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语文教师都感慨,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们都要叫苦连天,即便是给两三天的时间甚至是一周的时间,学生们交作文时也都是拖拖拉拉的。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利用单元测验的机会让学生写作文,这样,作文终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了。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怎么办?
  一、作文训练的范围与内容的确定要贴近学生生活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表现在一看到作文题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学生无话可写,无感可发,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出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只是强硬地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安排的作文训练,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只好瞎编乱造、东拼西凑了。
  好的作文命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每次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不必拘囿于教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首先掌握本班生源日常生活的普遍状况,贴近学生生活才能知道学生们关心什么、想什么。
  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在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提出“作文教学九主张”,其中主张二:“生活”重于“生成”;他的十大“作文意识”的第一条就是“真话意识”,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二、在作文批改中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有的学生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有内容、有感受,但是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甚至条理不清晰,层次不分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作文批改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有这样的旁批:“这段应当详写(略写),以突出中心。”“这段画蛇添足了,删掉才行。”“这中间加个过渡段会更好。”……如此简单的点评,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接受,至于怎么详写,怎么略写,加怎样的过渡段,则是学生自己拿主意。对于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等问题,圈圈点点就行了,这不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在相应的语文基础训练中让学生反复练习,逐一过关。
  为了落实作文批改的效果,集体讲评之后,我会发给每个学生两张信笺,让学生誊写修改后的作文,修改质量高的直接就张贴到班上的作文园地上,以示鼓励。这一做法很能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我也不至于像别的语文教师那样感慨自己辛苦批改过的作文没人领情了。
  三、教会学生以新颖的题材、细腻的描写表达独有的感受
  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九主张”的第三条主张是“发现”重于“观察”,我很认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个性特征以及认知水平,都有其独立倾向。常见的生活小事、常接触的普通人,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兴趣点,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在作文里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达出来。因此,所谓题材新颖并不是非得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感受。
  一篇好作文除了有新颖的题材外,还要有生动细腻的描写。我认为,逼真的细节描写会很有感染力,学生也极易掌握。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写到:“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学生在读到这一段时,自己的嘴也不由得动起来;读到《背影》中老父亲在茫茫人海中消失一段,自然想到自己离乡背井在外打工的父亲……这都是细节描写起到的作用。我所教过的一个九年级的女孩在作文中写道:“每天傍晚,当路灯开始亮起来时,我才背着沉重的书包离开学校。在同一个时段同一个地点,我总能看到一对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老爷爷拉着小孙子在散步。我看着他俩的身影在路灯下越拉越长,越来越模糊,而我眼前,远在老家守着老房子的爷爷,却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读到这里,我不得不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被这段文字感动了。这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写的作文,我把它作为范文,在我所教的历届班级朗读,读了许多遍,但每次我都很感动。
  细节最真实,细节最打动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篇文章有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就能写出一篇有内涵有生活情趣的作文。
  当然,新颖的题材、细腻的描写都源自对生活的“发现”。
  四、教会学生遣词造句的技巧
  尽管平淡朴实是一种美,但我们要让同学们知道美的多样性。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蕴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将作文教学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模仿。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日积月累”这一板块,里边有归类成语、古典诗词、名人名言等,教师们都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至九年级语文阅读课文中明确要背诵的片段篇目也不少,中学要背的课外古诗词更是有六十篇之多。这些丰富的储备学生们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小学中高年级就开始灌输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教师们能在几篇学生作文中看到呢?结论是,写作的时候,学生根本没想起,所以教师们看到的大都是日常口语写成的作文,根本体现不出文采来。
  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提示学生“这几句可否换成某个成语?这样既简练又传神”,“这句话用上修辞更形象生动” ……另外,作文中用上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及前后呼应的句子会使作文语句灵活多变。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遣词造句的技巧。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阶段的语文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广大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面多加创新,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拓展作文教学空间,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出“老师教得有方法,学生写得有文采”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多数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教师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经常按部就班地重复着所教授的知识,忙着赶进度、进行测试,而学生每天都有一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做。如此反复学生能不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厌烦吗?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了。但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数学
目前的高中作文,由于种种原因,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本文拟就高中作文的新思维谈谈个人的理解。  新思维是指由新的思维过程推导出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它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正确、广博、深刻、独到。  观点不管如何新,首先要正确。正确是指合乎自然规律,合乎人类文明。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公园,狼、鹿共同放养,接着发生了狼伤鹿、狼吃鹿的现象。后来管理者把狼逐出公园,鹿因无狼的追逐而缺少奔跑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互动环节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物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确实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笔者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热情,为授课而授课,不带任何情感,讲授平淡无味,致使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因此,探讨物理教学中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情感对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属于语言技能型学科。众所周知,语言技能的获得离不开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讲究的就是互动。因此,互动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初中英语教学过于关注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逐渐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逐渐从传统的讲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通过大量阅读,读出语文味,读出意境,读出内涵。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的深刻含义,才能体会原汁原味的语文韵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在经历了一轮轮的改革后,剥去华丽的外衣,通过大量阅读才显其可贵的本色——语文味儿。如何通过阅读读出语文味儿,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呢?  一、通过自主阅读,引领语文味儿  自主阅读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都是教学重点,二者又是相互作用与彼此关联的。语文教师应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阅读技巧,而且要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针对写作开展阅读教学  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写作文困难的问题,而出现此问题的首要原因,即学生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叙述,没有感情可以抒发,没有议论可以表达
21世纪的素质教育,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培养其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班主任工作对于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于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从班级学生出发,与学校领导、各位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源,而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影响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中,特别是体现在对班级中的特殊群体——学困生的
高中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诸多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如与函数、方程、导数不等式等进行综合,涉及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此类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显著作用.因此,历年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何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以下归纳几种常用方法.  一、数形结合法  把所求问题,进行合理变形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利用图像的位置关系,直观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