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临床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黄;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0-02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肝、大肠、胆、心包经。除泻下功能外,还是血证、火证、闭证之要药,具有攻击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解毒、消食等多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皮肤真菌等抑制作用),抗癌(淋巴肉瘤、乳腺癌有抑制作用),杀虫、止痢、降低胆固醇、降糖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大黄新药理作用的认识,其临床用药、防治疾病的范围亦不断扩大,现报道如下:
  1 肠梗阻
  肠梗阻即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是也。中医称此为“关格”、“肠结”,多见于阳明腑实证,肿瘤或术后肠粘连等。临床表现: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譫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硬拒按、矢气頻转、大便不通、苔黄或腻、脉沉实或滑数。属里、实、热证。治宜泻火通便、荡涤实热、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2g芒硝10g(冲)黄连10g莱菔子15g木香10g元胡10g炙甘草9g,水煎取汁300ml,分两次服(早晚各1次),每日一付(用胃肠减压时可鼻饲给药);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芒硝15g(冲)轻煎生大黄取汁200ml,冲芒硝粉,药温在37-38度之间,保留灌肠1-2小时为宜,一般灌肠3-4小时均能排便。
  2 神经性呕吐
  呕吐即由胃失和降、气逆冲上所致的病证。询问得知该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呕吐且渐重为主诉,查鋇餐透视及头颅CT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中医称“呕吐”、“反胃”,病机肝气犯胃。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喛气吞酸、大便秘結、胸肋痞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通腑泻火。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厚朴12g柴胡15g香附10g黄芩10g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竹茹10g砂仁5g,水煎取汁量200-300ml,分多次频服。
  3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称“喉痈”是肺胃津亏,火热亢盛,胃火上攻所致。临床表现为:口干咽躁、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检查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乏津,微黄,脉滑数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治疗:宣肺利咽,泻火通便,滋阴和胃。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大生地12g麦冬10g玄参10g贝母10g丹皮12g薄荷10g射干10g黄连10g黄芩8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付,分两次服。方中酒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4 应激性胃溃疡
  应急性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它引起的大出血和穿孔死亡率很高,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多因肝火犯胃、胃郁积热所致。临床表现:胃脘痛、嘈杂、吐酸、大便潜血阳性、吐血、便血等。
  治疗:泻热和胃,收敛止酸。
  处方:大黄15g 三七粉10g(冲)白及12g海螵蛸10g川贝母12g元胡10g白芍10g太子参15g 青陈皮各10g炒山药2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方中大黄清热泻下,收敛止血,去腐生肌,调中化积,安和五脏。
  5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是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就是手术治疗病死率仍在40~50%。本病属中医“腹痛”、“黄疸”、胁痛“范畴。多因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及情志失畅所致肝郁气滞,脾胃实热而发病。
  临床表现:上腹或左上腹部疼痛或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黄疸,肠鸣音减弱,腹硬拒按,甚者出血坏死。
  X线检查:左侧胸部有积液,血、尿淀粉酶值升高等。
  治疗:疏肝解郁,通腑泻下,清热解毒,化瘀行气。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元参12g枳实10g香附10g黄连10g元胡12g白芍15g柴胡10g 青陈皮各10g 虎杖12g 败酱草20g 当归10g 丹参10g 甘草8g,水煎服,每日一服,分两次。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 芒硝10g(冲)。将生大黄轻煎取汁200ml冲芒硝保留灌肠1~1.5小时,药温为37~38度为宜。方中生大黄、芒硝量大,药效峻猛,灌肠使用能加速缓解症状,加内服煎剂辨证施治,进行全身调理,疗效更佳。
  6 腹腔肿瘤
  腹腔肿瘤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疾病。中医称“积聚”、“症瘕”。积者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聚者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金匮要略》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腹腔肿瘤包括现代医学的肝脾肿大,胆囊疾患,腹腔各种肿瘤或各种恶性瘤癌肿等,腹腔CR、彩超、CT等检查可确诊。多因情志抑郁、酒食不节、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处方取《金匮要略》中的名方“大黄蟅虫胶囊”(成药),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等。使其活血破瘀、祛瘀生新。现代药理证明该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方中大黄为君药,对活血破瘀、通络攻下散结止痛等有独特功效。另外该药对胃肠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皮肤病、鱼鳞病、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高黏血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另外,大黄也用于外科常见病如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烫伤、冻疮、手癣、带状疱疹、宫颈糜烂、流行性腮腺腺炎、黄水疮等病,疗效极佳,功效神奇。屡用屡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秋兰.浅析《大黄的功与补》[J].当代医学,2008,14(24):174.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牙髓病的实际治疗作为论述重点,通过对牙髓病的具体成因和有效治疗的分析,以及对在这个过程中的用药的解析,阐述了牙髓病的临床治疗的整个途径,以此为口腔义务工作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牙髓病、细菌感染、消毒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40-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1-01    山药原名薯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而山药名则始见于《本草衍义》[1] 。中国药典1990年版已收载。可见山药之药物古今用为一致,为常用中药品种。其性平味甘,具健脾养胃、补气益阴、止泻涩精作用。  番薯
期刊
[摘要] 在医学界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清楚地了解各种疾病的药物应用的相关情况,从而在了解病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的相关措施,而我们的患者人群中,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处于敏感期的孕产妇,她们正是因为处于身体的特殊时期,易对于药物治疗的危险性也有了明显的升高;而当今的医学界的孕产妇患者中,绝大多数的孕产妇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疾病,因为妊娠期孕产妇的身体内部血流力度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31-02  溃疡病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如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不及时抢救和严密观察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现将2008年6月~2011
期刊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肠梗阻的一些治疗方法以及用药的原则,通过对手术治疗的具体论述以及对一些药物的应用治疗的论述,阐述了肠梗阻治疗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重点,运用这些方法的治疗可以为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提供一些指导方案。以在实践治疗过程中不断完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肠梗阻;镇痛;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 本文以骨伤的镇痛及用药作为研究对象,对骨伤的术后镇痛的论述和用药方面的解析,将有助于在骨伤方面的研究更贴近实际,并在术后镇痛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讨。为骨伤的良好治疗提供部分资料。  关键词:术后镇痛;药物治疗;镇痛模式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8-0
期刊
【摘要】分析静脈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29-03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要达到:“一针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进行介入再通术。结果: 9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双侧阻塞71例.一侧阻塞19例.共有162条输卵管不通,介入术后144条输卵管显影通畅良好,再通率为8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内对71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怀孕35例,达49%,无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6-01    甘草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此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是治疗太阳病变征之痞证的五泻心汤之一。笔者用此方治疗脾胃重伤、虚气上逆的多种疾病,屡获显效。现举数例病案以兹印证。  1 慢性胆囊炎 
期刊
[摘要] 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学教育时,通识教育与中医学专业教育并非完全割裂,运用通识教育进行中医学教育育人的方式,可以较为通俗地表达中医学的抽象和精髓,拓展医学生医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每个学生个人素质获得全面发展。提倡通识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目标的渗透和支撑,而且中医学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维显示它需要学识的全面融会贯通,需要加大通识教育来实现,尤其对在西医学校进行中医学教育具有其特殊价值和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