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9-170-01
近年来,随着园本教研的展开,“实践—反思”活动模式已获得业内人士的认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正是以有效反思、互助学习为主目标,以生动、自主的教研方式获得了我园教师
的青睐。
一、解析我讲我的教育故事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喜悦的、困惑的、失落的、惊奇的……随手拈来,亲切自然,在这些故事中,有的激人立志,有的使人困惑,也有的令人听后豁然开朗。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正是将教师亲历的教育场景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片断,通过分享交流的形式获得同伴的支持与帮助,从而使教师在共鸣中获得肯定,在争辩中整合思想,在验证中不断提升的教研模式。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具有场景性、亲历性和合作参与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它应该基于幼儿教育的具体场景,基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在共同讨论与分享中,得到知识的内化和智慧的养成。
二、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特点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由回顾反思、经验梳理、互助交流、学习验证四个阶段组成,并呈螺旋状不断循环上升。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具备以下特点:
1.草根性。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来源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场景,是教师所熟悉的生活片断,共同的教育困惑,更容易引起教师研究的兴趣,唤起教师已有的经验,是诱发教师积极思维和促进教师知识内化的最佳途径。
2.卷入性。我讲我的教育故事以“实践—反思—分享—交流—梳理—再实践”的模式螺旋前行,园长、教师、保育员乃至幼儿、家长均能够与故事讲述者形成互动,在观点影响、同伴互助中获得发展。
3.成长性。在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反思交流中,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同时又结合他人意见,不断地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与纠正,从而获得思想的启示和知识的更新。
三、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组织实施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按形式可分为随机性与主题性两种,按话题可分为情感式、困惑式、经验式,并可以根据教师需要与兴趣选择直线跟进或涟漪扩散。
案例一:随机切入,引发共鸣,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
教研活动前,A教师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直以为佳音是个难以亲近的孩子,可我今天才发现,是我没有找到打开她心门的钥匙。”原来,今天是佳音的生日,园长在真心祝福她的同时,还送给了她一份礼物,总是拒人千里的佳音竟开心的大笑起来“看,园长老师喜欢我,她还送我礼物。”受到启发的小A,连忙去给佳音买了几本书,包装好送给她,还为近期要过生日的孩子每人准备了小礼物。“看到一向淡漠的佳音,蹦跳着,欢叫着,我心里快乐的无法形容”
小A满足的表情被主持人及时扑捉到,“这种幼儿教师独有的快乐心情相信大家都感受过,那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了什么事呢?”主持人的提问引出了大家的共鸣,B老师回顾了班里一名孩子的进步;C老师讲述了一位家长态度的转变;D老师述说了成功组织家教指导活动后的放松与满足……在朴朴实实的讲述中,温馨在传递,真情在流露,快乐的珍珠被一颗颗拾起、擦亮。
案例二:问题导入,直线跟进,解决职初教师困惑点
教师B的教育故事:在医院区中,挂号处、收款处、药房、门诊……,分类明确,药瓶、吊瓶、针管、钱币……一应俱全。可孩子都喜欢当护士和病人,挂号处、药房、收款处总需要教师动员幼儿参与,即使参与,孩子也常常中途换区,如何使幼儿乐于扮演不同角色?
