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有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自疑自探,步步提升”教学环节指导下,以“三个转变”为改革的出发点,“四种景象”为改革的着眼点,“五个目标和五种走向”为改革的落脚点。
转变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在数学课堂研究中,采用座谈式、自学式、讲座式等多种培训形式,对“三四五六”基本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通过自主学习、内化提升使每位教师做到了“手中有书,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教师成长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以六环节模式为导向 “自疑自探、步步提升”六环节教学模式,为教师优化教学环节指明了方向。通过反复的课堂实践、研讨和提炼,总结出优化课堂环节的关键六条:目标小而准,设计精而深,探究慢而透,点拨顺而活,总结全而思,检测准而精。“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在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双有效的背景下,要在优化课堂环节上找到出路,“关键六条”就是前进的路标。
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 严格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广泛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视频会诊”等教研方式,进行多角度实验研究。比如,“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独立备课—互听互评、集中研讨—碰撞升华、优中选优—二次备课、骨干示范—再听再评、全面推广等五个小步骤。再如,“视频会诊”教研方式是:确定教师上课,全程录像—反复观察、寻找病源—集体研讨、对症下药—再次上课、二次诊断等四个步骤。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大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以教学反思为主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学生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反思的过程要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个过程。反思让教师不断进步,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
转变学法,营造四种景象
以行为培养为基础 若想实现“有效学习”,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课堂实践制定《学生课堂行为公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议、管七项学习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并且在每一节课上落实与强化,形成规范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实现学生有效地学、高效地学提供了保障。
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在课堂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这样有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以课堂评价为促进 课堂上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遵循评价的鼓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样性四个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研修获得成效
经过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笔者所在的数学组打造了数学课中几种非常重要的课型,这些课型,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自信、阳光、学习劲头很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迎难而上,不向困难低头,学习上表现出了一股犟劲。六环节在教学中是教学步骤,在思维流程上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而且,不同的课型也彰显出了不同的风采。
概念课 教学流程:“课题导出、概念的建立、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检测提升、回顾思考、作业布置”。典型课例有:《二次函数》《算术平方根》《反比例函数》《二次根式》《有序数对》等。
法则课 教学流程:导出课题、法则的猜想、法则的验证、法则的辨析、法则的应用(直接应用、综合应用)、回顾反思。典型课例有:《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等。
概念与法则(或概念与定理)的综合课 把上述两个课的主要部分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简单的概念只要能描述和辨析就可以,重点放在法则的探究上;有的是重点在概念的建立与应用上,要根据内容而定。主要课例有:《平行四边形及性质》《弧长及扇形面积》《圆周角》《等腰梯形及性质》等。
概念和法则的应用课 这里主要指的是学完性质或法则课后的例题课,其实是知识的应用课,针对这种课型,定位准,例题挖掘透彻。
各种课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效教学点的发生关键是要找准“发生点”,有效的情境导入—制造“冲突点” ;有效的独立尝试—设计“启发点”;有效的互动交流—捕捉“共鸣点”;有效的提炼概括—促成“内化点”;有效的应用拓展—挖掘“深化点”;有效的回顾小结—激活“反思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发生点”上都要做文章,抓住每节课的灵魂,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
以这几种课型为载体,从其他角度去探索,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才能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徐水县第二中学)
转变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在数学课堂研究中,采用座谈式、自学式、讲座式等多种培训形式,对“三四五六”基本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通过自主学习、内化提升使每位教师做到了“手中有书,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教师成长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以六环节模式为导向 “自疑自探、步步提升”六环节教学模式,为教师优化教学环节指明了方向。通过反复的课堂实践、研讨和提炼,总结出优化课堂环节的关键六条:目标小而准,设计精而深,探究慢而透,点拨顺而活,总结全而思,检测准而精。“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在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双有效的背景下,要在优化课堂环节上找到出路,“关键六条”就是前进的路标。
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 严格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广泛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视频会诊”等教研方式,进行多角度实验研究。比如,“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独立备课—互听互评、集中研讨—碰撞升华、优中选优—二次备课、骨干示范—再听再评、全面推广等五个小步骤。再如,“视频会诊”教研方式是:确定教师上课,全程录像—反复观察、寻找病源—集体研讨、对症下药—再次上课、二次诊断等四个步骤。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大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以教学反思为主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学生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反思的过程要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个过程。反思让教师不断进步,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
转变学法,营造四种景象
以行为培养为基础 若想实现“有效学习”,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课堂实践制定《学生课堂行为公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议、管七项学习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并且在每一节课上落实与强化,形成规范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实现学生有效地学、高效地学提供了保障。
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在课堂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这样有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以课堂评价为促进 课堂上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遵循评价的鼓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样性四个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研修获得成效
经过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笔者所在的数学组打造了数学课中几种非常重要的课型,这些课型,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自信、阳光、学习劲头很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迎难而上,不向困难低头,学习上表现出了一股犟劲。六环节在教学中是教学步骤,在思维流程上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而且,不同的课型也彰显出了不同的风采。
概念课 教学流程:“课题导出、概念的建立、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检测提升、回顾思考、作业布置”。典型课例有:《二次函数》《算术平方根》《反比例函数》《二次根式》《有序数对》等。
法则课 教学流程:导出课题、法则的猜想、法则的验证、法则的辨析、法则的应用(直接应用、综合应用)、回顾反思。典型课例有:《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等。
概念与法则(或概念与定理)的综合课 把上述两个课的主要部分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简单的概念只要能描述和辨析就可以,重点放在法则的探究上;有的是重点在概念的建立与应用上,要根据内容而定。主要课例有:《平行四边形及性质》《弧长及扇形面积》《圆周角》《等腰梯形及性质》等。
概念和法则的应用课 这里主要指的是学完性质或法则课后的例题课,其实是知识的应用课,针对这种课型,定位准,例题挖掘透彻。
各种课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效教学点的发生关键是要找准“发生点”,有效的情境导入—制造“冲突点” ;有效的独立尝试—设计“启发点”;有效的互动交流—捕捉“共鸣点”;有效的提炼概括—促成“内化点”;有效的应用拓展—挖掘“深化点”;有效的回顾小结—激活“反思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发生点”上都要做文章,抓住每节课的灵魂,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
以这几种课型为载体,从其他角度去探索,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才能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徐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