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目的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其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虽然课标教材使用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数学廣角”内容不多,对数学老师的数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学生思维水平各有不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教学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为例(后附教材),探讨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数学思想,感受集合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一、定准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所述,创设数学广角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简而言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者对学生的数学思考应达到怎样的层次,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准确的判断,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制定了如下的数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感知集合图的生成过程。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个内容还是有点难度。整节课,笔者依据上述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全班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探究,亲身感知集合图的生成过程。
  二、整合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我们知道,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书中的直观集合图,三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理解有一点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用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让学生发现“参加语文小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有9人”,“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然后请学生分组演练,参加语文小组、数学小组分别站两边,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站中间。通过直观的演练,使学生感知、体验集合。接着利用多媒体软件先分别出示两个课外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集合圈进行合并。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探究感知思想
  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学生感知集合图的生成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思考“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发现两个小组共有17人,但实际上两个小组没有17人。引出了“一人参加两个小组,有重叠,不能重复计算”。学生扮演验证后,用课件出示两个圈,一个表示语文小组,另一个表示数学小组,并把学生的名字填入相应的圆圈。怎样表示才能更直观地反映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学生回答后,用课件演示,把两个集合圈合并一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通过学生参与演示,课件的直观变化,加深对集合、交集的认识。
  紧跟着让学生计算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知道有三个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是重复的,计算时只能算一次。由此,既加深了学生对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的认识,又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生成过程。
  四、培养应用意识
  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不管在课上还是课外,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重叠”,教学中,先说一说8 9-3=14算式的意义。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是重复的,在计算时只能算一次。再想一想:①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只有2个同学,那么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②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只有1个同学,那么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③没有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那么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对比加深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方法的认识。最后,通过书中练习二十四1、2两道题的练习,及寻找生活中有关的重叠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一次次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到最后会主动应用。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教学,是利用集合圈把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把握好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探究感知数学思想、培养主动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感悟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数学视野,在经历、体验、感受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集合思想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混凝土搅拌站主机轴端密封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轴端漏浆故障的成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第一道密封的材质及形状、合理选用润滑油脂、制作主机的润滑点注油图、对润滑油系统增加压力监测装置等措施,提高轴端密封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主机轴端漏浆;轴端密封结构图;密封工作原理;润滑系统故障;润滑油压力监测  引言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化施工处是为各工程生产混凝土、水泥稳定
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体现在职业过程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接触的是一群渴求知识、情感丰富的学生,要面对众多复杂的人文、社会、人际环境,需要付出较多的情感和更多的脑力劳动。很多研究提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加之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应该重视并早预防和处理。  前言: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人承受
【正】 《本草纲目》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此书刻本甚多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师生对话、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也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学情预案恰恰是构建“因势象形”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精美”课堂教学的起跳板。那么在预案中,如何根据学情的分析生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我结合解决《相遇问题》这一课的学情预案,着重谈一谈有效教学策略的预设与生
小学科学课,涵盖了生命,运动,变化和宇宙的全面解释与探索。它就像一把钥匙,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认知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门。  学校的科学教材,就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它又不仅仅是读物。实验是科学的灵魂。或者说,课本可以不看,结论可以不学,但实验不能不做!在实际教学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实验会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实验过程会有偏差,甚至出现相反结果;实验材料不易准备齐全,造成实验不能进行;实验时学
为了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有些老师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把体验搬入课堂,什么课都来“轰轰烈烈”地体验一把,在体验理念的指引下,有些课堂从单纯的枯燥被动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自主探索,而实质上看似自主的背后,学生纯粹是为了体验而体验,根本不指定体验时要观察什么现象,思考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可见,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体验”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使得体验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体验活动的要求,从
小学教育作为最最基础的教育,作为老师要去充分的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所以,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可以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授,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或
作业设计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教师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体验,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课堂,那么当前我们的美术作业设计现状究竟如何?又有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值得尝试的策略呢?  一、审视当前美术作业设计的误区  (一)、形式單一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
针对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总结归纳分析,提出对策,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和防控施工重大危险源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