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课文主要讲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变成了村姑,孙悟空劈脸一棒,白骨精虎化成一溜烟逃走了;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一位老妇人,悟空当头一棒,白骨精又用法术脱了身;白骨精第三次变成一位白发老公公,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它。
师:故事大家读得都很明白,概括来说,就是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情节非常相似。同学们平时在写作当中写情节相似的事件一般怎么写呢?
生1:我会选一件详细,其他的略写。
生2:我不敢写那么多的事情,一般只选一件来写,不然的话,读起来都差不多,觉得很单调,老师您还会说我们啰唆。
(其他学生纷纷应和)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向作者吴承恩学一学如何写类似的事件。请大家对比读写“三变”、“三打”的段落,找一找其中的变化之处,做上标记。
评析:一线老师都知道,学生写人时多有将人物写成纸片的毛病,无法丰满,即使懂得用多件事情表现人物,但又会走入表达单调甚至啰唆的境地。针对这一现象,师直指阅读重点,从读开始,学习这种“三”的变化描写方法,将品读人物与品鉴写法一并引出,自然而然。
二
生1:我发现白骨精三次变的模样都不相同。
生2:孙悟空三次打的力度也不相同。
师:哦?
生2:第一次是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一棒,第三次是抡起一棒。
生3:孙悟空第一次打的时候说她是妖精,是来骗人的,第二次什么话都没说,第三次呢,请神仙来作证,还把棍子藏在身后,最后才把妖精打死了。
师:你很会读书!
生4:我发现每次打完之后,唐僧对孙悟空态度越来越“深”了。
师:什么意思啊?
生4: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只是责备他,第二次呢就念二十遍紧箍咒,对孙悟空越来越生气。
师:老师以为大家只能够发现前面的两点,变的方式不同,打的方式不同,没想到还有同学发现了唐僧的态度也在变,的确都很会读书。
评析:品读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形象,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一番,课题中的“三”字就是一个切入点。
三
师:看来吴承恩是很有心的在写这三打,每次都得写出不同之处来。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多麻烦呀,不如写一棒打死不就完了吗,多省事儿呀!
生:那好像就不精彩了吧?
生:故事也不具体啦。
师:那就写四打、五打、六打好了,更加具体了。
(学生纷纷表示不行,可也说不出为什么不行。)
师:常言道:事不过三,凡事都有度,汉语言中“三”常常代表着一定的度,你们看,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那是——
生:三顾茅庐。
师:武松过景阳冈时喝多了,因为他不顾酒旗上的几个大字——
生:三碗不过冈!
师:你非常想念某个人,那叫——
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学生因为对“三”字的发现兴奋不已。)
师: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再读课题,想一想,作者吴承恩通过这不多不少的“三打”想表现什么?
生1:这白骨精被打一次,变一次,还是想吃唐僧肉,真是妖性不改。
生2: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白骨精也能多变,真是道行不浅呀!
师:我来请同学读一读这妖精的三次出场——
师:变的次数真多!这三变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白骨精用了连环计呢。
生2:真是狡猾,用了美人计,还装可怜,博取唐僧的同情。
师:三变,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
(师引领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品读孙悟空的三打,学生能够自己感受出孙悟空的机智、聪敏,对师父忠心不二、嫉妖如仇的个性。)
师:妙用“三”字,可以丰富人物形象,让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里,有不少章节都用到“三”字,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读一读,好好品味一下“三”字运用的妙处。
……
评析:“三”是汉语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数词,虚实之间将汉语言的精妙演绎得丰富多彩。我们在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路上,会不断发现许多旖旎风光。这篇课文不仅使用了常见的表现人物手法,还在“三变”之中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于“三打”之中展露了孙悟空的机智勇猛,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促进人物形象不断丰满,这正是课文值得借鉴的一个地方。教学中,教师通过品读、点悟,进行举一反三的探究,让学生感悟“三”字的妙用,重点启发学生如何将多件事例写出变化,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课文主要讲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变成了村姑,孙悟空劈脸一棒,白骨精虎化成一溜烟逃走了;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一位老妇人,悟空当头一棒,白骨精又用法术脱了身;白骨精第三次变成一位白发老公公,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它。
师:故事大家读得都很明白,概括来说,就是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情节非常相似。同学们平时在写作当中写情节相似的事件一般怎么写呢?
