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已经在无数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以丰富课堂内容为出发点,对多样化的课堂导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情境化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究,进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内容 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59-01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学科,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日常交流的技巧,还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所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的确,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探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接下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语云:“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具体的语文知识,设计出科学的课堂导入的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做好准备,进而顺利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所谓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式并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做好课前引导,例如在学习古诗《咏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谜语“小姑娘,志气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引入主题,从而让学生在猜谜中,产生学习兴趣。而在《翠鸟》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对翠鸟的习性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情感的融入,逐渐完成知识探索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而只是一味地利用灌输式讲解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中,不仅难以真正地融入情感,更难以发挥兴趣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理解文本内容,利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整个事件过程,这样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情境中,准确地把握了惊弓之鸟的含义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三、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只能使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其在学习中会首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内容理解,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讓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体会语文知识。
四、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的积极情感
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注重的是利用讲解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播,而很少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体会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为学生组织走进民俗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调查与资料查询中,收集不同地区庆祝节日的风俗,并从中体会传统民俗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主题讨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捕捉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学生思想。
五、结束语
总之,课堂内容的丰富不仅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体验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兴趣为引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自由、宽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艳.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中国培训,2015,18:242.
[2]王兆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204.
[3]丁长友. 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1:7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内容 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59-01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学科,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日常交流的技巧,还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所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的确,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探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接下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语云:“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具体的语文知识,设计出科学的课堂导入的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做好准备,进而顺利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所谓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式并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做好课前引导,例如在学习古诗《咏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谜语“小姑娘,志气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引入主题,从而让学生在猜谜中,产生学习兴趣。而在《翠鸟》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对翠鸟的习性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情感的融入,逐渐完成知识探索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而只是一味地利用灌输式讲解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中,不仅难以真正地融入情感,更难以发挥兴趣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具象化地理解文本内容,利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整个事件过程,这样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情境中,准确地把握了惊弓之鸟的含义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三、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只能使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其在学习中会首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内容理解,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讓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体会语文知识。
四、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的积极情感
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注重的是利用讲解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播,而很少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体会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为学生组织走进民俗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调查与资料查询中,收集不同地区庆祝节日的风俗,并从中体会传统民俗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主题讨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捕捉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学生思想。
五、结束语
总之,课堂内容的丰富不仅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体验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兴趣为引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自由、宽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艳.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中国培训,2015,18:242.
[2]王兆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204.
[3]丁长友. 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