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形式。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由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确实需要合作交流的地方,就要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为了保证小组合作中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也就是说,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可能无从讨论交流;如果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应该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分组实验活动前,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
如,教学《小车的运动》(苏教版四上)时,在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各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步骤的安排等多个方面,如果不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是无法展开的,只有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毋庸置疑,这样的讨论肯定是有效的。
2.在“拓展应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彼此启发,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内容。
如,教学《杠杆》(苏教版五下)时,当学生了解了杠杆省力的原理的后,随即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它们都省力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认识到,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物品,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良好的讨论习惯,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能够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善于表达的习惯。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小组合作才能才能有成效。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老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理清思绪,梳理语言。当小组讨论交流开始后,要求学生做到音量适中、发音清楚,不能七嘴八舌,要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讨论中最忌讳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七嘴八舌。有效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知道别人说了什么,才能有针对性进行讨论。养成这种认真倾听的习惯后,学生在讨论中既可以获得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又可以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并且能彰显小组讨论的价值。
3.勇于创新的习惯。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老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缺少个人独特的想法,这是缺乏创新的表现。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它是学生自主性的重要体现,是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在学生头脑中强化“答案不止一个”的理念,能够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拓宽思路、打破定势,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在组间或全班进行二次交流对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组间或全班的二次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可以让小组中的一个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或结论,也可以全组相互补充。这样的二次交流,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时提高效率,拿出有质量的观点或结论与别人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搭建二次交流的平台。
1.讨论结果分歧较大或相反。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让讨论结果分歧较大或相反的小组展开辩论,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评委。在辩论前,要给参加辩论的小组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共同梳理观点。参加辩论的学生通过列举充足的证据,有层次性的表达来说服对方和评委。经过这样的辩论,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理解会更加深入。他们同时也明白:要想在辩论中获胜,小组内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日后,他们肯定会注意小组讨论的质量,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
2.讨论的结果不全面。一般情况下,小组讨论的问题难度不会太大,讨论的结果也不会相去太远,可能只注重了某一个方面。这时,可以让每组选出一两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的观点。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会发现自己的理解的片面性,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会有意识地提高讨论的质量。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问题、良好的讨论习惯、有效的交流平台,对实现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小组讨论的质量,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
一、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确实需要合作交流的地方,就要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为了保证小组合作中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也就是说,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可能无从讨论交流;如果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应该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分组实验活动前,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
如,教学《小车的运动》(苏教版四上)时,在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各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步骤的安排等多个方面,如果不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是无法展开的,只有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毋庸置疑,这样的讨论肯定是有效的。
2.在“拓展应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彼此启发,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内容。
如,教学《杠杆》(苏教版五下)时,当学生了解了杠杆省力的原理的后,随即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它们都省力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认识到,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物品,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良好的讨论习惯,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能够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善于表达的习惯。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小组合作才能才能有成效。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老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理清思绪,梳理语言。当小组讨论交流开始后,要求学生做到音量适中、发音清楚,不能七嘴八舌,要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讨论中最忌讳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七嘴八舌。有效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知道别人说了什么,才能有针对性进行讨论。养成这种认真倾听的习惯后,学生在讨论中既可以获得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又可以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并且能彰显小组讨论的价值。
3.勇于创新的习惯。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老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缺少个人独特的想法,这是缺乏创新的表现。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它是学生自主性的重要体现,是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在学生头脑中强化“答案不止一个”的理念,能够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拓宽思路、打破定势,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在组间或全班进行二次交流对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组间或全班的二次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可以让小组中的一个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或结论,也可以全组相互补充。这样的二次交流,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时提高效率,拿出有质量的观点或结论与别人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搭建二次交流的平台。
1.讨论结果分歧较大或相反。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让讨论结果分歧较大或相反的小组展开辩论,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评委。在辩论前,要给参加辩论的小组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共同梳理观点。参加辩论的学生通过列举充足的证据,有层次性的表达来说服对方和评委。经过这样的辩论,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理解会更加深入。他们同时也明白:要想在辩论中获胜,小组内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日后,他们肯定会注意小组讨论的质量,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
2.讨论的结果不全面。一般情况下,小组讨论的问题难度不会太大,讨论的结果也不会相去太远,可能只注重了某一个方面。这时,可以让每组选出一两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的观点。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会发现自己的理解的片面性,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会有意识地提高讨论的质量。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问题、良好的讨论习惯、有效的交流平台,对实现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小组讨论的质量,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