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外语特色 打造学校品牌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中西文化兼容,彰显优质个性”的办学理念。创办一所让普通百姓信赖的外语特色学校是学校的办学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学校以课题为抓手,在2007年申请并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创建中学外语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之后又陆续承接了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主要围绕发展特色,在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活动、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学校管理模式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组织保障
  在学校挂牌成立之初,我们就在管理文化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我们在管理上的特色。
  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实行年级主任制,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用人机制上,学校不仅实行岗位聘任制,还实行干部校内挂职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干部的工作重心上,学校始终把深入一线、关注课堂作为工作重点,为改进学校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长期的工作主线,成立了校内教师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还联系市、区教育学院为我校量身打造了《基于外语实验校特色的英语教师培训》,并坚持每年送教师到国内外考察,开拓视野。在教学管理上,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创新,采取“集体说评式”备课,分工合作,教师们以开放的心态打破了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合作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学校文化特色是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
  学校成立之初,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软文化”,提出“让校园中处处充满英语特色”的目标,利用“无处不在的英语”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本着这一办学思路,我们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立了小而精的英语角,开设了校园英语广播;创设校本课程《了解世界》,为每个班命名新的名字,如“英国班”“美国班”等。从此,班级中拥有了英语板报、英语课表,学生们过上了圣诞节、万圣节。
  迁入新址后,我们精心设计,广泛参考,在新址二次装修的同时,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硬文化”建设,建设了与简欧风格的教学楼相对应的中式传统园林,旨在学校文化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了楼顶绿化,让学生们的生活中多一些生机勃勃的颜色;挤出了一小块地做五谷园,让学生勤四体、识五谷。
  同时,我们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二、三”,即“一个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两个主体”——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反映的主体内容是师生的生活及主题内容;“三种形式”——楼内的墙壁文化、镜框文化与楼外的主题文化墙。
  学校正在思考如何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我们的课程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明其意,学其实,懂其理,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学校课程建设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学校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优长发展。
  学校在国家级课题《创建中学外语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的一个子课题“特色的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又申请并立项了区高中课改项目《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课题,成立了专门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如以齐鲁大地文化游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了解世界为主要代表的《国际文化了解课程》;以合唱节、艺术节为主要代表的《学生艺术修养教育》课程;以《瑜伽》《礼仪》为代表的身心素养课程等。
  几年来,我们的中考英语成绩在区内名列前茅。中考总成绩三年内一跃上升了十几位,被称为创造了教育奇迹。我们的高考成绩也实现了每年增长。在2013年北京市高中物理竞赛中,我们有两名高三学生获得市级三等奖。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市区级一、二等奖。在2013年北京市DI创新大赛中,我们更是获得了初中组全市第四、西城区第一的成绩,并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大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围绕学校确定的“聚焦课堂,推进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综合组老师们以“设计并使用学习报告单”为切入口,在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合作分享、互助共进。我们为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感到欣喜,为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感到幸福。  促进教师“蹲下身子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仅仅从教者的视角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按预设
经过两年来“自主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我的感受是思维能力、自主习惯的培养需从“常”计议,从每一节常态课中开始,在日常的常态课中做到以下七个“一”。  一个能激发冲突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生活中,能让学生产生探究需求的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情境首先要真实,能唤醒学生生活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共鸣;第二,要让学生放下心,说真话,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同学们领略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三,有争论点
通过自主课堂的研究,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已逐渐把教学理念转变成为了教学行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发展为思考学生如何自主地去学;课堂教学目标从以往的以知识为出发点,变为了从学生问题出发,自主发现与自主建构。教师的教是由学生的学而产生的。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对教
随着“自主课堂”理念的实施,我逐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个看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在给孩子“搭桥”,其实是扶着孩子过桥,而要想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建桥”。怎样教学生“建桥”呢?  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  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了学生有哪些“建桥”的能力,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
关于古代人类的音乐感知,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研究人员在历史中寻找远古人类能够产生音乐的迹象,从而大致上了解音乐才能进化的时间表.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考古学.毫无疑问,最
期刊
“走进去”是学生通过眼睛、大脑等器官将文本输入的过程。“说出来”是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将内化的文本经过思考输出的过程。要真正让学生“走进去、说出来”,以下几点是我们要做到的:  精心设计自学提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师要搭建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就要寻找学生与文章的切入点,设计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实现引领作用的自学提示。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提出:“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进行了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传承理念 遵循文化 确立校本课程核心  “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使得一线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在刻意模仿和不断适应中老师们不知所措,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大都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各种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保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学生对学习任务、目标、方法、结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提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