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让习作指导接点儿“地气”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除了言语储存不够、形成表达障碍,致使表达欲望缺失外,还牵涉到习作构思能力不足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教师的高要求所吓倒了。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文章要生动、具体、有高深的立意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望尘莫及。因此,理想的作文教学应细化指导,贴近学生习作思维,从技法入手,用情趣包装。每次训练夯实一项习作技能,为学生轻松作文铺设台阶。我执教的《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是我们四年级习作子课题组开发的第16次专项训练,这次训练既是对四下第七单元习作训练《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一次补充,又是与五年级习作的一次过渡衔接。
  写好一个人,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好”到什么程度,难以合理定位,通过张化万老师提供的针对同一题目分别出自四、五年级学生之手的两篇范文的对比,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同一习作内容,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要求。三年级学生曾经写过人,有教师对三年级学生就提出了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活动的要求,四年级再去指导这些描写,有必要吗?指导后又有哪些提升呢?事与愿违,即使到了五年级还是有很多学生写不好人。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犯了一个错误——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我这节课来讲,我在试教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观察视频的时候,会忽略人物神态、动作的细微变化,只关注旁人的表现,稍好一点的会用自己已储备的语言来表达,不善于用准确、精妙的字词来表达某一动作、神态。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四年级学生动态观察能力薄弱,观察点是单一的。可是我们硬要学生细细观察、细细刻画,都是拔高要求,勉为其难,致使写人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本着这样的思考,从确定上课内容到进行展示,一路下来,我最深的感受是:习作教学指导要贴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确保班里的中下学生也能有效吸收习作技法。因为我们开展习作专项能力训练的初衷是为习作教学保底服务,为大面积提升习作质量保驾护航的,而不仅仅是培养写作尖子生。为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目标定位要降低。切莫随意拔高教学目标,高要求会扼杀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潜能。我在这节习作课中不要求学生细细刻画人物的一举一动,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原本设计的本次专项训练的名称是《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显然“突出人物特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偏高了,这是对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人要求。考虑到这一点后,我又将专项训练名称改为了《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我认为,改的不只是个名称,更是目标定位的下调。
  2.课堂容量要低。课堂容量一旦太满,就会冲淡教学重点,学生不易消化吸收。比如我第一次试教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根据学生写事情过程中容易就事论事、丢失主人公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找回事件中丢失的主人公,再进行合理选材把事例写具体,继而突显人物品质。试教后发现学生学得比较累,那么多条“鱼儿”都要抓,到最后一条也抓不住。
  3.教师指导姿态要低。课堂用语中,教师给学生提要求时、小结学习方法时,一定要去掉如“典型”“特点”等学术化、概念化的语言。对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汇学生会望而生畏。比如我就对两个练习所提要求的语言做了一次改动。原先是冷冰冰的“根据人物特点,请选择合理的事例”,稍作改动后变为“下面哪些事例能表现李老师关爱学生?”这样感觉难度就降低了。
  听了张化万老师的点评后,我觉得这次的专项训练还不够专一,有“脚踏两条船”之嫌。这两条“船”分别是选材和描写。前者是思维,后者则转到了表达,似乎是目标移位了。况且,如何把事例写具体与篇章建构联系不够紧密,而前面的选材也进行得不够深入。张化万老师的建议让我很受启发:如果要让前后两部分一脉相通,都归位到篇章把握上,不妨把事例写具体的训练换成让学生写关于奶奶许多省吃俭用事情中的一件事,再练练如何对两三件事情进行组合,可能学生的篇章意识会进一步强化,或者是再安排一次写景文章的选材,从不同习作内容入手进行强化。
其他文献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归纳起来不外乎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在教学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
当下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课文长、课时少,怎样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走进文本,更好地领略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教学中需要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需要一种大胆取舍、善于取舍的智慧。一篇课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方法,训练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情感,领悟一种人生智慧,就是成功。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策略化需要取舍的智慧,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取舍的智慧,大量的阅读需要取舍的智慧。
“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
缘起    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每每批改学生的日记,类似新鲜的词语能搜罗一大堆。这就是平时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网络语言。诸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来表示憎恨,学生早已经用得得心应手,至于“顶”“灌水”“PK”等词汇更
【设计理念】  1. 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它与生活紧密相关,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在运用中积累,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 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教师要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文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实证研究入手,从教育功能、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和课程要素三方面探索岭南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建议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化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建立课内外联动机制,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素养。  关键词: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课程
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没准备好,输了。于是我就以免除作业为诱惑,以鼓舞他们的士气。没想到比来比去,还是只得了个第二名。原先500字的作文《拔河》是免不掉了,便改成写一个片段,要求不少于300字,排队下去、排队上来的废话全不能写,直接写拔河的过程。   有好多孩子的作文依旧是“裹脚布”,但我还是很认真地把所有孩子描写拔河时的精彩语句都画了起来,并且圈出了精彩的词语,对于其他没有
与孩子相处久了,便会越来越发觉孩子潜在的内涵。是的,我们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别人,特别不要低估了孩子,尤其是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孩子。  对于新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虽说时间不长,却是感慨万千。一句话,与孩子一起学习语文真的是快乐不断。我更加有理由相信:给孩子机会,便能收获意外。  那天,一如往常开始上语文课,学习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初读完课文后,我让孩子说说课文写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首先应立足有效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科研探索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海派体育教学新模式”,更有效地辐射推广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