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呼唤,我手写我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论述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情境作文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境作文在心理效应方面明显胜过了传统的惟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情境,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设置;写作兴趣;情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然而,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在理念和实践上走入了误区,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贫血”“缺氧”严重,甚至题材如出一辙、语言干瘪乏味、结构技巧雷同的新八股文,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形成了作文教学的怪圈。
  一、形成作文教学怪圈的原因
  1.训练模式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题目,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从而分出作文的优劣。不少教师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一学期写七八篇作文,且多为命题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教师呢,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细改,套用那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的评语。教师写腻了,学生看烦了,这种无亲和力的“荒唐言”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冲动。时间一长,作文这棵本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枯萎了。
  2.指导方法空洞
  现在作文教学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是套路。不少教师受功利思想的驱动,教给学生一些套路,更多的时候,教师乐意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去引导,而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情感,漠视生命主体的个性差异,如此一来,学生套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毫无灵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溢满矫情、主体圣化的“套子文”,长此以往,学生纯真的童心便会丧失殆尽,健全的人格也会渐趋倾覆。
  3.教学思维从众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天南地北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和事物的认识、表述,几乎保持着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惊人相似。作文本里流动的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既无新颖超拔之意,更遑论深刻和犀利了。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可作文里他们却老气横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差异。被动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大脑成了他人任意践踏的跑马场,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被挫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盲目的从众的思维惰性。
  二、情境作文教学的优势
  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上述痼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吸收国内外母语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正本清源,提出了很多写作教学新理念。而情境作文教学效果要胜过传统的惟题作文,主要表现在情境作文具有明显的心理效应。
  1.情境作文教学使学生情绪稳定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一旦被激活,内脏反应特别是分泌系统的参与,会加强和延续情感的产生。作文中如果情绪被激活,会产生对此次作文的热爱(情绪感受)和写好作文的内动力量(情绪的整合力)。情境作文当场提供了作文题材,学生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身在其中感知、认识、体验,从而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就再也不必为捏造事例而挖空心思了。
  2.情境作文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处于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或观察事物,或感知现象,或回忆往事,或沉思问题,或想象未来。注意力集中时,身体各个认知器官全部参与活动,眼观其形,耳听其声,鼻嗅其味,手触其物,脑思其疑,身经其事,心领其情,对事物的感知比较深入细致、准确真切。情境作文教学时,学生因为有了观察的目标,注意力会集中,不仅会细心观察客观世界,还可以体验人的主观世界和心理活动,把文章写得深刻,把人物刻画得更有个性。
  3.情境作文教学使学生情感一触即发
  体验生于经历,情感发于体验。体验是作文中重要的内驱力。比如要让学生写一篇“家乡的变化”的作文,如果只是给出一个题目,学生会由于生活范围狭窄,没有具体的感受,写起来十分费力,写出来的文章也空泛干瘪、枯燥乏味。如果我们能带学生走出校门,去看看我们的家乡,看看林立的高楼,看看美丽的绿化,看看繁荣的夜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真实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充实、感情充沛。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革新,创设形真、情切且灵活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情境中观察、想象、作文,同时削减、淡化作文指导,还给学生自由、自主表达的权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三、情境作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情境的模式
  1.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热点内容为情境,激发学生争论、作文
  如近几年,相城区提出“四城建设”,尤其是我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女老少、街谈巷议、人所共识。于是,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化”为主题,收集资料,谈变化、思原因、想未来;然后启发学生自拟题目、自主作文、畅所欲言。在这种顺畅、热烈的情境中,学生既轻松、出色地完成了习作任务,观察生活、合理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锻炼。
  2.创设视听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作文
  如课前让学生观看展现家乡崭新面貌的风光片(配乐、配解说),课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用各自喜欢的文体形式,来歌颂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通过视频慢放、快放、循环播放、镜头定格等,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及规律,然后启发学生在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将事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记录下来;让学生听一组有序或无序的,但其中有一定联系的音响,然后诱导学生根据音响展开想象,写成作文;听读故事(有时只听开头或结尾),然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这些非常简易的情境,弥补了学生日常观察中的缺漏,将视听训练与培养学生想象、表达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3.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文
