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艺术视听结合、声形并茂,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随着“互联网 ”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到来,影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以影视为抓手,就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影视作品;抓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简介:谢 洨,男,湖南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处主任,在职硕士研究生。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影视资源,会起到提升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突破教学难点等多种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影视为抓手,课堂导入新颖别致
好的课堂导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文本学习中来。无疑,影视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插曲,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给予人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例如在教《鸿门宴》时,笔者引入电视剧《楚汉骄雄》中的插曲《垓下歌》,课堂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一种英雄末路、无力回天的悲凉氛围中,我再顺势启发学生思考:西楚霸王为何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我们可以从这篇课文中找到部分答案,这样就能将学生引入文本学习中来了。又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课前播放了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并对学生说:“‘路见不平一声吼’是梁山好汉的一贯作风,可是梁山英雄中也有人不敢吼、不能吼,他举起了拳头又委曲求全地放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林冲。那么,是什么原因将这位处处忍让、委曲求全的‘林教头’逼上梁山呢?这是我们课堂探究的一个重点。”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里的有一篇课文《牲畜林》,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化重为轻”,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严肃的战争题材,这与由郭达、潘长江等主演的电影《举起手来》的风格极为相似,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分析课文时,还能自觉地找出文本和影视相类似的情节进行类比探究。
二、以影视为抓手,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不少经典名篇,但由于作品本身思想深邃、时代久远,加之学生的个人阅历有限、兴趣取向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这些经典有些畏难情绪甚至是排斥感。教师如果忽视学情强行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可能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不少经典名篇已经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教师可以用课余时间播放给学生看,并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熟悉经典,提升兴趣,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从而为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课文节选了第五幕的第二场的高潮部分),学生对西方那种冗长的叙述和描写不习惯,加之是节选,对人物关系也比较生疏,于是我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哈姆雷特》,这样学生对整个剧情、人物关系、形象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戏剧冲突、鉴赏戏剧语文等重点、难点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又如教沈从文的《边城》,作品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学生就提不起阅读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让学生提前感知恬淡怡人的边城风光、淳朴善良的边城百姓、美丽忧伤的爱情故事,提升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当然,为利用影视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理解文本,教师更多地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在教学《等待戈多》时,学生对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语言很不了解,教师就及时地引入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中唐僧无意义、啰唆、无厘头的语言。如唐僧说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就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他们语言的共同点就是荒诞和无力,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精神层面的外化,语言的荒诞造就了人的荒诞、异化,由此可知,这些荒诞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是人生的荒诞和绝望。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影视为抓手,教学高潮应运而生
课堂教学最忌平淡,应该有铺垫、有波澜、有高潮,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高潮的方法有多种,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文本时,刻意用相关的影视资料加以佐证映衬,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此时师生情绪饱满、活动充分,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享受欣赏影视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教学高潮应运而生。如我教曹操的《短歌行》,在课间插入了《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有关视频;教《涉江采芙蓉》分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时,引入了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插曲《山水迢迢》,这些做法营造了课堂意境,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以影视为抓手,思维训练高效有趣
相比原著,影视作品都会作一定程度的改编,有成功的但是也有失败的改编。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味出其中的优劣,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由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有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在得知“捐门槛”,仍然被人瞧不起,被剥夺祭祀的权利时,拿起菜刀,怒砍土地庙的门槛。我让学生探讨这个情节的合理性,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夏衍的改编明显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处在当时的旧社会,已经“中毒”很深的祥林嫂是不可能觉醒,对神权如此挑战和反抗的。
又如我在教《荆轲刺秦王》第三部分“廷刺秦王”时,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观看《千秋英烈传·刺秦》电视作品片段,然后让他们找出影片中有哪些情节与教材不相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短短5分钟的视频,学生竟然找出了二十多处“失真”的情节。如两人所拿之物有误,影片中是荆轲拿的地图匣,秦武阳拿的头函,而原文是“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影片中两人是并排走,而原文是“以次进”;影片中荆轲大战宫廷侍卫,刀光剑影,你来往我,可原文中这些侍卫连武器都没有……学生比较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影视改编的原则与方法。整堂课,语言训练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另外,在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教师仍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注意利用影视资源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 “影视课”,语文课必须姓“语”,否则,就会喧宾夺主。第二,注意选材要新,紧跟时代步伐。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影视爱好者,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最火的影视剧,方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第三,要找准影视与文本的“切合点”。如果找来的影片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教材没多大关系,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
总之,影视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预言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引入影视元素,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 扬.语文教学中电影文学欣赏方法漫谈[J].中学语文,2015(30):127-128.
