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展好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话题。新教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教学设计;富于创新;用活教材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
1. 教学实施的设计要注重过程性
以前教师将掌握知识看作教学第一要务,课堂上强调重点知识,反复练习,重要问题划答案或记答案,学生几乎成了记忆的机器,毫无学习兴趣而言。实际上,数学学习是一个欣赏知识形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再到对数学现象思考,找到数学发展规律和特征,从而认识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最后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这个环节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数学是鲜活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点。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体验数学,感知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但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学生体验数学、研究数学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以外,而在课堂上只进行学习结果汇报。经常如此,就会大大加重学生负担,助长不良的学习风气。
2. 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优化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对新授课可采取导入新课、阅读探究、自我测评、知识总结、课外活动等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同时要注重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学科间将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综合。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数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现有条件合理设计。
3. 教学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和实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在教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所用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前的教学大纲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认识什么,行为主体是教师,缺乏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再简单地陈述教师该做什么,而应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态度等。
二、教学中教材内容要“用活”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牢固村立课程标准第一意识,把教材看成是学习资料而不是唯一资料,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接近实际的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标》设置了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数学课程。其中,B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艺术、经济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C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A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究、创新能力。数据处理、数学与社会等模块则主要涉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以及与人类思想、文化相关的数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中”,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在数学中要善于以生活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与数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数学才有生命力,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出的讨论话题,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要达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共鸣和知识上的积累,关键就一条,学生的脑要动起来。
总之,提高学生素质并非一日之功,只要任课老师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和思考,不断地开展和深化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化跟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从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解决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基本的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考试加一把劲,相信长此下去,教学效果一定不可小觑。
关键词:教学设计;富于创新;用活教材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
1. 教学实施的设计要注重过程性
以前教师将掌握知识看作教学第一要务,课堂上强调重点知识,反复练习,重要问题划答案或记答案,学生几乎成了记忆的机器,毫无学习兴趣而言。实际上,数学学习是一个欣赏知识形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再到对数学现象思考,找到数学发展规律和特征,从而认识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最后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这个环节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数学是鲜活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点。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体验数学,感知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但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学生体验数学、研究数学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以外,而在课堂上只进行学习结果汇报。经常如此,就会大大加重学生负担,助长不良的学习风气。
2. 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优化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对新授课可采取导入新课、阅读探究、自我测评、知识总结、课外活动等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同时要注重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学科间将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综合。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数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现有条件合理设计。
3. 教学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和实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在教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所用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前的教学大纲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认识什么,行为主体是教师,缺乏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再简单地陈述教师该做什么,而应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态度等。
二、教学中教材内容要“用活”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牢固村立课程标准第一意识,把教材看成是学习资料而不是唯一资料,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接近实际的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标》设置了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数学课程。其中,B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艺术、经济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C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A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究、创新能力。数据处理、数学与社会等模块则主要涉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以及与人类思想、文化相关的数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中”,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在数学中要善于以生活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与数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数学才有生命力,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出的讨论话题,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要达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共鸣和知识上的积累,关键就一条,学生的脑要动起来。
总之,提高学生素质并非一日之功,只要任课老师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和思考,不断地开展和深化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化跟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从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解决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基本的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考试加一把劲,相信长此下去,教学效果一定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