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大课程。不少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要想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就应该让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更加简单、精炼。让每节语文课都能真正地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自己。而我市“三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关注学生的提高与发展,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助了一臂之力。所谓“三案”即“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纠正反馈、拓展延伸”。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下,去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一定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学习的自主权归还给了学生,但是教师的“教”和“导”还是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习惯了被动地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渐渐丧失,不利于他们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就认为“学案”与“教案”同样重要。教师备课,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上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会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而“巩固案”则为我们考察学生“学的怎样”提供了方便。(巩固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手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二、真正实现“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也是以往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让学生在阅读——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新的“六环节”教学真正体现了“重过程”的教学理念。
首先,“自学质疑”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感知,是对学生课前学习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只有通过“自学质疑”这一环对课文知识的感知后,学生才能真正的对课文中存有质疑的地方提出问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也更有重点的点拨这些知识点。同时,学生问题的提出,也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随时准备学生的提问,随时对学生的问题给出答案。这样下来,课堂教学才会有更高的课堂效益,才能为学生学好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交流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收获,以及充满个性化的阅读感悟,都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学生在“交流展示”环节这样的环节中,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这些环节都将语文的内涵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互动探究”无疑是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课堂教学向“重过程”转变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发现新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对学生新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问题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得到训练与发展,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精讲点拨”浓缩了教师“教”的精华,是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次飞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高度融合,语文课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再次,“纠正反馈”和“拓展延伸”也是语文课上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前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查反馈,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后者是对课堂的延伸与发展,是对文本的超越。以上这六个环节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整体,我们不能把它们生硬地割裂开来,更不能机械地去搬用公式,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真正实现“形式化”到“高效化”的转变。
有许多语文课,教师为了追求“热热闹闹”的气氛和“生动趣味”的效果,刻意地安排一些看似创新的教学活动,却又草草收场,既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又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得到提高,我觉得语文课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征,“听、说、读、写”是贯穿始终的内容,在新的“三案六环节”中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模式再变,语文教学的本质不能丢。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只有把听说读写糅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到提高与发展。
总之,在“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扎实高效”的学习情境,“重学习”、“重过程”、“重高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学生素质谋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小学)
一、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学习的自主权归还给了学生,但是教师的“教”和“导”还是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习惯了被动地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渐渐丧失,不利于他们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就认为“学案”与“教案”同样重要。教师备课,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上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会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而“巩固案”则为我们考察学生“学的怎样”提供了方便。(巩固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手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二、真正实现“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也是以往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让学生在阅读——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新的“六环节”教学真正体现了“重过程”的教学理念。
首先,“自学质疑”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感知,是对学生课前学习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只有通过“自学质疑”这一环对课文知识的感知后,学生才能真正的对课文中存有质疑的地方提出问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也更有重点的点拨这些知识点。同时,学生问题的提出,也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随时准备学生的提问,随时对学生的问题给出答案。这样下来,课堂教学才会有更高的课堂效益,才能为学生学好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交流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收获,以及充满个性化的阅读感悟,都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学生在“交流展示”环节这样的环节中,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这些环节都将语文的内涵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互动探究”无疑是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课堂教学向“重过程”转变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发现新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对学生新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问题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得到训练与发展,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精讲点拨”浓缩了教师“教”的精华,是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次飞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高度融合,语文课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再次,“纠正反馈”和“拓展延伸”也是语文课上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前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查反馈,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后者是对课堂的延伸与发展,是对文本的超越。以上这六个环节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整体,我们不能把它们生硬地割裂开来,更不能机械地去搬用公式,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真正实现“形式化”到“高效化”的转变。
有许多语文课,教师为了追求“热热闹闹”的气氛和“生动趣味”的效果,刻意地安排一些看似创新的教学活动,却又草草收场,既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又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得到提高,我觉得语文课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征,“听、说、读、写”是贯穿始终的内容,在新的“三案六环节”中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模式再变,语文教学的本质不能丢。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只有把听说读写糅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到提高与发展。
总之,在“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扎实高效”的学习情境,“重学习”、“重过程”、“重高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学生素质谋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