  如,提供记叙事件情节(或描写人物感情状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想象,而后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引出这种感情状态的事实和人物行为);提供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寓言、童话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揣摩、归纳写作方法,而后展开想象,大胆仿编寓言或童话故事;提供名篇佳作,引导学生阅读、摘记、思考鉴赏,而后写出读后感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由读到仿、由读到感、由读到创,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学到了作文方法,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加了间接的生活积累,促进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4.以生活中的人、事(特别是偶发事件)、景(尤其是瞬间即逝的自然现象)、物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
  如,课前,让学生选择或准备自己喜欢的事物(动物、植物、小制作、小标本等);课上,引导学生亲身观察自己喜欢的这些事物,激励学生在认真比较、发现、认识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状物作文;课后,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练写系列观察日记。
  对于情境作文教学,教师的评改是一个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对文章进行处理、评价,并给本次写作训练进行总结,实际上是对本次写作教学进行认识和再认识,并对未来的写作教学提供训练和指导的借鉴。
  教学得当,情境作文教学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展现它独特的教学魅力,师生在其中都将会获益匪浅,情境作文教学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深远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达到充实课堂、激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两方面来展开探究,指出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呼唤,是新
学习起始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从调动学生思维开始。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10月29日听了特级教师田立莉的“解决问题”一课,让我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感受特别深刻。田老师一节课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学具,但课堂活而不乱,孩子们一个个小手举得很高,思维在训练中被提升,兴趣在思考中被调动。课后经过长时间的细
一、动作形象化,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形式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对于舞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伸展摆动的动作,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美感,  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时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够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舞蹈方法,如何跟上音乐的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的活动课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综合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端午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体会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活动过程:倡
在国家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透过一尊雕像,我们与“竹林七贤”对视。时间流过这七位贤者身上,千年化作永恒。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嵇康;屹然而立,面透佯狂后的惆怅,这是阮籍;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是刘伶……  他们诞生在政局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同样是思想解放、文化活跃的时期。中华民族在不断的政权更替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相互影响,交相渗透。拂去时间的尘埃,玄学、道教勃兴;突破地域的局限,波斯、希腊
摘 要:音乐中的器乐教学和形体教学是学校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把器乐、形体教学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是对音乐艺术课程和地方艺术课程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审美和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结合校本课程的内容,把小乐器、形体引进课堂,将能很大地促进学习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为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运用小乐器、形体的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进入空前繁荣期,教学思潮、流派如雨后春笋,诗意的、文化的都赋予语文一个无比美好的憧憬。课堂呈现愈来愈精彩亮丽,细节设计愈来愈精致。究竟如何步入“童本”,突破阻碍“学”与“教”融合之藩篱?步入二者互容、互启、互长的生态化境界呢?本文拟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一番探究。  一、“感性导读”——开始“趣味悦读”之旅  李振村先生写过一个海洋世界虎鲸表演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与庞大凶猛的虎鲸交上了朋
题记: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这是我曾经读到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啊,别分离》的诗句。听着北京广渠门中学全国知名教师高金英老师关于“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的讲座,里尔克的这首诗便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我曾以为自己是为“教师”这个职业生的:我喜欢书上散发出文字的味道,天天可以与书为伴;我喜欢活泼可
摘 要:“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从培养语感的丰富性、广泛性、形象性、精确性、敏锐性五个方面阐述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策略。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语感;课堂效率  时代呼唤教育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如何让干瘪枯燥的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实现高效呢?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语感是关键。因为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
摘 要:我校作为区先进学校,高瞻远瞩,率先开始实施全区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教师、学校,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在学习、管理层面都发生了质的进化。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虚拟教育  一、何谓“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