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为积极应对变革,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推出了“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08-04
一、学校文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上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是政府主管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学校文化更趋向保守、稳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文化更趋向开放,灵活;学校文化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育人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强调规范、纪律、竞争、业绩、服务的经营环境。[1]
文化的诸多差异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和融入企业文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是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商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优秀“职业人”培养为目标,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三同四式”人才培养方式。
二、“三同”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理念创新
(一)共同培育策略
今天的校园人是明天的企业人,学校与企业要深度合作,双向互动,才能共育优秀职业人。具体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可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式,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共创仿真职业环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共育优秀“职业人”。共同培育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了两种身份,即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进而在2-3年的学习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进入一种职业化状态,更好地谋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并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培育策略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在心理上认同,在行为上主动调适,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明日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融合”是指以优秀的精神文化统一信念、思想,通过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提高育人质量。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如波音公司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日本丰田汽车的“好产品,好主意”,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等。因为先进企业都清楚,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更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文化的认同。
中职学校更应深入企业学习,把握企业文化精髓,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并通过学校标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将精神文化要义显性化,让校园沉浸在一种核心价值文化的引领下,产生导向、凝聚、约束、激励效应,形成积极文化场,润泽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2]
(三)协同对话策略
“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3]协同对话是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安全、自由的教育情境,师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彼此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职学生两三年后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企业的员工,因此对校园外的大社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既充满憧憬,又感到懵懂;对于校园、企业、社会上涌现的各种事物以及多种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人事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不能完全辨别,形成了很多朦胧、模糊的想法,甚至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平等、信任的教育对话,打破传统的灌输说教或者训诫式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对话,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现身说法等方法拉近谈话者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话的效果,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四式”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方式创新
中职学校文化变革既是育人理念的创新,更是实践上育人方式的创新。为此,江阴商校形成了“四式”育人策略。
(一)课堂渗透策略
学校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将新的技术、理念、企业精神、行业要求等引入课堂,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构建校企文化对接下的教学新形式。
1.打破德育课教学封闭形式。德育课教学改变单一刻板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式,积极引入企业情境、管理理念、创业故事等,通过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开放的德育课堂,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变化,调研行业动态,参与企业实践,并把这些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课教学融入企业元素。文化课各学科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有机渗透企业元素。具体表现在:(1)重置教学目标。文化课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如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与企业文化,加强整合文化课与专业技能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3)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企业元素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专业课教学紧扣岗位任务。专业课教学改革要围绕岗位实践,联合企业积极开发实训项目;建设主干专业课程,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校本教材。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企业情境,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量运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引入仿真软件、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二)活动体验策略
活动体验策略是从校企文化的对接口入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积极探索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制定了《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学生活动主题规划表》(详见表1),依据优秀的“校园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有修养的“社会人”三个维度,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意识,规范的言行举止和文明的行为礼仪,迈好中职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传统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园人”。
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职业礼仪,引领中职生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职业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人”。
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卓越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由学生向成人角色转换,实现校企之间社会大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道德品质优、心理素质好、就业能力强、有公德、有修养的“社会人”。
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学校还形成了学生体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创设项目,根据育人目标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定活动项目;第二步:准备活动,根据活动项目设计操作流程,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步: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活动的过程;第四步:相互分享,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果,交流彼此间的收获和感悟;第五步:活动提升,师生共同反思,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利进步。
(三)管理对接策略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力,赢得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学校应主动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模式,提高管理实效。
1.引入企业“五化”管理。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普遍推行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简单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4]江阴商校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面积极学习企业的“五化”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流程,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为学生走上职业岗位,适应从业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企业“五化”管理,也使学生管理走上“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的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2.模拟企业“8S”管理。“8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江阴商校积极尝试引入“8S”管理办法,形成了教学区、实习区、宿舍区的“8S”管理标准和要求,对物品摆放、卫生打扫、遵规守纪,以及安全、学习、节能意识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以便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企业。
3.实施班级“公司制”改造。文化的变革也带来了学校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学校提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的管理理念。班级管理进行“公司制”改造,仿照企业CI策划要求对自己的公司(班级)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模仿企业规范制定班级公约,开展总经理、班组长竞聘活动,实行“每月模拟工资绩效考核”等。通过创设和模拟企业情境,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当地媒体《江阴日报》以“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5]为标题,对班级公司化管理这一特色进行了详细报道。
(四)环境熏陶策略
环境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染文化气息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学校文化变革中,环境文化也要主动吸纳企业元素,积极打上企业烙印,更好地发挥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则:科学性、美观性、职业性、实用性;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布局学校建筑,合理安排校园设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特色,力求做到“四化”:(1)校园景观职业化。设置体现职校特色的标志性主体,将学校长廊、橱窗、墙面改造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传窗口。(2)班级环境专业化。紧扣专业特色,布置班级环境,模拟优秀企业,创新班级管理。(3)实习环境企业化。模拟企业生产实践,在教学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布置上,标示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积极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突出安全、高效特征。(4)生活环境规范化。借鉴企业规范化管理,在就餐、就寝、劳动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江阴商校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近2年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在遵守纪律、团队精神、诚信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和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06(9).
[2]钱荣,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的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职教通讯,2012(8).
[3]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2).
[4]崔生祥.现代班组日常管理规范与制度化建设[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2).
