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启示”中的略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腻亲切的语言描述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流泻下一时的感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而,学生能否真正读懂这份信赖且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得到真切的“启示”呢?
  一走进文本,学生们就被那美丽的鸟笼吸引: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反复朗读欣赏之后,良杰小朋友提出了他“预习留言板”上的问题:“文章以‘信赖’为主题,与鸟笼有啥关系?”短暂沉默后,学生们马上领悟到,正因为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这个像丛林一样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赢得了珍珠鸟最初的信赖。米琦补充道:“我觉得不但是外在的环境安全,更重要的是作者冯骥才为珍珠鸟创设了一种内心的安全,比如文中写他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有了小珍珠鸟后他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瞧,连添食加水都不睁大眼睛。”
  真好!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需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呢?我有感而发道:“是呀,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就像我们的语文课堂,当一个同学发出与大家不一样的声音,甚至是错误的声音时,我们不应该嘲笑他,我们的课堂应该允许争议,允许反驳,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希望张老师能给你们营造这种安全的、互相信赖的课堂环境。”
  晨光从窗外射入,映在学生们脸上,笑容纯净美好。突然——
  “张老师,我觉得小珍珠鸟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呵护而对他产生了信赖,因为小珍珠鸟从来就没有受过惊吓,它根本就不知道人类会伤害它,当然不会害怕。”陈怡静的声音一下子让教室安静了5秒钟,薛辰昱恍然大悟似的顺应道:“是呀,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大家笑了,但很快地又陷入了沉思,教室里静得出奇,只听到学生们沙沙的翻书声。
  刘林鑫率先站起来说:“我不赞同陈怡静刚才的话。刚出生的小珍珠鸟确实不怕人,可那也是因为作者之前给珍珠鸟一家营造了安全的环境,才带给它信赖感。”
  “我也要反驳,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是逐渐加深的,而不像陈怡静所说的那样一下子就完全信赖的。你们看,它一开始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胆子大了,敢落在书桌上,最后甚至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正是因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给珍珠鸟充分的自由,才逐渐得到它的信任。”徐彧雯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有补充。我觉得小珍珠鸟信赖作者,作者也信赖珍珠鸟。”米琦补充说,“当珍珠鸟出来活动时,他竟然打开窗子,可是珍珠鸟也不飞出去。所以他们是互相信赖。”
  “我也有理由证明陈怡静的说法不对,课文第8、9、10自然段,小珍珠鸟那样调皮、淘气,作者也没有驱赶它,如果换成其他人早就生气了,那么小珍珠鸟后来还会产生对人类的信赖吗?”吴清瑜反问道。
  陈怡静的脸微微有些红。我微笑着注视她,走近她身边,搂着她的肩对学生们说:“谢谢陈怡静,给我们今天的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才引发了这场精彩的讨论。”大家也把目光转向她,继而响起掌声。
  正当学生们有滋有味地读着三段文字、品味着作者形象的表达时,窗外三只大蜜蜂不期而至,教室里响起大家用书拍打的声音和压抑着的惊叫声。学生们的驱赶反而使蜜蜂更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我示意大家停下朗读,“同学们,我们试着不去打扰它们,也许它们就不会来打扰我们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们会心地微笑了。不多一会儿,三只蜜蜂果然径直飞出了教室。同学们舒了口气,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冯骥才用形象的语言把小珍珠鸟描写得情趣盎然,我们也提起笔,写写刚才这三位‘不速之客’吧!”教室里有了一声轻轻的叹息,但转而得到的是更多的呼应:“这个有意思!”
  几分钟后,学生们的笔尖流泻下一串串有趣的文字:
  不好!教室里飞进三只大蜜蜂。全班同学都乱作一团。瞧!它在章佳波头上舞着华尔兹,圆舞曲结束,又在刘可豫饼干盒前盘旋良久,最后急攻刘唯炯,吓得他尖叫连连。同学们纷纷拿起课本驱赶,胆子大的,走上前去张牙舞爪一番。说来也怪,当我们停下手中的“武器”,它们也停止了攻击。难道,它们也知道“人不犯我,我不蜇人;人若犯我,我必蜇人”?看,此刻它们在窗户上爬来爬去,像是享受秋日的暖阳。哈哈,互相信赖,真好!(宋宇栋)
  也许很多教师都期待课堂上学生们质疑、求异的声音出现,但这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为他们营造一种浓浓的“生本”课堂文化。我想,这种课堂文化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才会使他们有心理安全感。能说、会说的前提是“敢说”,有了这种心理安全,学生们才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声音,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思考,敢于和同学碰撞自己的观点。同时,这种课堂文化还应该是一种师生对民主的认同,老师喜欢这样的质疑问难,同学们也认同这样的与众不同。学生个体阅读中的磕磕绊绊很正常、很美好。释放了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会展现每位学习者的个性迥异,但不同而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才得到了快乐和成长。而这需要信赖,因为只有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 312030)
其他文献
当下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课文长、课时少,怎样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走进文本,更好地领略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教学中需要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需要一种大胆取舍、善于取舍的智慧。一篇课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方法,训练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情感,领悟一种人生智慧,就是成功。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策略化需要取舍的智慧,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取舍的智慧,大量的阅读需要取舍的智慧。
“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
缘起    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每每批改学生的日记,类似新鲜的词语能搜罗一大堆。这就是平时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网络语言。诸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来表示憎恨,学生早已经用得得心应手,至于“顶”“灌水”“PK”等词汇更
【设计理念】  1. 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它与生活紧密相关,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在运用中积累,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 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教师要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文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实证研究入手,从教育功能、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和课程要素三方面探索岭南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建议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化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建立课内外联动机制,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素养。  关键词: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课程
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没准备好,输了。于是我就以免除作业为诱惑,以鼓舞他们的士气。没想到比来比去,还是只得了个第二名。原先500字的作文《拔河》是免不掉了,便改成写一个片段,要求不少于300字,排队下去、排队上来的废话全不能写,直接写拔河的过程。   有好多孩子的作文依旧是“裹脚布”,但我还是很认真地把所有孩子描写拔河时的精彩语句都画了起来,并且圈出了精彩的词语,对于其他没有
与孩子相处久了,便会越来越发觉孩子潜在的内涵。是的,我们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别人,特别不要低估了孩子,尤其是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孩子。  对于新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虽说时间不长,却是感慨万千。一句话,与孩子一起学习语文真的是快乐不断。我更加有理由相信:给孩子机会,便能收获意外。  那天,一如往常开始上语文课,学习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初读完课文后,我让孩子说说课文写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首先应立足有效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科研探索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海派体育教学新模式”,更有效地辐射推广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除了言语储存不够、形成表达障碍,致使表达欲望缺失外,还牵涉到习作构思能力不足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教师的高要求所吓倒了。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文章要生动、具体、有高深的立意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望尘莫及。因此,理想的作文教学应细化指导,贴近学生习作思维,从技法入手,用情趣包装。每次训练夯实一项习作技能,为学生轻松作文铺设台阶。我执教的《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是我们四年级习作子课题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