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帆船逆风行驶的秘密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海上的帆船是依靠风驱动的,虽然我们对各个海区的季风情况已比较熟悉,但有时因受制于目的地的位置,帆船不得不面对逆风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从受力的角度剖析一下帆船为什么可以逆风而行。
  [TP12GW160。TIF,Y#]
  先来看一种比较简单的力学解释,如图1,风从船的右前方吹来,调整帆面MN,使其与风向成一个较小的锐角,风对帆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沿着帆面的F1和垂直帆面的F2,其中F2又可分解为沿着龙骨线的F′与垂直于龙骨线的F″,F′驱动帆船前进,F″与船体所受的横向阻力抵消。此时帆的形状很像飞机的机翼,如图3所示,当飞机在飞行时,机翼推开前方的空气,机翼上方的气流要走更长的距离才能和下面的气流在后缘汇合,因此流速更快,由伯努利原理可知上方的空气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因流速较慢,压强较大,上下两侧的压力差提供了飞机所需的气动升力,当然,机翼也要受到气动阻力。
  我们再来俯视帆船的帆,其剖面就像一个机翼,如图4所示,假设风从右前方吹来,风速为vT,调整帆面的位置可使船以速度vS向前行驶(注意vS的方向与龙骨线并不一致),vA是船
  [LL][TP12GW163。TIF,Y#]
  [HJ1。2mm]上的人感觉到的风速,显然有[AKv→D]T=[AKv→D]S [AKv→D]A。和飞机机翼的受力情况类似,帆将获得垂直于弦的气动升力FL,除此以外还有一和vA反向的气动阻力FD,再把气动升力FL按前进方向和垂直前进方向正交分解,显然船受到的推进力F=FLsinβ-FDcosβ。
  除了帆受到的力以外,我们还需考虑水中的船体受到的水的作用力。水在船体附近流动,它对船体的作用力与空气对机翼的作用力类似,亦可产生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一是与vS垂直的水动升力FS,二是与vS相反的水动阻力FR,如图5所示。在垂直于vS的方向上,有FLcosβ FDsinβ=FS,否则会有横向加速度。在沿着vS的方向上,若FLsinβ>FDcosβ FR,船会加速;若FLsinβ≤FCcosβ FR,船保持匀速或减速。
  [TP12GW164。TIF,BP#]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帆船可在帆面跟风的方向成一锐角时逆风前进,这个锐角很小,经验表明大约只有直角的1/4,约等于22°。为了到达顶风的目的地,帆船必须不断改变航向,走“之”字形,并不断改变帆的方位,如图6所示,水手们把这种行船的方法叫做“抢风行船”。
  帆船在实际航行时,要受到海风、水流、海浪的共同作用,受力和运动的情况非常复杂,这里我们考虑的仅仅是没有力矩影响的情况下,帆船在静水中逆风行驶的情况。
  [KH-2][KG-2]绩,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总是提出一些具有固定答案、固定思路的“封闭性”问题,这种问题虽然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检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顺应新课标理念,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时,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在拘泥于拥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有一个由三个力共同作用的长方体木块,其中,F1是水平向右的推力,F2是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右的一个推力,而F3则是一个水平向左且与水平方向呈60°角的推力,在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这个长方体木块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此基础上撤去其中的一个力,那么这个长方体木块将会做怎样的运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解题套路,有多种解法,有多种结果。当去掉其中任意一个力后,这个长方体木块可能减速,可能加速,还可能有静止的一刻。总之,需要学生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从多方位去思考这个问题。由此,教师利用开放性问题,成功地开拓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还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在今后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充分发挥每一个问题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课堂问题,利用多样化的问题,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推动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这种解释虽浅显易懂,但我们需注意在风的作用下,帆面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如图2所示,帆的前面与后面分别称为前缘与后缘,它们之间假想的水平线称为弦,帆的曲度称为吃水,最大吃水点至弦的距离称为弦深,凹的这一侧称为迎风面,另一侧称为背风面。
其他文献
国家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需求,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兴趣和信心的教学模式。  一、领会新课标的内涵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充分发挥其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帮助其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优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作模式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由于历史本身能够提供广博的素材,因而大众的、幽默的、智慧的历史教学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调查,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不愿意独自学习。很多学生喜欢在历史课堂上集体听教师讲有趣的历史知识,但却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借助图书馆或网络独自学习历史知识。因为集体听有趣的东西,氛围特
记得一次美术比赛,要求选手画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又有庙.获得第一名的是一幅有山有水但没有庙的作品,只见河水边有个小沙弥手提水桶,欲探身提水,身后是条通往深山中的小径.作者以小沙弥之实布庙宇之空白,顿觉庙宇隐藏山腰之中,既点明了主题又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的空间,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所谓物理“布白”艺术乃是将“布白”手法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培训是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家核心价值切实传导的理念之维、教育先进技术有效推广的实践之维和理论实践贯通教师体认的策略之维是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媒体工具日渐频繁地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工作,这些新媒体工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风貌、甚至是师生关系,但同时,新媒体的应用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介绍了新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优势和弊端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教具的应用给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带来广泛
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毒害,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科基础薄弱。而历史学科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特点凸显了它的地位。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至关重要,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又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健全学生人格,而课前演讲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一剂良方。  一、运用课前演讲的必要性  1.提供平台,提高自信。  课堂提问由于时间关系,涉及面有限,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举手的学生,这在无形中
设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概念规律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例题、习题、实验等教学过程中使用.总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用.  1设问的类型与方法  1.1加(减)条件式设问  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些条件再进行设问的方法.  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减掉一个条件:“均匀”,那就是这样设问: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吗?  让学生
高中物理是在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对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直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让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越来越抵触物理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自己在课堂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形式推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引领高中物理课堂走向高效。  1 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抽象、
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由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概念的局限以及由词语带来的误解进行不恰当类比而产生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或相悖的理解认知,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影响.  1前概念的来源  前概念的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对概念认识不全面以及旧知识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从生活现象中观察到温度高时会有地面上的水会蒸发,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在温度高时才会有蒸发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