言之,诗歌教学存在着“教者辛苦、学生茫然”的普遍问题。深究其因,与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不讲究诗歌教法等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提高诗歌教学实效,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科学选取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并不断优化组合。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对诗歌教学的方法作一些细微探索。
  一、融情诵读,吟咏诗韵美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耳”,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多数教师通常采用的“读”法就是反复朗读、读读背背。这方法本无可厚非,但这种“读”往往是次数上的反复叠加,形式上的花样变化,没有紧扣诗歌内在的特点,忽略了“读”时情感特质的把握,未对“读”进行精雕细琢。因此,要使诗歌“原汁原味”,更需“融情诵读”的方法。“融情诵读”是教师在把握诗歌整体和局部的感情基础上,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既要注意学生读诗时音准、节奏、语气、语速和流畅程度等指标的落实,又要关注学生诵读时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观察学生对作品内蕴的个性感受,进而培育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性情,铸造人格。这种“读”强调读者与作品的面对面直击、情感的交汇,朗读时字里行间中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倾注;注意听读、范读、齐读、领读、配乐读等不同诵读方式的选用与优化;突出学生自我情感与生活体验的激发,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倾心读出诗中真情,涵泳出诗之韵味。如读《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融入豪放之情读出诗仙之飘逸;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注入乐观之意悟出东坡之豁达胸襟;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情话语里,体会一代女词宗的凄凉之境。在“融情于读,寓情于诵”里,教师倾情,学生动情;在琅琅书声中,师生共同吟咏诗韵,携手迈进新课程中提出的“加强诗文诵读,在朗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目标。
  二、多媒体渲染,置身诗境美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黑格尔《美学》)。古典诗歌文字简约、意境深远,只因距今年代久远,不少诗篇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趣,非借助外物无以体悟其诗意。而教师在短时间内单靠讲解、分析甚至类举也无法使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然而,多媒体却能有效渲染教学氛围,有力发展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一直以来,多媒体凭借图像美观、声乐撩人、动画鲜活等教学优势牢牢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催生学生的情感,渲染出乐学氛围,帮助学生尽快体会诗中之意,领悟其美。比如多媒体音乐的运用,它“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定形,却又能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如用乐曲《虞美人》走进《虞美人》,以歌曲《声声慢》导入《声声慢》,用同名古筝协奏曲学习《孔雀东南飞》等。在疏通这些诗词文句的基础上,根据乐曲富有节奏感、起伏性的特点,学生一边听曲,一边遐思,“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在时而低沉或激昂、时而舒缓或急促的旋律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另外,图片、配乐朗诵、影视片段等多种手段的“加盟”,把诗歌无声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欣赏,把无形的听觉感受想象成有形的意境,促使学生置身诗境领略其美。当然,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并不能带来效率,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三、活动探究,体悟诗意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诗歌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性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敢于摈弃那种只是为了应试而肢解诗歌的教法,大胆采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探究”教法。这种教法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使学生自觉地成为诗歌阅读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更好地体悟出诗意之美。根据诗歌特点和教学的不同重点,可以运用绘画、讲故事、竞赛等活动形式。当诗中有美景可绘、妙图可画之时,就可采用绘画活动法来美化语文课堂。例如《苏幕遮》一文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进行个性化解读之后,由各学习小组长群策群力绘出“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荷塘美景。在绘画中,学生理解作品,挖掘意蕴;在交流探讨中,辩异求同,融会贯通。最后通过对各组绘图中对“水面”“荷叶”“雨滴”“荷茎”等位置、景物特点的揣摩、比对,发现图画中的优缺点,探索词句里精妙处,使学生对作品勾勒的物象更具有空间想象力,并达到审美能力的再创造。另外,在诗歌教学中由学生搜集作者的故事、相关的典故和创作趣闻等,这无疑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有助于走进文本,“知人论世”,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调整学习心态,消除审美疲劳。
