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巴车在山间穿行,盘山公路弯急且坡陡,坐在车子里感受到了上下抓狂的颠簸。已经分辨不清方向,向车窗外望去,渴望在满眼的绿色中找寻到那历经岁月和传说洗礼仍然健在的茶树,确切地说是铁观音的母树。
这是十月的中旬,东南沿海的山脉间,山风习习,我们循迹而去,目标是铁观音发源地传说中的一个。魏荫说,它隐藏于西坪镇松林山深处。
我是个潦草的喝茶人。向来都是抓到什么茶就喝什么茶,只求得比白开水略有些味道,不至于那么寡淡而已。至于喝茶的讲究及背后的文化意味,更没有去深究,所以,安溪一行并没有太多的奢望。但是两天下来,却处处被茶包围着,谈论的是茶的故事、茶的传说,闻到的是茶香,到哪里主人都是先把上好的茶递过来,这才渐渐地醒悟到,这里真的是铁观音的故里。铁观音既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从茫茫大山里声名鹊起的茶树的荣耀与辉煌,更像是一位当地的名人雅士,名播天下,而我们是来寻芳与瞻仰的。在如此环境之下,想着自己用一个大大的玻璃杯,泡上一杯茶喝上一天的情景,开始暗自为自己对茶的无知惭愧,自己怎么能这样无礼地对待茶。
铁观音茶是安溪的骄傲。正是因为铁观音,我们才知道安溪。铁观音的来源一直未有定论,大致有两种说法,流传已久并被世人所接受的,其中之一就是魏荫说。每一个名满天下的茶种背后都有一个光彩夺目的传说,铁观音也一样。传说清雍正年间,西坪尧阳松林头的种茶人魏荫勤劳善良,信佛,常年供奉观音。有一天晚上梦到观音指引自己到了山谷一溪涧处,石缝中出现一株茶树,奇香诱人,一觉醒来,茶香仍然弥漫在身体四周。第二天,魏荫依梦境而去,果在山涧中寻得一株盛开的茶树。于是魏荫将此株茶树移到自己家的铁鼎内,经悉心培育,叶片肥厚,嫩芽紫红,制作成茶后香飘四溢,引得族人纷纷来品尝。因该茶树由梦中观音引导而得,又因种植于铁鼎之内,故取名鐵观音,并从此芳名留世。我不大相信观音托梦的说法,大抵这是一种惯常的套路,为了显示自己茶叶的出身尊贵,编造一套美丽的说辞,但铁观音茶能够延续上千年的美名,其实早已经与传说无关了。
因了铁观音在脑海中突然放大的光芒,才顿悟似的觉得这个词有了仙气,这个物有了别样的内容与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词一棵树。
终于抵达山峰的一处尽头,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从柏油山路下到石阶小道上,拾级而下,向着山坳间进发。一路其实看不到真正规模的茶林,只是不经意间,路边会闪现那么一两株矮小的茶树。先是被水流的声音所吸引,循声望去,即将到达的地方有一山涧,细小的瀑布自石缝间涓涓流出,在寂静的山谷间声音颇为响亮。瀑布正上方,隐约可见一尊观音石像。路旁立一硕大石碑,碑上刻红色的“魏荫铁观音发源地”八个大字。山间绿草树木杂多,却并不晓得找寻的茶树母树在哪里,此时,才发现我们的队伍中多了一个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子,他领着大家来到观音石像下方一开阔处,指着对面的四棵茶树中的一棵说:“就是那棵。”于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穿过一石板桥来到近前。四棵树高低错落排列着,位于石块下方一块平缓坡地上的那棵毫不起眼的小茶树便是传说中的铁观音母树。而围绕其的三棵都是从此棵压条而成。四棵茶树安静地立于看似有些荒凉的山谷中,平淡无奇。看吧,越是轰轰烈烈的生命才越发地不着痕迹,不霸道,不张扬。
我们以为今天的惊喜已经足够了,没想到,随行的着红色外衣的中年男子突然说:“到我家去喝杯茶吧。”原来他是魏荫的第九世孙魏月德,关于他的一些传闻几天来已经不绝于耳,据说,产于母树的铁观音老茶被拍到18万一斤,称魏十八。他的话在我们中间引起了共鸣,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邀请。大家默默地跟在他身后,都暗揣着一份别样的期待,向山村走去。魏月德善言辞,一路给我们讲茶树的事,他戏称自己家的茶树住的是别墅,不像别人家的茶林都拥挤在一起,住的是居民楼。仔细看看路边的茶树,确实很随意地散落在杂草间,间隔也很大,独自拥有着自己宽阔的空间。
魏月德的家在村子边上,正对着整个山谷,视线辽阔,站在那里向山间远眺,竟有一种胸襟开阔的感觉。坐在魏家大厅里,终于喝上了一杯魏十八。气氛反而凝重了一些,大家都不说话,或站或坐,只是看着茶王沏茶、倒茶、讲茶,各自把杯里的茶小心地喝下去,仿佛是守住了自己的宝贝一样。