[2]陆亚红.要充分发挥影视鉴赏的引领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2):40-41.
关键词:影视作品;抓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简介:谢 洨,男,湖南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处主任,在职硕士研究生。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影视资源,会起到提升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突破教学难点等多种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影视为抓手,课堂导入新颖别致
好的课堂导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文本学习中来。无疑,影视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插曲,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给予人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例如在教《鸿门宴》时,笔者引入电视剧《楚汉骄雄》中的插曲《垓下歌》,课堂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一种英雄末路、无力回天的悲凉氛围中,我再顺势启发学生思考:西楚霸王为何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我们可以从这篇课文中找到部分答案,这样就能将学生引入文本学习中来了。又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课前播放了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并对学生说:“‘路见不平一声吼’是梁山好汉的一贯作风,可是梁山英雄中也有人不敢吼、不能吼,他举起了拳头又委曲求全地放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林冲。那么,是什么原因将这位处处忍让、委曲求全的‘林教头’逼上梁山呢?这是我们课堂探究的一个重点。”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里的有一篇课文《牲畜林》,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化重为轻”,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严肃的战争题材,这与由郭达、潘长江等主演的电影《举起手来》的风格极为相似,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分析课文时,还能自觉地找出文本和影视相类似的情节进行类比探究。
二、以影视为抓手,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不少经典名篇,但由于作品本身思想深邃、时代久远,加之学生的个人阅历有限、兴趣取向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这些经典有些畏难情绪甚至是排斥感。教师如果忽视学情强行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可能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不少经典名篇已经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教师可以用课余时间播放给学生看,并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熟悉经典,提升兴趣,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从而为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课文节选了第五幕的第二场的高潮部分),学生对西方那种冗长的叙述和描写不习惯,加之是节选,对人物关系也比较生疏,于是我利用自习课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哈姆雷特》,这样学生对整个剧情、人物关系、形象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戏剧冲突、鉴赏戏剧语文等重点、难点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又如教沈从文的《边城》,作品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学生就提不起阅读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让学生提前感知恬淡怡人的边城风光、淳朴善良的边城百姓、美丽忧伤的爱情故事,提升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当然,为利用影视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理解文本,教师更多地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在教学《等待戈多》时,学生对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语言很不了解,教师就及时地引入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中唐僧无意义、啰唆、无厘头的语言。如唐僧说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就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他们语言的共同点就是荒诞和无力,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精神层面的外化,语言的荒诞造就了人的荒诞、异化,由此可知,这些荒诞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是人生的荒诞和绝望。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影视为抓手,教学高潮应运而生
课堂教学最忌平淡,应该有铺垫、有波澜、有高潮,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高潮的方法有多种,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文本时,刻意用相关的影视资料加以佐证映衬,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此时师生情绪饱满、活动充分,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享受欣赏影视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教学高潮应运而生。如我教曹操的《短歌行》,在课间插入了《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有关视频;教《涉江采芙蓉》分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时,引入了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插曲《山水迢迢》,这些做法营造了课堂意境,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以影视为抓手,思维训练高效有趣
相比原著,影视作品都会作一定程度的改编,有成功的但是也有失败的改编。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味出其中的优劣,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由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有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在得知“捐门槛”,仍然被人瞧不起,被剥夺祭祀的权利时,拿起菜刀,怒砍土地庙的门槛。我让学生探讨这个情节的合理性,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夏衍的改编明显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处在当时的旧社会,已经“中毒”很深的祥林嫂是不可能觉醒,对神权如此挑战和反抗的。
又如我在教《荆轲刺秦王》第三部分“廷刺秦王”时,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观看《千秋英烈传·刺秦》电视作品片段,然后让他们找出影片中有哪些情节与教材不相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短短5分钟的视频,学生竟然找出了二十多处“失真”的情节。如两人所拿之物有误,影片中是荆轲拿的地图匣,秦武阳拿的头函,而原文是“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影片中两人是并排走,而原文是“以次进”;影片中荆轲大战宫廷侍卫,刀光剑影,你来往我,可原文中这些侍卫连武器都没有……学生比较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影视改编的原则与方法。整堂课,语言训练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另外,在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教师仍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注意利用影视资源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 “影视课”,语文课必须姓“语”,否则,就会喧宾夺主。第二,注意选材要新,紧跟时代步伐。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影视爱好者,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最火的影视剧,方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第三,要找准影视与文本的“切合点”。如果找来的影片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教材没多大关系,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
总之,影视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预言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引入影视元素,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 扬.语文教学中电影文学欣赏方法漫谈[J].中学语文,2015(30):127-128.
[2]陆亚红.要充分发挥影视鉴赏的引领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