生1:我会选一件详细,其他的略写。
生2:我不敢写那么多的事情,一般只选一件来写,不然的话,读起来都差不多,觉得很单调,老师您还会说我们啰唆。
(其他学生纷纷应和)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向作者吴承恩学一学如何写类似的事件。请大家对比读写“三变”、“三打”的段落,找一找其中的变化之处,做上标记。
评析:一线老师都知道,学生写人时多有将人物写成纸片的毛病,无法丰满,即使懂得用多件事情表现人物,但又会走入表达单调甚至啰唆的境地。针对这一现象,师直指阅读重点,从读开始,学习这种“三”的变化描写方法,将品读人物与品鉴写法一并引出,自然而然。
二
生1:我发现白骨精三次变的模样都不相同。
生2:孙悟空三次打的力度也不相同。
师:哦?
生2:第一次是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一棒,第三次是抡起一棒。
生3:孙悟空第一次打的时候说她是妖精,是来骗人的,第二次什么话都没说,第三次呢,请神仙来作证,还把棍子藏在身后,最后才把妖精打死了。
师:你很会读书!
生4:我发现每次打完之后,唐僧对孙悟空态度越来越“深”了。
师:什么意思啊?
生4: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只是责备他,第二次呢就念二十遍紧箍咒,对孙悟空越来越生气。
师:老师以为大家只能够发现前面的两点,变的方式不同,打的方式不同,没想到还有同学发现了唐僧的态度也在变,的确都很会读书。
评析:品读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形象,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一番,课题中的“三”字就是一个切入点。
三
师:看来吴承恩是很有心的在写这三打,每次都得写出不同之处来。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多麻烦呀,不如写一棒打死不就完了吗,多省事儿呀!
生:那好像就不精彩了吧?
生:故事也不具体啦。
师:那就写四打、五打、六打好了,更加具体了。
(学生纷纷表示不行,可也说不出为什么不行。)
师:常言道:事不过三,凡事都有度,汉语言中“三”常常代表着一定的度,你们看,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那是——
生:三顾茅庐。
师:武松过景阳冈时喝多了,因为他不顾酒旗上的几个大字——
生:三碗不过冈!
师:你非常想念某个人,那叫——
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学生因为对“三”字的发现兴奋不已。)
师: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再读课题,想一想,作者吴承恩通过这不多不少的“三打”想表现什么?
生1:这白骨精被打一次,变一次,还是想吃唐僧肉,真是妖性不改。
生2: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白骨精也能多变,真是道行不浅呀!
师:我来请同学读一读这妖精的三次出场——
师:变的次数真多!这三变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白骨精用了连环计呢。
生2:真是狡猾,用了美人计,还装可怜,博取唐僧的同情。
师:三变,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
(师引领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品读孙悟空的三打,学生能够自己感受出孙悟空的机智、聪敏,对师父忠心不二、嫉妖如仇的个性。)
师:妙用“三”字,可以丰富人物形象,让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里,有不少章节都用到“三”字,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读一读,好好品味一下“三”字运用的妙处。
……
评析:“三”是汉语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数词,虚实之间将汉语言的精妙演绎得丰富多彩。我们在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路上,会不断发现许多旖旎风光。这篇课文不仅使用了常见的表现人物手法,还在“三变”之中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于“三打”之中展露了孙悟空的机智勇猛,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促进人物形象不断丰满,这正是课文值得借鉴的一个地方。教学中,教师通过品读、点悟,进行举一反三的探究,让学生感悟“三”字的妙用,重点启发学生如何将多件事例写出变化,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