[5]杨莎静.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N].江阴日报,2013-06-17(A02).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08-04
一、学校文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上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是政府主管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学校文化更趋向保守、稳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文化更趋向开放,灵活;学校文化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育人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强调规范、纪律、竞争、业绩、服务的经营环境。[1]
文化的诸多差异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和融入企业文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是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商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优秀“职业人”培养为目标,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三同四式”人才培养方式。
二、“三同”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理念创新
(一)共同培育策略
今天的校园人是明天的企业人,学校与企业要深度合作,双向互动,才能共育优秀职业人。具体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可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式,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共创仿真职业环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共育优秀“职业人”。共同培育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了两种身份,即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进而在2-3年的学习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进入一种职业化状态,更好地谋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并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培育策略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在心理上认同,在行为上主动调适,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明日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融合”是指以优秀的精神文化统一信念、思想,通过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提高育人质量。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如波音公司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日本丰田汽车的“好产品,好主意”,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等。因为先进企业都清楚,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更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文化的认同。
中职学校更应深入企业学习,把握企业文化精髓,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并通过学校标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将精神文化要义显性化,让校园沉浸在一种核心价值文化的引领下,产生导向、凝聚、约束、激励效应,形成积极文化场,润泽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2]
(三)协同对话策略
“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3]协同对话是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安全、自由的教育情境,师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彼此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职学生两三年后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企业的员工,因此对校园外的大社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既充满憧憬,又感到懵懂;对于校园、企业、社会上涌现的各种事物以及多种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人事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不能完全辨别,形成了很多朦胧、模糊的想法,甚至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平等、信任的教育对话,打破传统的灌输说教或者训诫式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对话,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现身说法等方法拉近谈话者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话的效果,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四式”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方式创新
中职学校文化变革既是育人理念的创新,更是实践上育人方式的创新。为此,江阴商校形成了“四式”育人策略。
(一)课堂渗透策略
学校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将新的技术、理念、企业精神、行业要求等引入课堂,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构建校企文化对接下的教学新形式。
1.打破德育课教学封闭形式。德育课教学改变单一刻板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式,积极引入企业情境、管理理念、创业故事等,通过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开放的德育课堂,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变化,调研行业动态,参与企业实践,并把这些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课教学融入企业元素。文化课各学科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有机渗透企业元素。具体表现在:(1)重置教学目标。文化课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如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与企业文化,加强整合文化课与专业技能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3)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企业元素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专业课教学紧扣岗位任务。专业课教学改革要围绕岗位实践,联合企业积极开发实训项目;建设主干专业课程,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校本教材。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企业情境,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量运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引入仿真软件、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二)活动体验策略
活动体验策略是从校企文化的对接口入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积极探索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制定了《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学生活动主题规划表》(详见表1),依据优秀的“校园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有修养的“社会人”三个维度,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意识,规范的言行举止和文明的行为礼仪,迈好中职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传统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园人”。
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职业礼仪,引领中职生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职业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人”。
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卓越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由学生向成人角色转换,实现校企之间社会大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道德品质优、心理素质好、就业能力强、有公德、有修养的“社会人”。
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学校还形成了学生体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创设项目,根据育人目标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定活动项目;第二步:准备活动,根据活动项目设计操作流程,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步: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活动的过程;第四步:相互分享,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果,交流彼此间的收获和感悟;第五步:活动提升,师生共同反思,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利进步。
(三)管理对接策略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力,赢得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学校应主动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模式,提高管理实效。
1.引入企业“五化”管理。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普遍推行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简单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4]江阴商校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面积极学习企业的“五化”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流程,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为学生走上职业岗位,适应从业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企业“五化”管理,也使学生管理走上“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的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2.模拟企业“8S”管理。“8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江阴商校积极尝试引入“8S”管理办法,形成了教学区、实习区、宿舍区的“8S”管理标准和要求,对物品摆放、卫生打扫、遵规守纪,以及安全、学习、节能意识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以便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企业。
3.实施班级“公司制”改造。文化的变革也带来了学校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学校提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的管理理念。班级管理进行“公司制”改造,仿照企业CI策划要求对自己的公司(班级)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模仿企业规范制定班级公约,开展总经理、班组长竞聘活动,实行“每月模拟工资绩效考核”等。通过创设和模拟企业情境,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当地媒体《江阴日报》以“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5]为标题,对班级公司化管理这一特色进行了详细报道。
(四)环境熏陶策略
环境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染文化气息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学校文化变革中,环境文化也要主动吸纳企业元素,积极打上企业烙印,更好地发挥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则:科学性、美观性、职业性、实用性;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布局学校建筑,合理安排校园设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特色,力求做到“四化”:(1)校园景观职业化。设置体现职校特色的标志性主体,将学校长廊、橱窗、墙面改造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传窗口。(2)班级环境专业化。紧扣专业特色,布置班级环境,模拟优秀企业,创新班级管理。(3)实习环境企业化。模拟企业生产实践,在教学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布置上,标示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积极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突出安全、高效特征。(4)生活环境规范化。借鉴企业规范化管理,在就餐、就寝、劳动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江阴商校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近2年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在遵守纪律、团队精神、诚信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和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06(9).
[2]钱荣,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的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职教通讯,2012(8).
[3]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2).
[4]崔生祥.现代班组日常管理规范与制度化建设[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2).
[5]杨莎静.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N].江阴日报,2013-06-17(A02).
(责任编辑: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