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平等是时代的焦点问题,具体细分为三个层次:起点平等、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真正的平等并不在于起点平等,也不在于结果平等,而是在于机会平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尽最大努力为每个人创造机会平等,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
【关键词】:机会平等;中国梦
“机会”这个词语听起来多少带着运气的成分,从古至今,人类不断追求平等,却从未实现过完全的平等。1人们可以独立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不断奋发的精神,最终改变命运。2有一句谚语曾说道,“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事实上,机会和我们国家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有着很大的关系---法治原则。
从古到今,一个人的命运与其自身努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出身影响着其今后命运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地方。从大的方面看,一个国家王朝的更迭,都与其机会的不平等性与偶然性密切相关,因为两组成员的实力对比从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从小的方面看,正如康德在谈论到人性与道德时所讲到的,“讲实话是一种道德义务,但对有权利讲实话的人才这样”。在所有情况下都要讲实话,这是理性的、无条件的命令,但这仅仅是对于当权者来说的,形象说来,就像是一场比赛,由于实力的悬殊,还没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这种不平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是在于国家、社会没有给予这种机会的公平,还是在于当权者早已在掌控机会的情况下,将权力通过国家相关规定政策和社会分配公然凌驾于被统治的个体之上,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实现机会平等,就是“实现机会的平等开放和机会的尺度相同”。3只有平等的机会才能创造平等的权利,如果没有平等的机会,部分人的权利必然会被法律剥夺,而另一部分人却因此在平等的形式中实际享有了法定的权利。4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体制愿意规范公平性,使人们拥有了获得平等的机会,在理想状态下客观情况完全相同,然而由于每个人自身的差异性,对于体制的理解和利用因人而异,因此也只能保证最大程度权利平等的相对性。所以无论是从主观方面看,还是从客观方面看,纯粹的公平都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机会平等也只能是理论意义上的。所以关键是对处于不公平状态下的人群,他们有没有某种途径去获得这种公平,因此国家应该提出某种方案,来保证大部分人能够通过努力,获得这种机会平等的能力。但社会应该创造尽可能公平的机制, 将客观原因造成的起点不平等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尽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因为法律毕竟只是调整社会规范最底限的要求,它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再完备的法律也只能以规定的方式给予权利平等的机会,却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同时,由于时代在发展,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更不能用法律完全规范、限制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否则必将使社会发展固步不前。
国际经济新秩序蕴含着机会平等的思想主题,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强调“保障人权”的重要性。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被加入宪法修正案之中,将“保障人权”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于国家最高法之中,体现了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之深。在21世纪的法治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党的领导班子更加意识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证。就目前形势分析,我国尚未进入实质平等的高级阶段,而是处于低水平的机会平等行列之中,迫切需要实现机会平等。5我国直接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经济、文化等都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其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在那段时期,我国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是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尊重文化多元化、多样性,我国已经有机会去实现初级阶段的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达成统一,协调好现今机会与问题矛盾的关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促进和保障机会平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让人们沐浴在平等的阳光下,让每个人享受机会平等带来的福利,公平共享发展利益的成果是我们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的具体涵义,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祖国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实现伟大中国梦,最重要的是每个中国人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更好实践的前提就是让每个中国人能够获得机会平等,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同时享受其带来的福利,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周文华.五邑大学学报[J].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练洪洋.商周刊[J].机会平等是社会和谐最大公约数
[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36)
[4]王瑞起.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论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法治原则
[5]孙玉权.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机会平等[J].政治文明(总第461期)
【关键词】:机会平等;中国梦
“机会”这个词语听起来多少带着运气的成分,从古至今,人类不断追求平等,却从未实现过完全的平等。1人们可以独立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不断奋发的精神,最终改变命运。2有一句谚语曾说道,“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事实上,机会和我们国家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有着很大的关系---法治原则。
从古到今,一个人的命运与其自身努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出身影响着其今后命运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地方。从大的方面看,一个国家王朝的更迭,都与其机会的不平等性与偶然性密切相关,因为两组成员的实力对比从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从小的方面看,正如康德在谈论到人性与道德时所讲到的,“讲实话是一种道德义务,但对有权利讲实话的人才这样”。在所有情况下都要讲实话,这是理性的、无条件的命令,但这仅仅是对于当权者来说的,形象说来,就像是一场比赛,由于实力的悬殊,还没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这种不平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是在于国家、社会没有给予这种机会的公平,还是在于当权者早已在掌控机会的情况下,将权力通过国家相关规定政策和社会分配公然凌驾于被统治的个体之上,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实现机会平等,就是“实现机会的平等开放和机会的尺度相同”。3只有平等的机会才能创造平等的权利,如果没有平等的机会,部分人的权利必然会被法律剥夺,而另一部分人却因此在平等的形式中实际享有了法定的权利。4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体制愿意规范公平性,使人们拥有了获得平等的机会,在理想状态下客观情况完全相同,然而由于每个人自身的差异性,对于体制的理解和利用因人而异,因此也只能保证最大程度权利平等的相对性。所以无论是从主观方面看,还是从客观方面看,纯粹的公平都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机会平等也只能是理论意义上的。所以关键是对处于不公平状态下的人群,他们有没有某种途径去获得这种公平,因此国家应该提出某种方案,来保证大部分人能够通过努力,获得这种机会平等的能力。但社会应该创造尽可能公平的机制, 将客观原因造成的起点不平等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尽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因为法律毕竟只是调整社会规范最底限的要求,它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再完备的法律也只能以规定的方式给予权利平等的机会,却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同时,由于时代在发展,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更不能用法律完全规范、限制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否则必将使社会发展固步不前。
国际经济新秩序蕴含着机会平等的思想主题,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强调“保障人权”的重要性。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被加入宪法修正案之中,将“保障人权”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于国家最高法之中,体现了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之深。在21世纪的法治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党的领导班子更加意识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证。就目前形势分析,我国尚未进入实质平等的高级阶段,而是处于低水平的机会平等行列之中,迫切需要实现机会平等。5我国直接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经济、文化等都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其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在那段时期,我国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是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尊重文化多元化、多样性,我国已经有机会去实现初级阶段的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达成统一,协调好现今机会与问题矛盾的关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促进和保障机会平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让人们沐浴在平等的阳光下,让每个人享受机会平等带来的福利,公平共享发展利益的成果是我们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的具体涵义,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祖国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实现伟大中国梦,最重要的是每个中国人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更好实践的前提就是让每个中国人能够获得机会平等,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同时享受其带来的福利,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周文华.五邑大学学报[J].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练洪洋.商周刊[J].机会平等是社会和谐最大公约数
[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36)
[4]王瑞起.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论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法治原则
[5]孙玉权.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机会平等[J].政治文明(总第4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