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四、英国小学生的学习很自主、很轻松。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英国小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教师和家长只是起引导作用,甚至学校课堂授课内容和问题设计有时也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来确定。一般说来,小学课堂教学低中年级大多是学生坐在地毯上,教师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授课,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分组坐在桌前,教师站在前面授课。教师的教学很有针对性,注重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重视对学生“人性”的尊重,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讨论发言,听懂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口渴了随意喝点饮料,课堂练习不做也行,有事还能走出教室。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作统一要求。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很轻松,几乎没有太重的学习负担。从时间上看,9:00起是教学时间,每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12:00午餐、休息。13:30起又是教学时间,15:30放学。上午一般是文化课,主要是英语、数学、科学,下午是活动课,有参观、游戏、艺术或手工制作等。文化课的内容也很简单,六年级的数学只相当于我们二、三年级的水平。学生的作业很少,毕业班一天的作业只需30分钟左右,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一般不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不限、形式多样,是文字、图画、图片、图表、卡片等,数量可多可少,不作统一规定。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英国的小学教育虽然将知识教学的难度降低,但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课堂上,学生通过展示收集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新知。这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相对来说,我们的小学教育要“严格”和“规范”得多;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有系统严密的教材,有扎实有效的教学,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第一(受此影响,英国小学里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最优秀的)。但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方面就没有太多的优势了。因此,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小学教育,理性地对待“他山之石”:如何看待英国小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它有利一面的背后是否也有缺陷?过分自由的课堂效率是否低下?过分自由的行为是否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五、英国小学的学习评价比较,务实。国家对小学教育的管理主要是规定统一“大纲”、统一考试和提供服务支持。从1999年起,英国的新版大纲开始实施,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标准,在第一阶段结束时(7岁)和第二阶段结束时(11岁),要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各学校11岁那次统考成绩要在媒体上公布排名。统考的科目是英语、数学和科学,最高成绩为6分,最低成绩为4分,3分以下为不及格。大纲具体规定的小学各个年级必须达到的标准是:一年级(5-6岁)达到1级或2级;二年级(6-7岁)必须达到2级;三年级{7-8岁)达到2级或3级;四年级(8-9岁)必须达到3级;五年级(9-10岁)达到3级或4级;六年级(10-11岁)必须达到4级。由于英国的社会构成比较复杂,孩子入学时的差异很大,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分层教学。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分班,每个班级也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很有针对性,效果也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班、分组,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分层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对提高成绩、保证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小学没有留级制度,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通过“特殊需求服务”后补考达标再升级。另外,英国小学一般不搞学科竞赛,每学期也不评“最优秀学生”,而是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的学习状况也在学科成绩的评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随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如:谁出勤率高、谁行为美、谁功课好、谁进步大等等。学生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到老师、校长处领取奖牌(卡片),学生还可以把同学的优秀表现写到班级或学校的“表扬箱”中。
总的来说,英国小学学习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还是比较务实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也有较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国家管理教育重要手段的“全国统考”还是有些消极影响的。统考(排名)不受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据说90年代以来已经有两次国家统考受到教师的联合抵制,有70%的家长要求改革或停止举行“全国统考”)。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在统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提前三四个月就进行强化的迎考训练,只教学统考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已引起英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正在积极地酝酿新的改革方案。就我们来说,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学校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学生不以一次成绩分优劣、教师不以一次分数论英雄、学校不以一次升学排名次,重视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坚持重过程、轻结果,坚持综合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指挥棒”。
六、英国小学教育的“生活化”特色显著。“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这方面,英国的小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成功经验。就学校来说,校园的规划、建设都是家园式的创设,校舍都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设计有缺陷,进门后,所有的走道都是相通的、封闭的,教室里的玻璃窗大多是固定的,空气不流通,我们在里面半天即感到头昏、郁闷,对健康不利),走道全部铺上地毯,曲折回旋,教室内的水池、沙池与相对分隔空间的建构,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个体私人空间的寻找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幼儿园活动场地的设计,在原平整的地面上修建幼儿骑车道路时,有意识地做成曲折、高低不平的“仿真”道路,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和适应道路交通的常规状况,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花园里辟有学生的“植物园”,孩子们亲自栽种和管理,随时写下观察日记,介绍经验,享受劳动成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另外,学校的环境建设也颇具匠心:色彩上强调温馨明朗,内容上强调教育的层次与价值,既有精神与意志的倡导,如生活规范、学习目标及个人成长期待等,又有学生作品展示,如学生的生活照片、手工作品、秋天实物收集陈列等。学校努力营造“家”的氛围,教室外的走廊里整齐地挂放着学生的外套,有时还用学桌椅围成接待家长的“客厅”。校长与员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激励,也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成长心境。师生之间就像家长和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叫男教师为“爸爸”),低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时可以坐到老师的腿上听课。课堂教学中也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经常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足球俱乐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爬山、游泳、攀岩、划船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育的“生活化”色彩也“由淡渐浓”,从“课程标准”现代理念的确立,到教材的编排,都逐渐靠近社会生活,都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变成了“有源之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基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教”和“学”服务。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的校园建设、生活实践基地建设、生活服务设施配备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社会观念的改变、校园氛围的营造等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英国的小学教育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还有许多。应该说明,由于中英两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人口状况和教育传统各不相同,小学教育也相应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我们一定要理性地、全面地对待“他山之石”,正确认识和继续保持我们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们小学教育的独特优势,广纳百川,博采众长,学我们应学的,改我们应改的,做我们能做的,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会离“世界上最好”这个标准更近些。(完)
