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浓。语文教学要真正回归本真,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避免课堂上的听读及默读现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要求将教学课堂交还给学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多是听读及默读,语文教师很少会带领学生朗读,久而久之,语文慢慢走上了思而不读的畸形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深层次理解文章并不容易,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体会书本当中的精华,并有效体会我国语言的魅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起到示范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朗读。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语文教学多是让学生听读与默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于朗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但语文教学中,对朗读不够重视,对朗读方法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很少教学生朗读方法,即使教也多是播放下载的音频课件,然后让学生跟着模仿。对于学生来说,该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该如何朗读。如《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的朗读,运用音频课件朗读,会让学生感觉离现实很远,给人能听不能触的感觉,无法表达情感,仅能传授正确字音,无法有效传达感情。教师示范朗读较少的原因有:一是教师认为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是浪费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学到有用知识,不如讲更让人放心,有急功近利的嫌疑;二是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指导有很多不当之处,不如音频朗读准确。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回归,可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1.注重朗读,感悟语文的语言魅力。
  在初中语文课当中,课文为感性具体的言语材料,也是语感形成的基本条件。在阅读朗诵中,学生会更为直接地感受语言节奏,让学生脑海中显现出形象的画面。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描写春草时,用了“偷偷地、钻”等字眼,可启发学生将“偷偷地”换为“慢慢地、悄悄地”可不可以?将“钻”换成“冒、长”等好不好?将“小草”放到“绿绿的”后面可不可以?然后让学生对原文与替换之后的语句进行反复朗读,并对比揣摩,培养学生的词句敏感性,且引导学生联系作者背景与课文语境,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行深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咬文嚼字,给予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充分领略不同字之间的艺术效果,在有步骤的训练下,学生会习惯成自然,其语言感悟力也会相应提高。
  2.出声朗读,唤醒学生的形象感。
  在语文朗读中,应出声朗诵,避免默读及听读等,从而让学生学会想象及联想,并发展自身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出声朗读置身其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调动知识储备,通过作品内容感受生活。如崔颢的《黄鹤楼》(苏教版)中有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诗句中,除了“空”一字,表现了诗人怅然若失及形单影只的孤寂心情,抒发了诗人的异乡漂泊伤感与思乡情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黄鹤远飞不能复返,只有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进行想象,而诗人登高望远,面對烟波缭绕的大江倍感发愁,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作品的意境当中,领悟文学语言的魅力,以提高语言感受力。
  3.注重朗读中的情感融入。
  在语文朗读中,要注意情感融入,让语文成为精神的律动音符。语言不仅是认知符号,还是情感符号,在朗读当中,有效融入人文情怀,对作品具有情感上的真切体验,方能真正走进朗读境界。要读出感情,这种感情并非教师所要求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中的《背影》一文(苏教版),在描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时候,运用了“蹒跚”这一词,不仅表现了颓唐境况的父亲对儿子的厚重之爱,还体现了儿子对老父亲坎坷一生的怜悯与未尽孝的愧疚之情。要让学生深刻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对作者的感情进行潜心感受,这种情感通过朗读方能有效表现其淡淡的哀思之情。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融入,注意全文的情感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全文,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例如教学《春》一文时,教师可运用自己的语言,引领学生讨论,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春天的欢快。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眼、口、心统一,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形象描述,让课文当中的事、景、人、物变为活的画面。
  4.注重朗读指导,强化语文美感。
  在语文教学当中,既要注重朗读指导,还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加强语文朗读,这需要教师将朗读技巧与朗读理解、感悟融于一体,一边引导学生,一边思考,让学生从朗读当中感受语文语言的魅力,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在第七段,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及排比修辞句,并且先抑后扬,逐步加深感情,尤其是在最后的四个排比句中,运用了“只觉得”、“竟一点也不”及“又不更远一点”等词进行了逐层推进,对学生进行了反复引导,并不断品味推敲,实施美读,以揭示其象征意义,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重视朗读,让学生变默读及听读为出声朗读及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石瑞民.浅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金色年华,2013(3).
  [2]邹艳丽.感受千年美文掌握朗读精髓——浅谈教师示范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11(4).
  [3]吴芳.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象及其对策[J].群文天地,2012(8).
其他文献
宜黄华腾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西班牙扇、英国皇室扇、日本女士扇、伊斯兰教工艺品为主的出口创汇企业。总公司于2001年在浙江省义岛市创办,座落在义乌柳青工业园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 一个典型题目  (课本题目)如图1,有一个长、宽、高分别是6cm、5cm、4cm长方体纸盒.现有一只蜘蛛沿纸盒的表面由A点出发去捕食G处的昆虫,则这只蜘蛛的最短爬行路线是多少厘米?  分析 本题是一道关于长方体中两个“斜对顶点”的表面最短路线问题.重点考查对于几何体展开图的理解,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这类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化体为面”,理论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具体步骤是:展开和两点相关的
德国研发多种替代功能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方面获得突破。替代材料方面: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和烧结材料研究所应用冻干—直接发泡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烃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
婴儿呱呱落地就开始接受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身为父母,除了在生理上对宝宝呵护有佳,还不能忽视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尚不会说话的婴儿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需求?让我们一起来解读——    心灵关键词    依恋  刚出生的一年里,宝宝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通常,宝宝主要的看护者是父母亲。培养宝宝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宝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设疑。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思考教师提问。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从而集中精力。一、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根、茎、
在阅读文言文时,会遇到很多表示颜色的词。如《陌上桑》中“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裙”、“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为人洁白皙”等描写,其中加点的词都是表示
编辑同志:您好!我有个病人:青年女性,反复气喘20年,复发2d;既往有哮喘发作史,以受冷、接触煤尘后为甚,无吸烟史。本次发病哮喘持续2d,入院时双肺广泛散在哮鸣音。血常规:WBC1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2005年上半年的自学考试中,江苏省有近3000名研究生报名参加。拥有硕士学历的研究生出人意料地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形式,何以有
我曾经观察过这样的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所以,有的孩子看起来学习时间很长,但没有效率。聪明孩子特别容易出这样的问题。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挺聪明的,脑筋够用,当孩子边学边玩的时候,父母也不太管教,结果成了习惯,到后来想改的时候已经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