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活”起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25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从培养语感的丰富性、广泛性、形象性、精确性、敏锐性五个方面阐述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策略。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语感;课堂效率
  时代呼唤教育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如何让干瘪枯燥的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实现高效呢?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语感是关键。因为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或者说语感本身就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课堂是第一阵地,如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探索,接下来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感的丰富性
  文学作品是以主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法,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食物等等,都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地掀起感情的波澜,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它生动地描写了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深深地打动每位同学的心。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读总理审阅一份文件时是怎样审阅的?生齐读:“他一句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我又引读,总理审阅一份文件是这么认真,审阅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他也是这样审阅的,生又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我再次创设情境,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理还在灯下审阅文件,学生再一次充满激情的朗读,把总理认真工作的画面定格在心中,使总理的高尚人格印在每位学生的脑海里。在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沟通,进而相互交融,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培养了语感的丰富性。
  二、巧用电教,培养语感的广泛性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直观、生动,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把语言文字这些枯燥的符号变为较形象的图画印在大脑里,深刻感受其中的魅力。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毁灭前的图画,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不禁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从图上他们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那种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又出示了毁灭后的圆明园图象,原来那金光闪烁的艺术群体变成了“残枝败叶”,又讲解了园林毁灭的过程,学生先是惋惜,随即愤恨之情涌上心头,许多学生怒视屏幕紧咬牙根,恨不得与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由此可以看到电教对语感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激发联想,培养语感的形象性
  激发联想,指的是在阅读中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库存,从读到的字词句,联想到与其有联系的事或社会、自然的各种现象等。联想激发,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读物与现实生活的通道,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印证,也是各个学科综合贯通的渠道。《卢沟桥的狮子》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它们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这句说明了狮子的姿态很多,句子展示了广阔的意境,那千姿百态的美给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以人的各种身姿联想到狮子的种种姿态。教学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范读,边听边想象,还把想象到的狮子的姿态表演出来,甚至还大胆想象其他狮子的样子。这样,学生就能切身感受到狮子的形态美,体会到我国人民的智慧。如此将句子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四、咬文嚼字,培养语言的精确性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讲到训练语感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要设法使学生‘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使情契合,练敏语感。”例如在《草原》一课中有一句描写草原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教学中我抓住“欲流”与“流入”问:“‘欲流’是说翠色将要流下来而未流下来,而‘流入’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际。这里的‘欲流’与‘流入’不是矛盾了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争论。我乘机引导学生说出“碧草”绿得浓,那绿色就要溢出来了。“流入云际”是说一碧千里的草原就像茫茫草海,随天而去,与天相接。从这矛盾中想象出一个鲜明的画面,感受到静与动、柔美与辽阔融为一体的草原美。
  五、加强诵读,训练语感的敏锐性
  “诵读”是实现语感的最基本的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整体直觉”地“体味”。“诵读”的意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这是说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程度。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九自然段,小女孩幻想到奶奶的场景。为了突出小女孩见到奶奶的惊喜,很多同学没法读出那种感觉。我除了再现奶奶对小女孩的慈爱外,抓住四个感叹号,让学生自由练读,再带着感情去读,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对奶奶的慈爱的渴望。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如费尔巴哈所讲“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教师以本为本,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吸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才是有效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我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的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后进行了三次打磨,现在我将我的三次打磨过程呈现给大家,以期大家能够共同分析与思考,共同进步。  第一次上课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堂再现】  首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王大叔用1
自从我校开始研究《提高青年教师有效研修》这个课题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问题意识”。在开学初的教研会上,学校要求教师都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学校针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给每个教研组下发“问题”填报单后,却迟迟收不回来,问其原因,却是教师想不出该提什么问题。这时,又让我想起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对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很感兴趣,但提起笔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感觉教育科
摘 要:新课标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达到充实课堂、激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两方面来展开探究,指出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生活化;生物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呼唤,是新
学习起始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从调动学生思维开始。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10月29日听了特级教师田立莉的“解决问题”一课,让我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感受特别深刻。田老师一节课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学具,但课堂活而不乱,孩子们一个个小手举得很高,思维在训练中被提升,兴趣在思考中被调动。课后经过长时间的细
一、动作形象化,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形式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对于舞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伸展摆动的动作,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美感,  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时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够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舞蹈方法,如何跟上音乐的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的活动课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综合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端午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体会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活动过程:倡
在国家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透过一尊雕像,我们与“竹林七贤”对视。时间流过这七位贤者身上,千年化作永恒。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嵇康;屹然而立,面透佯狂后的惆怅,这是阮籍;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是刘伶……  他们诞生在政局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同样是思想解放、文化活跃的时期。中华民族在不断的政权更替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相互影响,交相渗透。拂去时间的尘埃,玄学、道教勃兴;突破地域的局限,波斯、希腊
摘 要:音乐中的器乐教学和形体教学是学校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把器乐、形体教学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是对音乐艺术课程和地方艺术课程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审美和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结合校本课程的内容,把小乐器、形体引进课堂,将能很大地促进学习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为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运用小乐器、形体的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进入空前繁荣期,教学思潮、流派如雨后春笋,诗意的、文化的都赋予语文一个无比美好的憧憬。课堂呈现愈来愈精彩亮丽,细节设计愈来愈精致。究竟如何步入“童本”,突破阻碍“学”与“教”融合之藩篱?步入二者互容、互启、互长的生态化境界呢?本文拟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一番探究。  一、“感性导读”——开始“趣味悦读”之旅  李振村先生写过一个海洋世界虎鲸表演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与庞大凶猛的虎鲸交上了朋
题记: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这是我曾经读到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啊,别分离》的诗句。听着北京广渠门中学全国知名教师高金英老师关于“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的讲座,里尔克的这首诗便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我曾以为自己是为“教师”这个职业生的:我喜欢书上散发出文字的味道,天天可以与书为伴;我喜欢活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