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本文主要尝试从作文素材积累、行文组织方法指导、修饰、修辞方法指导等来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提高 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咬笔头、皱眉头,无处下笔,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只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当务之急。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我特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做到“心中有物”。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言之有物。对此,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有如下精彩的论述:“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如此让学生深入生活,理解生活,就能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学生能否把作文写好,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因为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应该多接触“地气”,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如在春播夏收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规律、形状特点等是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学习的;农村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佛生日、祭神、婚嫁,孩子满月、周岁等;更有家务劳动中独特的饲养动物的亲身体会充满着农村生活的情趣。只要学生深入生活,认真去观察、去挖掘,不因为常见而视而不见,就同样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早晨,我又像往常那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向学校走去。走着走着,我被草丛中那亮闪闪的东西吸引住了,我凑近一看,呀!原来是沾在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一些露珠沾在蜘蛛网上,有的像小桥,有的像房子,有的像金光闪闪的纱衣,还有的像什么呢?我真的无法形容,真是太美了!我喜欢这美丽的露珠,更喜欢这山村美丽的早晨。”在此,日记展现了学生观察的结果,也是学生心中有物的体现。因此,只要学生有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的欲望,那么学生就不愁作文没有内容可写,或者写出来的内容干巴巴的。
如:我和学生在校园内外“找春天”,让学生带着“我在什么事物上找到了春天”的问题,先仔细观察,然后叫大家各选一个最能体现春天来到我们校园的例子具体写下来;夏天雷阵雨到来时,让学生观察瓢泼大雨是怎样从天空泻下来,再顺着屋檐冲到地面的;大雪天,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雪景,然后让学生以“今天的雪真大”为主题写一段话。
总之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只要勤于观察,必定会不断的有所发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積累下来,写作就会有用不完的材料。
二、在阅读中进行作文教学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是提高作文成绩的一个好办法。我有意识在课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学会复述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上,我坚持让学生复述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性强的让学生自由复述;条理性强的让学生依据板书复述;难度较大的让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提示复述;程度高的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长期坚持,一方面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篇章组织的内在联系。为书面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2、激发主题之争,培养学生小作文能力
每一篇文章学完后,我从不给学生参数上的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怎样理解就怎样写看谁的见解新。这样,学生开始争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篇文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篇篇生动的小作文出来了,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交给学生发散、求异、辐射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同步和谐的发展,这正是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重视作文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好文章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写的出来,而是反复修改才成功的,可见,作文能力本身就包含自我修养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是老师一人的工作,其弊端很多。教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发下来后,很多学生只注意成绩,对老师所写评语只大略看一下或根本不看,至于看评语后对作文再仔细斟酌进行修改的更是少数。可以说传统的作文评改事倍而功半。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评论,以及学生相互间对作文进行交流和评论,这二者是“评”的完整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示范和指导,判定和督促,而对学生而言,相互间交流和评论其主要作用在于学习、自省、参与、竞争。老师的分析、评论和学生间交流、评论,其对象都是学生的作文,起主要形式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这既减少了老师作文批改量,又可提高作文细批程度,加强对学生作文进行直接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作文能动性,激发他们对于写好作文的渴望,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动全体学生参加评改作文。老师首先提供在本次作文中训练目标方面优、缺点均比较突出的待评例文,让每位同学都必须修改,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位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人。然后分组评议作文,按照示例,一个学生读作文,其他学生评出其优缺点。或每位同学把刚刚得到的体会运用到用于自评自己的作文,很容易实现迁移。这样的转换角色,经过小组、全班讨论师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评论的兴趣。对每个学生有所启发,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登上一个或几个台阶,同时创造了情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逐渐形成了责任心,突出了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提高 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咬笔头、皱眉头,无处下笔,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只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当务之急。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我特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做到“心中有物”。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言之有物。对此,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有如下精彩的论述:“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如此让学生深入生活,理解生活,就能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学生能否把作文写好,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因为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应该多接触“地气”,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如在春播夏收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规律、形状特点等是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学习的;农村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佛生日、祭神、婚嫁,孩子满月、周岁等;更有家务劳动中独特的饲养动物的亲身体会充满着农村生活的情趣。只要学生深入生活,认真去观察、去挖掘,不因为常见而视而不见,就同样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早晨,我又像往常那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向学校走去。走着走着,我被草丛中那亮闪闪的东西吸引住了,我凑近一看,呀!原来是沾在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一些露珠沾在蜘蛛网上,有的像小桥,有的像房子,有的像金光闪闪的纱衣,还有的像什么呢?我真的无法形容,真是太美了!我喜欢这美丽的露珠,更喜欢这山村美丽的早晨。”在此,日记展现了学生观察的结果,也是学生心中有物的体现。因此,只要学生有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的欲望,那么学生就不愁作文没有内容可写,或者写出来的内容干巴巴的。
如:我和学生在校园内外“找春天”,让学生带着“我在什么事物上找到了春天”的问题,先仔细观察,然后叫大家各选一个最能体现春天来到我们校园的例子具体写下来;夏天雷阵雨到来时,让学生观察瓢泼大雨是怎样从天空泻下来,再顺着屋檐冲到地面的;大雪天,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雪景,然后让学生以“今天的雪真大”为主题写一段话。
总之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只要勤于观察,必定会不断的有所发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積累下来,写作就会有用不完的材料。
二、在阅读中进行作文教学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是提高作文成绩的一个好办法。我有意识在课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学会复述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上,我坚持让学生复述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性强的让学生自由复述;条理性强的让学生依据板书复述;难度较大的让学生根据老师或同学提示复述;程度高的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长期坚持,一方面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篇章组织的内在联系。为书面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2、激发主题之争,培养学生小作文能力
每一篇文章学完后,我从不给学生参数上的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怎样理解就怎样写看谁的见解新。这样,学生开始争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篇文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篇篇生动的小作文出来了,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交给学生发散、求异、辐射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同步和谐的发展,这正是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重视作文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好文章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写的出来,而是反复修改才成功的,可见,作文能力本身就包含自我修养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是老师一人的工作,其弊端很多。教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发下来后,很多学生只注意成绩,对老师所写评语只大略看一下或根本不看,至于看评语后对作文再仔细斟酌进行修改的更是少数。可以说传统的作文评改事倍而功半。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评论,以及学生相互间对作文进行交流和评论,这二者是“评”的完整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示范和指导,判定和督促,而对学生而言,相互间交流和评论其主要作用在于学习、自省、参与、竞争。老师的分析、评论和学生间交流、评论,其对象都是学生的作文,起主要形式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这既减少了老师作文批改量,又可提高作文细批程度,加强对学生作文进行直接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作文能动性,激发他们对于写好作文的渴望,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动全体学生参加评改作文。老师首先提供在本次作文中训练目标方面优、缺点均比较突出的待评例文,让每位同学都必须修改,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位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人。然后分组评议作文,按照示例,一个学生读作文,其他学生评出其优缺点。或每位同学把刚刚得到的体会运用到用于自评自己的作文,很容易实现迁移。这样的转换角色,经过小组、全班讨论师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评论的兴趣。对每个学生有所启发,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登上一个或几个台阶,同时创造了情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逐渐形成了责任心,突出了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