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指促使员工产生优秀工作业绩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素质模型是指员工为获得高绩效所应具备的不同素质因素的组合,是能够区分优劣绩效,且具有测量性质的行为特质的组合。本文探讨的是立足21世纪、符合高职院校特点、适合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
一、素质模型的确定过程
根据素质模型的概念,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等方法,我们首先确定了高职生必备的素质因素,并设计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素质调查问卷》,然后对相关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确定了符合时代需要、适合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毕业生必备的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倒推法,分析了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高职教师的素质因素,并据此制作了《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素质调查问卷》,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部分高职生和教师进行调研,并依据调研结论,归纳出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五大模块及相关因素,从而形成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
二、高职毕业生必备素质和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对应关系
教师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源泉,学生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紧密联系,不能分割。据研究表明,学生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基本上成正比。因此,要想培育出符合高职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合格高职生,就必须拥有一支符合高职教师素质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认为,高职毕业生必备素质和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有如下对应关系:
1.品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和榜样力量影响学生;其次,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能否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第四,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2.知识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决定了传递知识的有效性;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提高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3.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训练;其次,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能否实现能力训练作用的最大化;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使能力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身体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体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给学生传授身体健康知识;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有助于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训练。
5.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宣传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影响和感染学生,其他各项综合能力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化解心理问题。
三、高职教师素质模型的构成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确定了构成高职教师素质模型因素的四大模块。
1.道德水平
高职院校是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场所,教书育人是高职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道德水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公平公正、服务意识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①世界观。教师应具有现代社会广泛认可的世界观;②人生观。教师能正确地看待人生,积极面对人生,勇于创造人生;③价值观。教师应拥有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④责任心。教师应对本职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所教的课程负责、对管理的班级负责;⑤职业道德。教师能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⑥为人师表。教师应遵守社会公德,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作风正派;⑦爱护学生。教师应了解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与潜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严慈相济;⑧公平公正。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袒、不苛求;⑨服务意识。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服务关系,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能。
2.知识水平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所以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学科的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体要求如下: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自己任教课程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②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自己任教院校专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常规性知识。如电力类院校的教师应具备电力专业的基本知识;③基础学科的知识。教师应具备各类基础学科的知识。如理科的基础学科,教师应掌握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文科的基础学科,教师应掌握社会学、中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④人文社科知识。教师应具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应具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调查显示,在上述知识要素里,虽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被放在重要位置,分列第1位和第2位,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是高职教师必须掌握的。
3.能力水平
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为胜任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水平包括学科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具体要求如下:①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任教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②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从事科研必要的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③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应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普通话达标、口齿清晰、音量语速适当、语句规范、表达自然,书面表达应做到文句通畅、中心明确,用字规范、表达准确,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⑤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应具备所教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实训课指导能力;⑥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⑦创新能力。教师应拥有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⑧沟通协调能力。教师能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⑨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现实。面对现实,自觉调整心态,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和蔓延,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调查显示,在上述能力要素里,学科教学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能力,排在第1位和第2位。同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名列前茅。
4.理念和策略水平
教学也是科学,不仅要用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而且还必须用科学的策略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过程观,教育策略包括教学方法和技巧。具体表现为:
首先,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①学生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承认主体性、尊重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②教育过程观。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效益性、公平性三者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其次,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场合,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特点,采取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们经研究后提出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此模型,探讨高职教师素质开发体系,提出各阶段的素质要求和提升素质的途径,形成高职教师个人成长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林立杰.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2]于丽.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15).
[3]廖泉文,李元勋.素质模型建立的有效步骤[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7).
[4]张昆玲,闫翅鲲.论现代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结构[J].职教论坛, 2010,(29).
※ 本文系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结题论文。
(作者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素质模型的确定过程
根据素质模型的概念,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等方法,我们首先确定了高职生必备的素质因素,并设计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素质调查问卷》,然后对相关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确定了符合时代需要、适合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毕业生必备的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倒推法,分析了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高职教师的素质因素,并据此制作了《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素质调查问卷》,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部分高职生和教师进行调研,并依据调研结论,归纳出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五大模块及相关因素,从而形成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
二、高职毕业生必备素质和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对应关系
教师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源泉,学生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紧密联系,不能分割。据研究表明,学生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基本上成正比。因此,要想培育出符合高职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合格高职生,就必须拥有一支符合高职教师素质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认为,高职毕业生必备素质和高职教师必备素质的有如下对应关系:
1.品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和榜样力量影响学生;其次,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能否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第四,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2.知识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决定了传递知识的有效性;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提高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3.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训练;其次,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能否实现能力训练作用的最大化;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使能力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身体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体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给学生传授身体健康知识;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有助于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训练。
5.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宣传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影响和感染学生,其他各项综合能力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第三,先进的理念和适当的策略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化解心理问题。
三、高职教师素质模型的构成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确定了构成高职教师素质模型因素的四大模块。
1.道德水平
高职院校是培养合格高职毕业生的场所,教书育人是高职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道德水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公平公正、服务意识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①世界观。教师应具有现代社会广泛认可的世界观;②人生观。教师能正确地看待人生,积极面对人生,勇于创造人生;③价值观。教师应拥有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④责任心。教师应对本职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所教的课程负责、对管理的班级负责;⑤职业道德。教师能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⑥为人师表。教师应遵守社会公德,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作风正派;⑦爱护学生。教师应了解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与潜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严慈相济;⑧公平公正。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袒、不苛求;⑨服务意识。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服务关系,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能。
2.知识水平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所以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学科的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体要求如下: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自己任教课程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②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自己任教院校专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常规性知识。如电力类院校的教师应具备电力专业的基本知识;③基础学科的知识。教师应具备各类基础学科的知识。如理科的基础学科,教师应掌握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文科的基础学科,教师应掌握社会学、中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④人文社科知识。教师应具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应具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调查显示,在上述知识要素里,虽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院校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被放在重要位置,分列第1位和第2位,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是高职教师必须掌握的。
3.能力水平
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为胜任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水平包括学科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具体要求如下:①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任教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②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从事科研必要的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③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应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普通话达标、口齿清晰、音量语速适当、语句规范、表达自然,书面表达应做到文句通畅、中心明确,用字规范、表达准确,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⑤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应具备所教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实训课指导能力;⑥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⑦创新能力。教师应拥有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⑧沟通协调能力。教师能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⑨心理调控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现实。面对现实,自觉调整心态,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和蔓延,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调查显示,在上述能力要素里,学科教学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能力,排在第1位和第2位。同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名列前茅。
4.理念和策略水平
教学也是科学,不仅要用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而且还必须用科学的策略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过程观,教育策略包括教学方法和技巧。具体表现为:
首先,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①学生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承认主体性、尊重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②教育过程观。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效益性、公平性三者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其次,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场合,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特点,采取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们经研究后提出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模型。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此模型,探讨高职教师素质开发体系,提出各阶段的素质要求和提升素质的途径,形成高职教师个人成长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林立杰.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2]于丽.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15).
[3]廖泉文,李元勋.素质模型建立的有效步骤[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7).
[4]张昆玲,闫翅鲲.论现代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结构[J].职教论坛, 2010,(29).
※ 本文系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结题论文。
(作者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