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理念带着新教材走进了校园。当我拿着美术鉴赏教材时,心里满怀期待,但是打开教材后,却隐隐有些失落,似乎和老教材相差无几啊,但是困惑了几天以后,我又告诉自己,不求完美,但求创新,用新的理念指引实践,这种想法时刻激励着我大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心心相映,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学生中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如何成为受拥护的好首席呢?我觉得首先得拥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们一起喜怒哀乐。在鉴赏中国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我先和学生交流第一眼看到古代玉器时的感受,接受学生认为不美的观点;然后再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学生比说有关玉的成语、名言,从文学上古人对玉石的描绘来总结玉石的性质,使学生原有的观念渐渐松动;接着我从玉的色泽、纹理、质感、硬度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玉的审美价值,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点燃他们对玉石研究的兴趣。我还将自己的玉镯拿下来给同学鉴赏,请同学评述,有的同学也将自己佩带的玉拿出来评述,看着同学们兴奋的脸庞,听着同学们激动的语言,我明白,我用一颗童心赢得了同学们的亲近和信赖,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啊!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只有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他们心灵深处的门扉才会向我們自由敞开。“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这份相互的爱,他们一定愿意拉着我们的手走入美术殿堂。
二、注重发展,让“过程和方法”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旋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程和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从教学上讲是“重结果,轻过程”,从学习上讲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艺术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并通过体验团体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共同努力。可见,注重过程和方法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由此,美术教学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情感的河流在美的意境中奔涌跌宕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艺术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艺术教学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而课堂情境的创设是否具有美感,教师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气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引学生“情感”的起承转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鉴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时候,我用远古时期的音乐舞蹈和学生一起走进原始的年代,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挖掘美术的形式;在鉴赏古代园林艺术时,我用古典的音乐带学生畅游我国大江南北的园林;鉴赏中国古代壁画的时候和学生们共同讲述九色鹿的故事;精彩的课件让学生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更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丰富的表达背后,表现出学生的多样思维与认识,在课堂中我与学生彼此更了解,共同体验美术带给我们的喜悦、惊奇、雄伟、悲壮……
2.个性的翅膀在自主探究中展露飞翔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只有在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在谈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崇拜,一部分同学迷惑,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解,甚至不屑,我先让学生看了一部电影《凡.高传》,然后让同学去图书馆找有关的文学作品,我再将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制成课件,然后让每个同学写一篇短文谈谈凡.高,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短文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最欣赏他的《向日葵》……这是一个孤寂的灵魂,他的画笔就是他的世界,他对生活热烈的爱使他选择如此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却打动着整个世界!他的人生是遗憾的、短暂的,但是他的作品却是让人震撼的、感动的,他作品中的每一笔都像用了很大的力,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是画画带给他的快乐胜过一切?……我以前不喜欢美术是因为我画画不好,现在我明白我喜欢的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喜欢美术让我感受到的一切!
在这些短文中,我分明读到了每个学生的思想,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样的表述中,学生乐于去探究有关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也日渐展露,当我们放开双手,学生才能学会自由飞翔!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还应该拓展知识面、开阔涉猎视野、掌握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富有活力,我们必须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学习,以适应更新发展的教育改革。
一、心心相映,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学生中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如何成为受拥护的好首席呢?我觉得首先得拥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们一起喜怒哀乐。在鉴赏中国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我先和学生交流第一眼看到古代玉器时的感受,接受学生认为不美的观点;然后再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学生比说有关玉的成语、名言,从文学上古人对玉石的描绘来总结玉石的性质,使学生原有的观念渐渐松动;接着我从玉的色泽、纹理、质感、硬度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玉的审美价值,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点燃他们对玉石研究的兴趣。我还将自己的玉镯拿下来给同学鉴赏,请同学评述,有的同学也将自己佩带的玉拿出来评述,看着同学们兴奋的脸庞,听着同学们激动的语言,我明白,我用一颗童心赢得了同学们的亲近和信赖,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啊!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只有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他们心灵深处的门扉才会向我們自由敞开。“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这份相互的爱,他们一定愿意拉着我们的手走入美术殿堂。
二、注重发展,让“过程和方法”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旋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程和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从教学上讲是“重结果,轻过程”,从学习上讲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艺术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并通过体验团体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共同努力。可见,注重过程和方法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由此,美术教学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情感的河流在美的意境中奔涌跌宕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艺术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艺术教学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而课堂情境的创设是否具有美感,教师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气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引学生“情感”的起承转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鉴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时候,我用远古时期的音乐舞蹈和学生一起走进原始的年代,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挖掘美术的形式;在鉴赏古代园林艺术时,我用古典的音乐带学生畅游我国大江南北的园林;鉴赏中国古代壁画的时候和学生们共同讲述九色鹿的故事;精彩的课件让学生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更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丰富的表达背后,表现出学生的多样思维与认识,在课堂中我与学生彼此更了解,共同体验美术带给我们的喜悦、惊奇、雄伟、悲壮……
2.个性的翅膀在自主探究中展露飞翔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只有在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在谈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崇拜,一部分同学迷惑,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解,甚至不屑,我先让学生看了一部电影《凡.高传》,然后让同学去图书馆找有关的文学作品,我再将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制成课件,然后让每个同学写一篇短文谈谈凡.高,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短文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最欣赏他的《向日葵》……这是一个孤寂的灵魂,他的画笔就是他的世界,他对生活热烈的爱使他选择如此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却打动着整个世界!他的人生是遗憾的、短暂的,但是他的作品却是让人震撼的、感动的,他作品中的每一笔都像用了很大的力,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是画画带给他的快乐胜过一切?……我以前不喜欢美术是因为我画画不好,现在我明白我喜欢的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喜欢美术让我感受到的一切!
在这些短文中,我分明读到了每个学生的思想,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样的表述中,学生乐于去探究有关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也日渐展露,当我们放开双手,学生才能学会自由飞翔!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还应该拓展知识面、开阔涉猎视野、掌握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富有活力,我们必须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学习,以适应更新发展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