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非典型缺失型神经纤维瘤Ⅰ型胎儿的产前诊断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例胎儿非典型缺失型神经纤维瘤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基因型与异常表型的对应关系。

方法

对1例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足内翻的孕妇进行脐血穿刺。对获取的脐血样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SNP array的检测结果。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FISH检测,以明确胎儿基因组变异的来源。

结果

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脐血SNP array结果显示染色体17q11.2区存在3.132 Mb的基因组片段缺失。该缺失区域覆盖了NF1微缺失综合征区域。对胎儿及其父母的FISH检测则提示胎儿携带的17q11.2微缺失为新突变。

结论

胎儿足内翻可能是不典型缺失型NF1的超声异常表现之一。SNP array可以在胎儿期准确地诊断缺失型NF1。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对一个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 kinase deficiency,PKD)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目标序列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拟诊为PKD的患儿的PKLR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采用SIFT及PolyPhen-2数据库对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在确定先证者致病基因型后,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同时检测其父母基因型,并对孕16周的高危胎儿抽取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方法12 076例具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疑似染色体嵌合的胎儿复行脐带血/外周血检查。结果12 076份羊水标本中发现嵌合体56例,发生率为0.46%,其中17例同意行脐带血复查,1例出生后行外周血染色体复查。18例复查病例中,9例染色体核型正常,9例为真嵌合体。真性嵌合体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4例
期刊
目的确定1例新生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相关基因的序列。对发现的可疑致病突变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患儿 ANK1基因的编码区检出一个杂合性插入突变(g.834_833ins C),其造成了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移码,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造成蛋白功能丧失。结论ANK1基因编码区834至833位间插入碱基C的
目的对天津汉族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 VPS35基因c.1858G>A(p.Asp620Asn)突变进行筛查。方法收集散发PD患者330例,对照组250名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病例-对照方式研究,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患者及对照组的 VPS35基因Asp620Asn突变情况。结果在PD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 VPS35 Asp620A
目的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精子DNA损伤、精子形态以及胚胎发育质量的相关性,评价其在辅助生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37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育男性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分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与精子异常形态率、精子DNA损伤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受精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优质囊胚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核蛋白组型转换正常A组(异常率≤30%,135例
目的对一例青少年期发病的迟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e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ETFDH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直接测序法对患儿家系的3名成员进行ETFDH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患儿发病年龄为13岁10个月,除一过性乏力外无特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酶、乳酸升高,血串联质谱分析发
目的探讨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对于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因自然流产而清宫的绒毛组织标本177份,应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绒毛标本中DNA,针对13、15、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行QF-PCR分析。结果在177份标本中,成功检测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