相对来说,我们的小学教育要“严格”和“规范”得多;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有系统严密的教材,有扎实有效的教学,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第一(受此影响,英国小学里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最优秀的)。但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方面就没有太多的优势了。因此,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小学教育,理性地对待“他山之石”:如何看待英国小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它有利一面的背后是否也有缺陷?过分自由的课堂效率是否低下?过分自由的行为是否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五、英国小学的学习评价比较,务实。国家对小学教育的管理主要是规定统一“大纲”、统一考试和提供服务支持。从1999年起,英国的新版大纲开始实施,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标准,在第一阶段结束时(7岁)和第二阶段结束时(11岁),要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各学校11岁那次统考成绩要在媒体上公布排名。统考的科目是英语、数学和科学,最高成绩为6分,最低成绩为4分,3分以下为不及格。大纲具体规定的小学各个年级必须达到的标准是:一年级(5-6岁)达到1级或2级;二年级(6-7岁)必须达到2级;三年级{7-8岁)达到2级或3级;四年级(8-9岁)必须达到3级;五年级(9-10岁)达到3级或4级;六年级(10-11岁)必须达到4级。由于英国的社会构成比较复杂,孩子入学时的差异很大,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分层教学。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分班,每个班级也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很有针对性,效果也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班、分组,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分层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对提高成绩、保证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小学没有留级制度,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通过“特殊需求服务”后补考达标再升级。另外,英国小学一般不搞学科竞赛,每学期也不评“最优秀学生”,而是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的学习状况也在学科成绩的评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随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如:谁出勤率高、谁行为美、谁功课好、谁进步大等等。学生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到老师、校长处领取奖牌(卡片),学生还可以把同学的优秀表现写到班级或学校的“表扬箱”中。
总的来说,英国小学学习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还是比较务实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也有较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国家管理教育重要手段的“全国统考”还是有些消极影响的。统考(排名)不受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据说90年代以来已经有两次国家统考受到教师的联合抵制,有70%的家长要求改革或停止举行“全国统考”)。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在统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提前三四个月就进行强化的迎考训练,只教学统考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已引起英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正在积极地酝酿新的改革方案。就我们来说,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学校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学生不以一次成绩分优劣、教师不以一次分数论英雄、学校不以一次升学排名次,重视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坚持重过程、轻结果,坚持综合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指挥棒”。
六、英国小学教育的“生活化”特色显著。“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这方面,英国的小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成功经验。就学校来说,校园的规划、建设都是家园式的创设,校舍都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设计有缺陷,进门后,所有的走道都是相通的、封闭的,教室里的玻璃窗大多是固定的,空气不流通,我们在里面半天即感到头昏、郁闷,对健康不利),走道全部铺上地毯,曲折回旋,教室内的水池、沙池与相对分隔空间的建构,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个体私人空间的寻找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幼儿园活动场地的设计,在原平整的地面上修建幼儿骑车道路时,有意识地做成曲折、高低不平的“仿真”道路,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和适应道路交通的常规状况,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花园里辟有学生的“植物园”,孩子们亲自栽种和管理,随时写下观察日记,介绍经验,享受劳动成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另外,学校的环境建设也颇具匠心:色彩上强调温馨明朗,内容上强调教育的层次与价值,既有精神与意志的倡导,如生活规范、学习目标及个人成长期待等,又有学生作品展示,如学生的生活照片、手工作品、秋天实物收集陈列等。学校努力营造“家”的氛围,教室外的走廊里整齐地挂放着学生的外套,有时还用学桌椅围成接待家长的“客厅”。校长与员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激励,也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成长心境。师生之间就像家长和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叫男教师为“爸爸”),低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时可以坐到老师的腿上听课。课堂教学中也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经常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足球俱乐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爬山、游泳、攀岩、划船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育的“生活化”色彩也“由淡渐浓”,从“课程标准”现代理念的确立,到教材的编排,都逐渐靠近社会生活,都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变成了“有源之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基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教”和“学”服务。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的校园建设、生活实践基地建设、生活服务设施配备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社会观念的改变、校园氛围的营造等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英国的小学教育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还有许多。应该说明,由于中英两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人口状况和教育传统各不相同,小学教育也相应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我们一定要理性地、全面地对待“他山之石”,正确认识和继续保持我们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们小学教育的独特优势,广纳百川,博采众长,学我们应学的,改我们应改的,做我们能做的,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会离“世界上最好”这个标准更近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