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让习作教学简约而丰富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教学中立足“一课一得”,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认知规律,选择每篇习作在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技巧等写作知识方面的教学点,再以结构化的教学活动来铺陈习作指导,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言语学习的支架,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 习作教学 体验活动
  【问题思考】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活动,得到有效的不断的建构。这里的建构,是指学习主体将逐渐积累起来的新旧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的过程,也就是“结构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化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到学科教学,就是将学科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按照顺序逐一学习、强化,最终在头脑中形成有组织、有系统、有结构层次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在数理化等理性知识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清晰,而在人文学科语文,尤其是小学习作教学中却较为弱化。
  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被边缘化,片面地被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忽略了写作知识的理性教学和系统梳理,导致习作教学教得随意、教得模糊、教得混乱。如何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缺少了言语学习的支架,习作能力的发展自然也处于一种“盲目的、混沌的、无序的状态”(王荣生语)。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习作都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之后,内容多以题材或体裁类别划分,有写人、记事、写景、童话、活动、实验等记叙文,也有日记、书信、建议、演讲稿、读后感等实用文。同一内容的习作可能在不同年级都有安排,对学生呈现出的作品要求当然不同。这样的编排对我们教者提出了高要求,我们要立足“一课一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起点、认知规律以及课标的年段要求,挖掘每篇习作在内容、结构、章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教学点,再辅之以合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中习得写作知识,建构写作知识体系,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当头脑中的阅读积淀越来越厚重、写作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才有可能达到个性化的写作创新。
  【实践研究】
  下面,笔者就一次体验活动作文“三分钟有多久”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目标定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7”安排了一次体验活动作文,要求“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笔者设计了一个体验时间长短的小游戏“三分钟有多久”,通过一快一慢、一张一弛的两轮体验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指导学生“把体验活动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把心理感受写得真实丰富”。“如何把心理感受写丰富”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笔者把“写好心理活动”作为本次习作教学“一课一得”的落脚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合理恰当、有教学价值的“点”。理由有三:
  (1)符合年段目标。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也就是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中“所感”最抽象、最内隐。
  (2)符合编者意图。本次习作要求“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教学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具体可以解读为“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写出真实的感受”。活动过程在之前叙事文习作中已多次练习,本次习作重在巩固、强化,而心理感受在叙事文中相对较为笼统、概括。安排体验活动,旨在放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刺激心理电波,让“所感”更具象,可触摸。
  (3)符合学习的承继性。自三年级习作入门以来,随着教材的编排,学生应该已经逐步学习了有序观察、景物描写、适当联想(比喻、拟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学写对话以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等写作单项知识。在诸多的单项技巧中,心理活动描写由关注直观到聚焦微观,由描写表象到表达微感,在基础层级的写作知识中属于难度较高的一个知识点。因此,四年级下册安排“写好心理活动”,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习作教学序列训练体系,也为第三学段掌握更高层级的写作技法做好学习升级的准备。
  2.活动铺陈:生发有内容的表达
  选取了合宜的教学点,也就明确了本次习作指导的目标走向。认准这个“点”,沿着一条“线”铺陈活动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认知、获取体验、引发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言语表达,建构自己的习作思路。
  (1)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一个体验活动,活动的题目叫“三分钟有多久”。三分钟有多久呢?谁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说一说?
  师小结:三分钟时间,有人说长,也有人说短,是长是短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有发言权。
  (2)活动体验
  环节一:静默三分钟。
  师:体验开始了,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闭上眼睛不说话,用自己的心静静地感受三分钟有多久——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课件上钟表的秒针在嘀嗒嘀嗒地走着)
  师:看得出来,现在同学们的内心感受非常丰富,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感受真实)
  引导预设:①这么漫长的时间,你是怎么打发的呢?②有没有人熬不住偷偷睁眼了?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③漫长的三分钟,你的心理有变化吗,谁能把这种变化说出来?
  师小结:太棒了,这样把三分钟分解开来说,就把体验的过程说得清楚明白了。(板书:过程清楚明白)
  环节二:忙碌三分钟。
  师:第二轮体验开始了,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然后用三分钟时间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游戏规则清楚了吗?(观看一段简短的图片视频)
  师:美丽海安我的家,三分钟时间,比比谁写得最多。拿出笔和稿纸,做好准备——计时开始!(学生安安静静地写话,课件的钟表计时三分钟)
  师:这一轮体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预设:①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②有没有哪位同学留意到其他人的表现?
