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还是用“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w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译者之一的黎信的一篇文章《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情感》,被刊登在与高中语文必修一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87页上。选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又译作《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们不知道哪个标题才是A·M·罗森塔尔的原题。(凭直觉,我们以为“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很可能就是作者的原题。)细究之下,我们以为标题采用“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要好得多。
  第一、它更有新闻性。
  新闻就是要告诉人们新的东西,没有新的东西,就没有报道的必要。时至1958年,二战结束十多年来,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已经够多的了,正如罗森塔尔所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人们早已对纳粹的滔天罪恶和暴行烂熟了,“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罗森塔尔很清楚这一点。再去直接写奥斯维辛的惨状,再去直接介绍德国法西斯在这里的罪恶和暴行,无异于炒冷饭,既不会被报纸采用,即使采用了也不会引起读者的多少兴趣。作为商业性报纸的记者的罗森塔尔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尽管“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但这种使命感绝不是教记者去硬写、去繁衍了事、去交差大吉,而是促使记者去努力发掘新的东西,去努力做出深度报道。而“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是这样的东西,就是很好的新闻眼。正如作者所言,他一来到布热金卡,看到这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马上意识到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文章导语部分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而在当时来说,这种感觉不仅让作者觉得新奇,也会让广大读者感到新奇,这就是很好的新闻点。这一点从这篇报道发表后被广泛转载以及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上完全可以看出。
  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种标题却有点故弄玄虚、故意制造新闻的嫌疑,从这篇报道的内容来看,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本身作者也确实没有作过多的直接报道,确实是“没有什么新闻”。这样看来,对1958年的读者来说,这个标题不仅引不起多少兴趣,还会引起反感。
  第二、它更切合参观地点。
  尽管“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二者是有联系,但从具体地点来说,还是有分别,“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而作者的报道也正是从布热金卡发出的(电头就是“波兰布热金卡电”),参观的也主要是布热金卡(文中多处强调“在布热金卡”,导语部分里出现的也是“在布热金卡”)。外国新闻历来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强调基本事实的准确性,记者参观的是布热金卡,他就会写成布热金卡,不大会故弄枝节。
  第三、它更切合报道内容。
  它告诉读者,它报道的重点不在集中营本身;它的写法也发生了变化。用黎信的话来说,它“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情感”。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明确告诉读者,布热金卡有了变化。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明确告诉读者,作者不再像以往的报道那样去重点介绍集中营本身的有关情况,因为那些别人早已写烂了,读者早已烂熟了。文本内容告诉读者,他写的主要是参观者(当然包括记者自己在内)的主观感受。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也明显带有主观抒情性,它明确告诉读者,这篇报道跟以往那些注重“零度报道”的“客观新闻”有所不同,报道的内容带有主观抒情性了。作者写法上的变化,也是引起读者兴趣的办法之一。文本内容告诉读者,这篇报道使用了“纯主观报道”的写法。这在1958年来说可不是小事,它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化,自然让读者耳目一新,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新闻的被大量转载以及它的荣获普利策奖,应该说,都主要得益于此。
  第四、它更能体现报道的深度。
  作者说,到布热金卡来参观,“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从这个角度来说,“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这个标题确实体现了报道的深度,因为它既有时空对比(时:过去跟现在;空:集中营的外面跟里面),又有象征意味,很好地关涉到了这三种目的。对于前两种目的来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体现了作者的担忧:作为“人间地狱”、“杀人工厂”的布热金卡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改变面目,到时让人再也找寻不出它当年的痕迹,从而丧失其作为纪念地的警示和教育功能呢?因为时间到底会磨平一切,现在才过了十多年,不就是已经“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了吗?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作者开头就说这种景象是“最可怕的事情”,“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而对于第三种目的来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让人感到欣慰:以前被纳粹弄得“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随着纳粹的灭亡,又出现了生机和活力,正像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那让参观者“终生难忘”的怒放的雏菊花一样,也正像纪念墙上那个“温和地微笑着”的姑娘所期盼的那样,生命终究是摧残不尽的,邪恶终将走向灭亡,正义终将获得胜利,黑暗终究会过去,光明一定要到来,现在的布热金卡,“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种对比和象征的写法,这种反映参观者主观感受的主观性报道的写法,确实让写烂了的东西有了新意,让报道有了深度。这样一来,也就让读者(不论是1958年的,还是21世纪的)读起参观者的种种表情来津津有味了,也就更能深刻理解最后“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这“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还是很有效的,作者开头部分的担忧也就可以稍稍放下一点了。
  第五、它更适合于现在的教学。
  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拿这个课文来上公开课,又不约而同地拿“主观性报道”作为亮点来设计教学,但课堂呈现出来的景象却是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什么原因呢?时至21世纪的今天,主观性报道早已不再新鲜,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就连最小的校报都时不时地采用这种写法在写消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还机械地以“主观性报道”作为课堂亮点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那就只能费力不讨好了。当然,课堂乏味,效果不佳,也不能全怪师生。如果换个标题,扣住“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来教和学,必将是另一番景象:正像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抓住“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就可以带出新闻性,就可以带出主观性报道,就可以带出对比和象征。这样,既可以看清本文跟以往的那许多有关奥斯维辛报道的异同,找出它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新意,弄清作者在选材(写作视角)上的匠心,也能让学生对报道内容发生兴趣,通过阅读这些参观者的表情,通过这些人的主观反映,从侧面认识到纳粹的罪恶和暴行。这样的话,许多东西便迎刃而解,什么“最可怕”也好,“居然”也好,“噩梦”也好,“雏菊花”也好,“温和地微笑着”的姑娘也好,“够了”也好,就都很好理解了,而且不仅好理解,还会猛然发现,这个报道确实写得很精彩。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王荣生先生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小说课程内容严重老化,一方面造成学生学习小说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迟滞了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高级思维的发展。孙绍振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界关于文学的“观念”“至少落后二十年到五十年”。小说教学要走出眼前的困境,突破原有的小说教学套
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中的《氓》选自《诗经,卫风》,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丁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笔者执教之际,发现女主人公对其配偶称谓的几次变化颇有深意,值得探微。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女主人公以自悼的口吻回忆与丈夫初识时所用的称呼。“氓”,字从民,从亡,亡亦
【内容摘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形成知识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优化实验教学,拓展实验的广度深度;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 优化创新 途径策略  优化和创新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逐步改变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内涵丰富,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火箭之速,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密切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如此有用,但很多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甚至一些在小学阶段数学较好的学生,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也不怎么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知识面拓宽了,数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增强了,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若学生的学习方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该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而有成效。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学习兴趣是三维目
【设计理念】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  本课教学设计抓住低段阅读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提出  纵观古今,横论中外,名著的存在数量可谓汗牛充栋。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名著,应该是文学方面的,此点是毋庸争议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名著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譬如作品的名称﹑作者和朝代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指导一直是避而不谈或点到即止的。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加多述。名著阅读的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2011年的正式修订版《课程标准
【内容提要】现实生活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思想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离开了现实生活,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其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其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其思想品德文化形成的土壤。  【关键词】现实生活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基础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离开了生活,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就成了
【内容摘要】中学化学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比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比喻 化学教学 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其中有些知识在中学阶段无法用实验加以验证,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