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像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把重点放在学生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上。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其在感悟中陶冶情操。
一、依据生本特点,切合教材运作
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易于且乐于接受感性东西,音乐是展现人感性体验的重要载体,表达的是心灵之声,音乐教学自然就要培养人通过音乐感受、表达某种体验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局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较低,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认识所采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并使之知道这些手段与音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对音乐感受力的认识逐步趋于细致、清晰、丰富和深刻。
如苏少版五上《我的妈妈叫中华》教学片断:
1.教师弹琴,让学生试着哼唱这首歌。
2.在琴声伴奏下,让学生读歌词。
3.教师范唱:第一句“我的妈妈叫中华”用柔和的音色与mp的力度来演唱;音量递增为mf力度唱“长江黄河是我的家”,给人以自豪感;用mp力度以饱满、圆润的音色唱第三句;用高亢、激扬、明亮的音色唱第四句;结束句再次用f力度。
4.先请学生尝试用不同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如:A部分选用节奏:X O X O X X X ||;B部分选用节奏:X X X X X O O ||。
5.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问: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学生的动情之处,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演唱歌曲,实现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强调:“一名教师你首要的任务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创建现代化的音乐课堂模式注入了活力。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为课堂所有要唱的歌曲作伴奏带,同时对哑音、放音、独奏可以机动地调节,调节其速度和音高。可以进行定格,可以重复倒带,只要会用鼠标,所讲的操作都易如反掌。在音乐教学中,只要精心准备,尊重儿童的天性,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紧密配合,有的放矢地使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展现出无穷的求知魅力。
如: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学片断:
1.师: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她的魅力人们总是难忘。她就是——《我的祖国》(多媒体播放),谁知道作品的背景?出示《上甘岭》片断。
2.欣赏电影片段,感受音乐魅力,播放课件。师:歌曲表达了什么主题?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听A乐段歌曲,思考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点拨:音程跳跃最大的是第一小节二三拍间的八度跳进——歌曲具有什么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格,讲解五声F宫调式——速度力度怎样?——一成不变的稍慢的速度,mf的力度。
4.B乐段欣赏: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怎样的变化?
5.欣赏交响乐《我的祖国》。感受:欣赏了这样一首宏伟壮丽的、荡气回肠的,身为中国人的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分辨作品的乐段及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通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媒体技术的采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用多媒体教学小学音乐,不能作秀,要做实,所有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帮助学生在音乐中遨游、探索。
三、引入流行歌曲,架设心灵彩桥
教材上的歌曲大多是经典歌曲,但有时曲高和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而流行歌曲,学生往往耳熟能详,所以将一些流行歌曲和教材内容相融会,学生会积极参与,学生欣赏的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时,再来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一切会水到渠成。
如苏少版四年级《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1.播放《双节棍》伴奏,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教师拿出二胡拉起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让学生说一说周杰伦和二胡的关联,使学生爱上二胡,爱上《二泉映月》。
用流行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打动学生,正如费提斯所说:“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立场,创新教学,教出活力,这样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强化乐感培养,体验创造过程
音乐以优美的旋律,震撼人们的心灵,对音乐节奏、旋律有所悟、有所动,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世界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启迪学生审美创造,使其积极进行审美感知与体验,培养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演奏打击乐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例如:每堂課我都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节奏,说说自己的事,同学们生动地创造自己的节奏型。如聆听《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边听边想,然后问他们:“这首乐曲用了哪些打击乐器的,你能试着演奏吗?”同学们很高兴地演奏起来,当老师配上有趣的故事,课堂顿时达到高潮。学生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潜移默化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锻炼自学能力,调动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合作精神。
总之,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就能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只有在教学中按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有序地教学,才能发挥音乐的独特教育功能。
一、依据生本特点,切合教材运作
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易于且乐于接受感性东西,音乐是展现人感性体验的重要载体,表达的是心灵之声,音乐教学自然就要培养人通过音乐感受、表达某种体验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局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较低,因此要注意引导他们认识所采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并使之知道这些手段与音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对音乐感受力的认识逐步趋于细致、清晰、丰富和深刻。
如苏少版五上《我的妈妈叫中华》教学片断:
1.教师弹琴,让学生试着哼唱这首歌。
2.在琴声伴奏下,让学生读歌词。
3.教师范唱:第一句“我的妈妈叫中华”用柔和的音色与mp的力度来演唱;音量递增为mf力度唱“长江黄河是我的家”,给人以自豪感;用mp力度以饱满、圆润的音色唱第三句;用高亢、激扬、明亮的音色唱第四句;结束句再次用f力度。
4.先请学生尝试用不同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如:A部分选用节奏:X O X O X X X ||;B部分选用节奏:X X X X X O O ||。
5.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问: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学生的动情之处,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演唱歌曲,实现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强调:“一名教师你首要的任务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创建现代化的音乐课堂模式注入了活力。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为课堂所有要唱的歌曲作伴奏带,同时对哑音、放音、独奏可以机动地调节,调节其速度和音高。可以进行定格,可以重复倒带,只要会用鼠标,所讲的操作都易如反掌。在音乐教学中,只要精心准备,尊重儿童的天性,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紧密配合,有的放矢地使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展现出无穷的求知魅力。
如: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学片断:
1.师: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她的魅力人们总是难忘。她就是——《我的祖国》(多媒体播放),谁知道作品的背景?出示《上甘岭》片断。
2.欣赏电影片段,感受音乐魅力,播放课件。师:歌曲表达了什么主题?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听A乐段歌曲,思考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点拨:音程跳跃最大的是第一小节二三拍间的八度跳进——歌曲具有什么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格,讲解五声F宫调式——速度力度怎样?——一成不变的稍慢的速度,mf的力度。
4.B乐段欣赏: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怎样的变化?
5.欣赏交响乐《我的祖国》。感受:欣赏了这样一首宏伟壮丽的、荡气回肠的,身为中国人的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分辨作品的乐段及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通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媒体技术的采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用多媒体教学小学音乐,不能作秀,要做实,所有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帮助学生在音乐中遨游、探索。
三、引入流行歌曲,架设心灵彩桥
教材上的歌曲大多是经典歌曲,但有时曲高和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而流行歌曲,学生往往耳熟能详,所以将一些流行歌曲和教材内容相融会,学生会积极参与,学生欣赏的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这时,再来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一切会水到渠成。
如苏少版四年级《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1.播放《双节棍》伴奏,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教师拿出二胡拉起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让学生说一说周杰伦和二胡的关联,使学生爱上二胡,爱上《二泉映月》。
用流行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打动学生,正如费提斯所说:“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立场,创新教学,教出活力,这样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强化乐感培养,体验创造过程
音乐以优美的旋律,震撼人们的心灵,对音乐节奏、旋律有所悟、有所动,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世界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启迪学生审美创造,使其积极进行审美感知与体验,培养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演奏打击乐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例如:每堂課我都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节奏,说说自己的事,同学们生动地创造自己的节奏型。如聆听《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边听边想,然后问他们:“这首乐曲用了哪些打击乐器的,你能试着演奏吗?”同学们很高兴地演奏起来,当老师配上有趣的故事,课堂顿时达到高潮。学生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潜移默化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锻炼自学能力,调动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合作精神。
总之,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就能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只有在教学中按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有序地教学,才能发挥音乐的独特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