  (3)片段练写
  师:经过了两轮体验,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就选择其中的一次寫下来吧。(出示习作要求:回忆刚才的两次体验活动,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用一段话写下来,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纲”,以体验为“领”,将“三分钟猜想”“静默三分钟”“忙碌三分钟”等课堂环节串联起来,而这样的教学进程又不仅仅局限在一条线上,每到一个关键点,教师会引领学生驻足回忆,“怎么打发时间的”“偷偷睁眼看到的场景”“心理的前后变化”“某个时刻的想法”“周围同学的表现”……这样生发开去,学生在心中对本篇习作的样貌经过了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架构,内容表达自然也变得丰富而多样。
  3.方法迁移:创生有个性的习作
  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体验,尝试写片段后,教师选择了一篇中上水平的习作当众展示,师生围绕“过程是否清楚,感受是否真实”共同评议。之后,教师追问设疑“想不想把感受写得更丰富一些”,借此引导学生学习微课“心理描写有妙招”。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植入微课,颠覆了传统的“先学范文再写作”的固化模式,学生将从微课中习得的写作知识、技法,用于修改、优化自己的创作,丰盈习作内容和表达风格,避免了习作结构单一,表达千篇一律,由此创生出一篇篇有新意、有个性的精彩习作。
其他文献
我们老板要进京领“五一劳动奖章”了。老板叫洛生,有一大堆荣誉头衔,实职只有一个,就是红星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是国家的,按理说他算不得什么老板,但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叫他老板。一是尊重,二是他也的确是公司里说一不二的人。在背后或私下叫老板,似乎没啥毛病。  老板临行前,在公司大院门前有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市领导志刚副书记赶来参加。志刚副书记来了,免不了也来一帮媒体人,有扛摄像机的,有捏麦克风的,
[摘要]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就是生活化的习作教学,用来记录学生每天发生的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写作来备份他们美好的童年生活。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指导,以《我的自画像》为例引导学生抓住个人特点,多角度描写外貌,为中年段学生提供习作的抓手,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仿写 生活化习作 特点  习作是展现自我的一个途径,在生活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发
一  张海冬高考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广东的中山大学,一个是南京的海军指挥学院。  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想当艇长。  他是广东中山人,距离孙中山故居的翠亨只有三公里。父亲是中山比较早的那批房地产开发商,后来去了广州,再后来又到了湖北和湖南发展,成为十几亿资产的老板。在中山这座华侨遍地的城市,张海冬父亲不算最有钱的,但因为经营了一家精武门武术馆而闻名。他父亲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在中山提起他父亲很有响动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促进学生发展。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时机适时追问,有助于引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受到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凡卡》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入文本,感受凡卡学徒生活
【摘要】每个学生的潜意識里都有创作音乐的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将学生们的这种最原始的冲动变成一种能力呢?在新课标背景下,音乐课不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曲,教师所要向学生传授的应该是一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其中就包含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作为音乐教师,要尝试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有音乐味。  【关键词】体验 即兴创作 音乐味  去年我区组织了一次小学音乐教师的赛课活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通过一节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案例——《立体贺卡》,阐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优势,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几点建议,让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优势 问题 建议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交互
摘要:把握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学科育人,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要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借力具体故事增进学生理解、创设情境丰富学生体验、连线生活实现经验移情、语用迁移促进情感表达。  关键词:故事感怀,情境体验,生活移情,语用悟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各个年级都应深刻领会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充分挖掘教材所寄寓的德育元素,打
1  空气中有滩涂的味道,这雨随时要来。  庄列松快步走在前面,银座晚高峰的人流丝毫不影响他的速度。他在人群中穿梭,不时撞上一两个肩膀,并不在乎杨炼跟不跟得上。穿过温热的街道,进入一条狭长的两边都是香料店的小巷,他从那些南亚商贩的眼皮底下经过,接着重新回到大街,走过一片霓虹灯照射的街区,再次进入幽深的小巷。天空开始落下雨滴。沿着矮屋檐疾行,几分钟后,他停在一家居酒屋的门前。  房檐下挂着灯笼,毛笔
【摘 要】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对“空间几何”一般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解,但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却常常不被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依赖多媒体,让学生“坐享其成”;二是应试教育中此类题型占比不高。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为例,试着提出几个策略,以唤醒、树立、提高、深化、内化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空间观念 实践 观察  根据实物联想出它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在几何、代数领域的抽象,但抽象并非仅存在于这些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教师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根据关系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笔者抓住数学抽象和实际问题在教学之中的联系,从抽象的角度看待实际问题的教学,寻找相对有效的方法,发展数学抽象,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