  以上这些活动环环相扣,推动学生在准备中加紧预习,在活动时紧张参与,在评比中明晰优劣,在总结后巩固提高。此教法大胆地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表现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精神面貌。但这种活动方法容易出现课堂表象上的热热闹闹,教学实质的空空荡荡。因此要“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并在运用时不断优化组合,有效提高诗歌教学质量。
  四、情境再现,品味诗情美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诗歌拥有民族艺术特征的“情境诗歌”特质,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它更呼唤生命态、生成性和创生性。关于诗歌教学,新课标“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对于一些情节生动、细节典型、形象丰富的诗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诗词、揣摩语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把诗作进行情景复原、情境再现,不断创生出既源于诗又异于诗且高于诗的迷人“情境”。
  诗歌“情境再现”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文字设计的书面场景,也可以是学生上台的情态表演;既可由学生对诗篇进行整体性的演绎,也可根据学生所体悟的诗句进行片段性表演;可以是一首诗的单一亮相,也可以是一组相关联诗作的群组演出。如对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句的赏析,可让学生为人物设计不同的内心独白或对人物形象进行多样化的文字描述;也可让不同“角儿”登台亮相,真情演绎。赏析时牢抓“执手”“相看”“凝噎”等词语进行玩味大比拼;甚至还可以将此诗句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以及“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等进行同台竞技表演。各诗中“那时那地、那人那情”的情境再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感受并品味出诗情之美。这种“情境再现”不仅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渴求,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而且又使诗歌教学生动活泼,与新课标中的“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要求相契合。再加上“诗歌意蕴有时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语文课堂必会导出一段段剧情不一的“故事”,演绎出一幕幕情态各异的“场景”,使学生在“故事”“场景”中品味出诗情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广大语文教师应从新课程标准和诗歌教学特点出发,结合教师自身实际,坚持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为目的,巧妙运用“融情诵读”、“多媒体渲染”、“活动探究”和“情境再现”等教法,使诗歌为学生所喜爱,诗歌教学更具特色,让语文课堂富有实效。
其他文献
窦房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其组织结构为非均一性、并且中心和周围细胞形态及电生理特性有很大差异.本文阐述了窦房结的组织结构、电耦极子、传导速度、空间常数、动作电位
情境作文,就是教师去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中有可以看见的“景”或可以感受到的“情”,让学生处在其中去观察、思考、想象、议论,从而触景生情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样式。通过这种情境作文形式可以训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描写、记叙、抒情能力。情境作文是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方式。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景,以情动人,使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情感共鸣,开启学生写作欲望的钥匙。它能促使学生以一种积
近日,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出海运监测系统,并首次在德国汉堡岸桥运输项目中实施。通过实时监控海上运输时岸桥和船舶的摇晃情况,采集分析大数据,在设计之初提前介入,对高危结构
吴泽的学术视野相当宽广,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他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开展对经济的历史考察和对历史的经济考察,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苟子集解>点校本的出版,由于正文与注解都有标点,为人们阅读这本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点校者的疏忽,<荀子集解>的点校本出现了几处不应有的
1 初识混沌混沌是数学王国中一位年轻的家族成员,自理论创立,在科学界广泛被认同,至今只有几十年时间.但由于这一理论对传统科学观提出的挑战和它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普适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与同步心电图相结合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各点电-机械时间(P-A)和心房收缩时间(A)及其离散度的变化.房颤组42例、对照组25例均
为研究横向受荷桩的承载性状.基于BP神经网络对其承载力进行预测。选取桩径、桩入土深度、荷载的偏心距、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得出黏土中横向受荷桩承载力的
3月1日,全球最大油船"泰欧(TIEurope)"轮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规院)设计的大连港鲇鱼湾港区22#原油泊位顺利靠泊作业。比利时籍45万t油船"泰欧"轮建造于2002年,为目前全球
中古时代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显现异彩的一段时期,也是诸多知名学者,如陈寅恪、唐长孺、汤用彤、田余庆等先生勤力耕耘的园地。由于前贤时哲的开拓,魏晋南北朝研究已经蔚为大观,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思想诸方面的研究均是硕果累累。这一方面给后学树立了取法的典范,另一方面,也使得在魏晋南北朝研究领域超越前人变得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