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听力测试的文本分析,以及采访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多名一线教师,对近两年重庆市高考听力试题题型结构和题目设置难度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听力改革的现状,提出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对学生应当如何应对高考听力变化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考听力改革 听力变化对策 一线教师访谈
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听力技能的培养,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基本,以必要的兴趣为动力,再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听力技能是可以提高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重庆市普通高中从2010年便开始进入新课改,出台了《2013年重庆市普通高考方案》。2013年起,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不再包括听力部分,而是改用全国英语PETS-2级,考试占高考的30分,分别在9月和第二年3月举行。相当于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学生可两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在新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总体方向,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次听力改革有效地提高老师和学生对于听力考试重视程度,学校增加听力课时,学生词汇量扩大,注重训练语音语调,掌握听力技巧,此外,两次考试机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注重提高考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听力改革使得志在满分的考生在备考中时间耗费较多,隐性地削弱了满分考生的积极性,考试费资料费等增加了经济负担。
我们通过对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线教师们的专访得到的一些意见,针对其变化整理出了一些具体的针对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高考听力考试的变化。
一、针对考试题型变化的对策
重庆市高考英语听力改革在题型将第三节原本的听力填词部分去除,加大了第二节客观题题量。听力测试的题型也在朝着灵活性,多样化,应用性,实效性,理解性,和更加交际化方向发展。注重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的词汇的讲解与理解。由于对话材料的增加,学生通过阅读字典例句,自行造句等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从而提升理解辨别不同语境中单词的能力。
二、针对题目设置难度的对策
1.语言方面:对于词汇量加大的问题,学生要在语境(即上下文)中学习词汇,不仅是单词的指称意义,而且还有句法、语用、感情色彩方面的内涵。了解构词法,扩充词汇量,英语学习者在基础阶段应该了解掌握的主要有派生法、合成法、转类法、缩略法等。同时也要重视复习,活学活用。对于语速加快、对话段落变长的问题,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对听力内容做出有效的预测、推理、判断。学习掌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处理听力信息技能。
2.话题功能方面:听力题材广泛,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购物、买票、问路、就医、旅游、聚会等。听力材料的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及各学科方面的知识。考生一方面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听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也要适当增加在学习中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话话题材料的练习。
3.关键信息设置方面:对于出题人故意隐藏关键信息的问题,考生要善于总结出题人想要设置“出题点”的位置,作出预判。其次,提升学生宏观把握全文的能力,通过与阅读训练的有机结合,培养提升学生对整个材料宏观的认知与理解,把握全文,当出题“点”出现时能够通过上下文综合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主旨大意
4.综合理解语篇方面:对于听力时前听后忘的问题,学生在听音过程中要养成抓重点、抓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不究枝节、适时记录的好习惯。忽略生词,保证下文信息的持续输入,坚定综合理解语篇的重要性。
5.文化背景方面:对于学生所听材料虽无新词汇却听不懂的问题,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熟悉英美国家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该语言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三、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对策
对于学生考试时过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训练听力材料难度要适中,学生坚持“常听不长听”,避免疲惫。同时教师要端正学生的考试心理,不能因为有两次考试机会就放松警惕,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把握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心态调整措施上,考生要客观估计能力,正确定位考试目标和期望值;通过成功经历体验法、深呼吸、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优化情绪,增强自信;注重学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注重效率,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认真复习,有计划有规律地合理时间;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劳逸结合;饮食清淡,合理配餐。
通过调研得知,通过读、写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的词汇、语法、句型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听写、口头讨论的练习,培养学生快速记录能力,联系上下文的能力,通篇理解大意的能力,准确理解的能力,并减轻心理压力,从容面对高考听力改革发生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戴家干.坚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J].求是,2011(2).
[2]Arthur Hughes,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3).
【关键词】高考听力改革 听力变化对策 一线教师访谈
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听力技能的培养,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基本,以必要的兴趣为动力,再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听力技能是可以提高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重庆市普通高中从2010年便开始进入新课改,出台了《2013年重庆市普通高考方案》。2013年起,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不再包括听力部分,而是改用全国英语PETS-2级,考试占高考的30分,分别在9月和第二年3月举行。相当于社会化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学生可两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在新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总体方向,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次听力改革有效地提高老师和学生对于听力考试重视程度,学校增加听力课时,学生词汇量扩大,注重训练语音语调,掌握听力技巧,此外,两次考试机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注重提高考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听力改革使得志在满分的考生在备考中时间耗费较多,隐性地削弱了满分考生的积极性,考试费资料费等增加了经济负担。
我们通过对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线教师们的专访得到的一些意见,针对其变化整理出了一些具体的针对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高考听力考试的变化。
一、针对考试题型变化的对策
重庆市高考英语听力改革在题型将第三节原本的听力填词部分去除,加大了第二节客观题题量。听力测试的题型也在朝着灵活性,多样化,应用性,实效性,理解性,和更加交际化方向发展。注重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的词汇的讲解与理解。由于对话材料的增加,学生通过阅读字典例句,自行造句等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从而提升理解辨别不同语境中单词的能力。
二、针对题目设置难度的对策
1.语言方面:对于词汇量加大的问题,学生要在语境(即上下文)中学习词汇,不仅是单词的指称意义,而且还有句法、语用、感情色彩方面的内涵。了解构词法,扩充词汇量,英语学习者在基础阶段应该了解掌握的主要有派生法、合成法、转类法、缩略法等。同时也要重视复习,活学活用。对于语速加快、对话段落变长的问题,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对听力内容做出有效的预测、推理、判断。学习掌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处理听力信息技能。
2.话题功能方面:听力题材广泛,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购物、买票、问路、就医、旅游、聚会等。听力材料的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及各学科方面的知识。考生一方面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听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也要适当增加在学习中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话话题材料的练习。
3.关键信息设置方面:对于出题人故意隐藏关键信息的问题,考生要善于总结出题人想要设置“出题点”的位置,作出预判。其次,提升学生宏观把握全文的能力,通过与阅读训练的有机结合,培养提升学生对整个材料宏观的认知与理解,把握全文,当出题“点”出现时能够通过上下文综合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主旨大意
4.综合理解语篇方面:对于听力时前听后忘的问题,学生在听音过程中要养成抓重点、抓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不究枝节、适时记录的好习惯。忽略生词,保证下文信息的持续输入,坚定综合理解语篇的重要性。
5.文化背景方面:对于学生所听材料虽无新词汇却听不懂的问题,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熟悉英美国家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该语言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三、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对策
对于学生考试时过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训练听力材料难度要适中,学生坚持“常听不长听”,避免疲惫。同时教师要端正学生的考试心理,不能因为有两次考试机会就放松警惕,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把握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心态调整措施上,考生要客观估计能力,正确定位考试目标和期望值;通过成功经历体验法、深呼吸、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优化情绪,增强自信;注重学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注重效率,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认真复习,有计划有规律地合理时间;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劳逸结合;饮食清淡,合理配餐。
通过调研得知,通过读、写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的词汇、语法、句型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听写、口头讨论的练习,培养学生快速记录能力,联系上下文的能力,通篇理解大意的能力,准确理解的能力,并减轻心理压力,从容面对高考听力改革发生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戴家干.坚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J].求是,2011(2).
[2]Arthur Hughes,外语教师测试手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