针对教师B的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幼儿争当药房(收款处)星级工作人员。”“应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坚持性的教育。”但也有老师认为:“这说明幼儿对医院区内各科室人员的工作性质并不熟悉,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应组织相应的集体教育活动。”。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建议,A老师也进行了反思:“听了老师的发言,我才知道,为防止幼儿在医院中的交叉传染,多半家长不会带领孩子逐一挂号、交钱、取药,因此,孩子不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
于是,我们建议A老师做一些调整,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了解孩子的现有的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水平,找准幼儿最关注的社会性区域,根据幼儿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社会性区域内容。
经过对幼儿的调查,A老师班的小医院改为了苹果餐厅。设有厨师、服务员、收款台等角色,小餐厅成为了幼儿喜欢的活动区。一周后,A老师的教育故事更换了新的内容。
四、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应遵循的几个问题
1.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时间、空间、人、财、物的保障,是促进教研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2.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自由、平等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切身感受和可行性建议。
3.倡导教师的主动学习。发展的动力在于内在的需求,只有感受到研究的迫切性,呈现出研究的积极性,才能在学习中获取更多得更具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乐于反复实践,寻找最适宜的教育行为。
4.争取专家的专业引领。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不断提升认识,以获得从更高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园本教研的展开,“实践—反思”活动模式已获得业内人士的认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正是以有效反思、互助学习为主目标,以生动、自主的教研方式获得了我园教师
的青睐。
一、解析我讲我的教育故事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喜悦的、困惑的、失落的、惊奇的……随手拈来,亲切自然,在这些故事中,有的激人立志,有的使人困惑,也有的令人听后豁然开朗。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正是将教师亲历的教育场景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片断,通过分享交流的形式获得同伴的支持与帮助,从而使教师在共鸣中获得肯定,在争辩中整合思想,在验证中不断提升的教研模式。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具有场景性、亲历性和合作参与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它应该基于幼儿教育的具体场景,基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在共同讨论与分享中,得到知识的内化和智慧的养成。
二、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特点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由回顾反思、经验梳理、互助交流、学习验证四个阶段组成,并呈螺旋状不断循环上升。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具备以下特点:
1.草根性。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来源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场景,是教师所熟悉的生活片断,共同的教育困惑,更容易引起教师研究的兴趣,唤起教师已有的经验,是诱发教师积极思维和促进教师知识内化的最佳途径。
2.卷入性。我讲我的教育故事以“实践—反思—分享—交流—梳理—再实践”的模式螺旋前行,园长、教师、保育员乃至幼儿、家长均能够与故事讲述者形成互动,在观点影响、同伴互助中获得发展。
3.成长性。在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反思交流中,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同时又结合他人意见,不断地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与纠正,从而获得思想的启示和知识的更新。
三、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的组织实施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按形式可分为随机性与主题性两种,按话题可分为情感式、困惑式、经验式,并可以根据教师需要与兴趣选择直线跟进或涟漪扩散。
案例一:随机切入,引发共鸣,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
教研活动前,A教师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直以为佳音是个难以亲近的孩子,可我今天才发现,是我没有找到打开她心门的钥匙。”原来,今天是佳音的生日,园长在真心祝福她的同时,还送给了她一份礼物,总是拒人千里的佳音竟开心的大笑起来“看,园长老师喜欢我,她还送我礼物。”受到启发的小A,连忙去给佳音买了几本书,包装好送给她,还为近期要过生日的孩子每人准备了小礼物。“看到一向淡漠的佳音,蹦跳着,欢叫着,我心里快乐的无法形容”
小A满足的表情被主持人及时扑捉到,“这种幼儿教师独有的快乐心情相信大家都感受过,那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了什么事呢?”主持人的提问引出了大家的共鸣,B老师回顾了班里一名孩子的进步;C老师讲述了一位家长态度的转变;D老师述说了成功组织家教指导活动后的放松与满足……在朴朴实实的讲述中,温馨在传递,真情在流露,快乐的珍珠被一颗颗拾起、擦亮。
案例二:问题导入,直线跟进,解决职初教师困惑点
教师B的教育故事:在医院区中,挂号处、收款处、药房、门诊……,分类明确,药瓶、吊瓶、针管、钱币……一应俱全。可孩子都喜欢当护士和病人,挂号处、药房、收款处总需要教师动员幼儿参与,即使参与,孩子也常常中途换区,如何使幼儿乐于扮演不同角色?
针对教师B的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幼儿争当药房(收款处)星级工作人员。”“应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坚持性的教育。”但也有老师认为:“这说明幼儿对医院区内各科室人员的工作性质并不熟悉,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应组织相应的集体教育活动。”。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建议,A老师也进行了反思:“听了老师的发言,我才知道,为防止幼儿在医院中的交叉传染,多半家长不会带领孩子逐一挂号、交钱、取药,因此,孩子不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
于是,我们建议A老师做一些调整,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了解孩子的现有的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水平,找准幼儿最关注的社会性区域,根据幼儿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社会性区域内容。
经过对幼儿的调查,A老师班的小医院改为了苹果餐厅。设有厨师、服务员、收款台等角色,小餐厅成为了幼儿喜欢的活动区。一周后,A老师的教育故事更换了新的内容。
四、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应遵循的几个问题
1.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时间、空间、人、财、物的保障,是促进教研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2.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自由、平等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切身感受和可行性建议。
3.倡导教师的主动学习。发展的动力在于内在的需求,只有感受到研究的迫切性,呈现出研究的积极性,才能在学习中获取更多得更具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乐于反复实践,寻找最适宜的教育行为。
4.争取专家的专业引领。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不断提升认识,以获得从更高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