(赵天放,1990年生,现居石家庄。近年开始文学创作,有散文作品在《长城》《散文百家》等刊发表。)
特约编辑:刘亚荣
这是十月的中旬,东南沿海的山脉间,山风习习,我们循迹而去,目标是铁观音发源地传说中的一个。魏荫说,它隐藏于西坪镇松林山深处。
我是个潦草的喝茶人。向来都是抓到什么茶就喝什么茶,只求得比白开水略有些味道,不至于那么寡淡而已。至于喝茶的讲究及背后的文化意味,更没有去深究,所以,安溪一行并没有太多的奢望。但是两天下来,却处处被茶包围着,谈论的是茶的故事、茶的传说,闻到的是茶香,到哪里主人都是先把上好的茶递过来,这才渐渐地醒悟到,这里真的是铁观音的故里。铁观音既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从茫茫大山里声名鹊起的茶树的荣耀与辉煌,更像是一位当地的名人雅士,名播天下,而我们是来寻芳与瞻仰的。在如此环境之下,想着自己用一个大大的玻璃杯,泡上一杯茶喝上一天的情景,开始暗自为自己对茶的无知惭愧,自己怎么能这样无礼地对待茶。
铁观音茶是安溪的骄傲。正是因为铁观音,我们才知道安溪。铁观音的来源一直未有定论,大致有两种说法,流传已久并被世人所接受的,其中之一就是魏荫说。每一个名满天下的茶种背后都有一个光彩夺目的传说,铁观音也一样。传说清雍正年间,西坪尧阳松林头的种茶人魏荫勤劳善良,信佛,常年供奉观音。有一天晚上梦到观音指引自己到了山谷一溪涧处,石缝中出现一株茶树,奇香诱人,一觉醒来,茶香仍然弥漫在身体四周。第二天,魏荫依梦境而去,果在山涧中寻得一株盛开的茶树。于是魏荫将此株茶树移到自己家的铁鼎内,经悉心培育,叶片肥厚,嫩芽紫红,制作成茶后香飘四溢,引得族人纷纷来品尝。因该茶树由梦中观音引导而得,又因种植于铁鼎之内,故取名鐵观音,并从此芳名留世。我不大相信观音托梦的说法,大抵这是一种惯常的套路,为了显示自己茶叶的出身尊贵,编造一套美丽的说辞,但铁观音茶能够延续上千年的美名,其实早已经与传说无关了。
因了铁观音在脑海中突然放大的光芒,才顿悟似的觉得这个词有了仙气,这个物有了别样的内容与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词一棵树。
终于抵达山峰的一处尽头,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从柏油山路下到石阶小道上,拾级而下,向着山坳间进发。一路其实看不到真正规模的茶林,只是不经意间,路边会闪现那么一两株矮小的茶树。先是被水流的声音所吸引,循声望去,即将到达的地方有一山涧,细小的瀑布自石缝间涓涓流出,在寂静的山谷间声音颇为响亮。瀑布正上方,隐约可见一尊观音石像。路旁立一硕大石碑,碑上刻红色的“魏荫铁观音发源地”八个大字。山间绿草树木杂多,却并不晓得找寻的茶树母树在哪里,此时,才发现我们的队伍中多了一个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子,他领着大家来到观音石像下方一开阔处,指着对面的四棵茶树中的一棵说:“就是那棵。”于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穿过一石板桥来到近前。四棵树高低错落排列着,位于石块下方一块平缓坡地上的那棵毫不起眼的小茶树便是传说中的铁观音母树。而围绕其的三棵都是从此棵压条而成。四棵茶树安静地立于看似有些荒凉的山谷中,平淡无奇。看吧,越是轰轰烈烈的生命才越发地不着痕迹,不霸道,不张扬。
我们以为今天的惊喜已经足够了,没想到,随行的着红色外衣的中年男子突然说:“到我家去喝杯茶吧。”原来他是魏荫的第九世孙魏月德,关于他的一些传闻几天来已经不绝于耳,据说,产于母树的铁观音老茶被拍到18万一斤,称魏十八。他的话在我们中间引起了共鸣,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邀请。大家默默地跟在他身后,都暗揣着一份别样的期待,向山村走去。魏月德善言辞,一路给我们讲茶树的事,他戏称自己家的茶树住的是别墅,不像别人家的茶林都拥挤在一起,住的是居民楼。仔细看看路边的茶树,确实很随意地散落在杂草间,间隔也很大,独自拥有着自己宽阔的空间。
魏月德的家在村子边上,正对着整个山谷,视线辽阔,站在那里向山间远眺,竟有一种胸襟开阔的感觉。坐在魏家大厅里,终于喝上了一杯魏十八。气氛反而凝重了一些,大家都不说话,或站或坐,只是看着茶王沏茶、倒茶、讲茶,各自把杯里的茶小心地喝下去,仿佛是守住了自己的宝贝一样。
(赵天放,1990年生,现居石家庄。近年开始文学创作,有散文作品在《长城》《散文百家》等刊发表。)
特约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