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思维相结合外,更需要注重高效率的课堂授课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合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最为关键。
一、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内容的学习,都必须从学生已学的知识中作为原有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或推论出新的结论。所以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应从简单推演到复杂,在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的认知过程中,应先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们应该由主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继续动手操作,从实践推理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端正态度,就是需要多动手操作和动脑推理思考。
通过生活常见的具体物件作为形象的直观物提出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产生互动,令学生产生的好奇心理转化成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直观观察到实践动手去验证推论出新的数学知识,此过程会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也会在脑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明白了几何图形的简单理论。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几何图形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讨论式、开放式教学开发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鲜明个性的过程。目前我国实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民主型的教育,是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两种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素质教育的合作性也体现在学生的个别差异上,正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高有低,才应该互相协助,互相帮忙,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很多学生因为不善于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因而往往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想要生硬套用公式时却发现没有公式适合使用,这时就会对数学的难题产生负面的情绪。但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间相互帮助,提出各自的观点,进而会对某些不善于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同学造成思想冲击,萌生出新的想法,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放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让各小组长执笔登记下来,最后我把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
如求复合图形的面积一直都是小学生在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中遇到的难点,我在讲解复合图形时会运用分割法引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此类问题。首先我会让学生讨论题目中的复合图形可能会是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可以转换成我们已学的哪些几何图形?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使用分割法来把复合图形切割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运用公式来计算出面积。最后把分割出来的几何图形的面积相加起来即可解决问题。
三、讓学生科学猜想、提问与验证
康托尔认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决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觉得更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合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有一颗敢于猜想和质疑的心。同时,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具有创造性的,在教育活动中可以有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复习中尊重学生的好奇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哪怕是明显错误的观点,也应鼓励和帮助他们求证真相。
有不少学生在刚接触立体几何图形的时候,都难以掌握其基本的定义和计算表面积的公式的含义,我认为其原因就是课堂的听课效率不高,以及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的效率。针对种种缘由,我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把自己初步看到的课本知识结合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科学的猜想,并把心中所想的记录在课本上,在上课时进行提问。
首先我会先利用一个正方体模型展现给学生看,并且提问他们正方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当他们回答完毕以后再正确引导他们关于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等的正方形组成,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正方形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正方体的顶点。所以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他们在预习中的猜想和疑问,我会结合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并在课后鼓励其他学生自己去寻找猜想的答案。曾有学生问:正方体拆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多个正方体叠加在一起又变成什么东西?正方体所占的大小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既要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讲解给他们听,更需要一些形象生动的言语解说或是利用实物辅助,方便学生的快速理解和加深印象,同时也要注重继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把猜想引向数学问题。
四、有针对性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
苏步青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所谓经验就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经验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已学已知的理论知识反复实践验证,反复推论,形成独自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合理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的复习任务,以巩固知识点为目的,让学生做习题之余还要善于发现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温故而知新。但怎样安排和辅助学生复习才不会让他们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和抗拒的心理,我认为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的知识问答竞赛是比较好的方法。
如我在授课时会安排随堂小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按时解答,并让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出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我再收集这些信息,在课后针对性的布置练习题。由于学生的学业繁忙,而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并不适合给他们布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也不适合给他们安排更多的课外实践。因此,我会安排大概五道针对学生不足之处的题目用练习本解答,解答过程既要保证书写标准,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为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问题、发掘问题的热情,应该适当地提出一些值得深思又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制作成思维导图或者是猜想推理过程。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内容的学习,都必须从学生已学的知识中作为原有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或推论出新的结论。所以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应从简单推演到复杂,在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的认知过程中,应先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们应该由主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继续动手操作,从实践推理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端正态度,就是需要多动手操作和动脑推理思考。
通过生活常见的具体物件作为形象的直观物提出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产生互动,令学生产生的好奇心理转化成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直观观察到实践动手去验证推论出新的数学知识,此过程会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也会在脑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明白了几何图形的简单理论。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几何图形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讨论式、开放式教学开发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鲜明个性的过程。目前我国实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民主型的教育,是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两种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素质教育的合作性也体现在学生的个别差异上,正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高有低,才应该互相协助,互相帮忙,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很多学生因为不善于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因而往往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想要生硬套用公式时却发现没有公式适合使用,这时就会对数学的难题产生负面的情绪。但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间相互帮助,提出各自的观点,进而会对某些不善于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同学造成思想冲击,萌生出新的想法,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放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让各小组长执笔登记下来,最后我把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
如求复合图形的面积一直都是小学生在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中遇到的难点,我在讲解复合图形时会运用分割法引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此类问题。首先我会让学生讨论题目中的复合图形可能会是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可以转换成我们已学的哪些几何图形?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使用分割法来把复合图形切割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运用公式来计算出面积。最后把分割出来的几何图形的面积相加起来即可解决问题。
三、讓学生科学猜想、提问与验证
康托尔认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决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觉得更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合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有一颗敢于猜想和质疑的心。同时,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具有创造性的,在教育活动中可以有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复习中尊重学生的好奇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哪怕是明显错误的观点,也应鼓励和帮助他们求证真相。
有不少学生在刚接触立体几何图形的时候,都难以掌握其基本的定义和计算表面积的公式的含义,我认为其原因就是课堂的听课效率不高,以及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的效率。针对种种缘由,我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把自己初步看到的课本知识结合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科学的猜想,并把心中所想的记录在课本上,在上课时进行提问。
首先我会先利用一个正方体模型展现给学生看,并且提问他们正方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当他们回答完毕以后再正确引导他们关于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等的正方形组成,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正方形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正方体的顶点。所以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他们在预习中的猜想和疑问,我会结合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并在课后鼓励其他学生自己去寻找猜想的答案。曾有学生问:正方体拆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多个正方体叠加在一起又变成什么东西?正方体所占的大小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既要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讲解给他们听,更需要一些形象生动的言语解说或是利用实物辅助,方便学生的快速理解和加深印象,同时也要注重继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把猜想引向数学问题。
四、有针对性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
苏步青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所谓经验就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经验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已学已知的理论知识反复实践验证,反复推论,形成独自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合理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的复习任务,以巩固知识点为目的,让学生做习题之余还要善于发现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温故而知新。但怎样安排和辅助学生复习才不会让他们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和抗拒的心理,我认为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的知识问答竞赛是比较好的方法。
如我在授课时会安排随堂小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按时解答,并让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出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我再收集这些信息,在课后针对性的布置练习题。由于学生的学业繁忙,而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并不适合给他们布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也不适合给他们安排更多的课外实践。因此,我会安排大概五道针对学生不足之处的题目用练习本解答,解答过程既要保证书写标准,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为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问题、发掘问题的热情,应该适当地提出一些值得深思又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制作成思维导图或者是猜想推理过程。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