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黄;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0-02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肝、大肠、胆、心包经。除泻下功能外,还是血证、火证、闭证之要药,具有攻击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解毒、消食等多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皮肤真菌等抑制作用),抗癌(淋巴肉瘤、乳腺癌有抑制作用),杀虫、止痢、降低胆固醇、降糖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大黄新药理作用的认识,其临床用药、防治疾病的范围亦不断扩大,现报道如下:
1 肠梗阻
肠梗阻即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是也。中医称此为“关格”、“肠结”,多见于阳明腑实证,肿瘤或术后肠粘连等。临床表现: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譫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硬拒按、矢气頻转、大便不通、苔黄或腻、脉沉实或滑数。属里、实、热证。治宜泻火通便、荡涤实热、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2g芒硝10g(冲)黄连10g莱菔子15g木香10g元胡10g炙甘草9g,水煎取汁300ml,分两次服(早晚各1次),每日一付(用胃肠减压时可鼻饲给药);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芒硝15g(冲)轻煎生大黄取汁200ml,冲芒硝粉,药温在37-38度之间,保留灌肠1-2小时为宜,一般灌肠3-4小时均能排便。
2 神经性呕吐
呕吐即由胃失和降、气逆冲上所致的病证。询问得知该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呕吐且渐重为主诉,查鋇餐透视及头颅CT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中医称“呕吐”、“反胃”,病机肝气犯胃。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喛气吞酸、大便秘結、胸肋痞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通腑泻火。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厚朴12g柴胡15g香附10g黄芩10g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竹茹10g砂仁5g,水煎取汁量200-300ml,分多次频服。
3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称“喉痈”是肺胃津亏,火热亢盛,胃火上攻所致。临床表现为:口干咽躁、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检查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乏津,微黄,脉滑数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治疗:宣肺利咽,泻火通便,滋阴和胃。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大生地12g麦冬10g玄参10g贝母10g丹皮12g薄荷10g射干10g黄连10g黄芩8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付,分两次服。方中酒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4 应激性胃溃疡
应急性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它引起的大出血和穿孔死亡率很高,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多因肝火犯胃、胃郁积热所致。临床表现:胃脘痛、嘈杂、吐酸、大便潜血阳性、吐血、便血等。
治疗:泻热和胃,收敛止酸。
处方:大黄15g 三七粉10g(冲)白及12g海螵蛸10g川贝母12g元胡10g白芍10g太子参15g 青陈皮各10g炒山药2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方中大黄清热泻下,收敛止血,去腐生肌,调中化积,安和五脏。
5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是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就是手术治疗病死率仍在40~50%。本病属中医“腹痛”、“黄疸”、胁痛“范畴。多因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及情志失畅所致肝郁气滞,脾胃实热而发病。
临床表现:上腹或左上腹部疼痛或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黄疸,肠鸣音减弱,腹硬拒按,甚者出血坏死。
X线检查:左侧胸部有积液,血、尿淀粉酶值升高等。
治疗:疏肝解郁,通腑泻下,清热解毒,化瘀行气。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元参12g枳实10g香附10g黄连10g元胡12g白芍15g柴胡10g 青陈皮各10g 虎杖12g 败酱草20g 当归10g 丹参10g 甘草8g,水煎服,每日一服,分两次。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 芒硝10g(冲)。将生大黄轻煎取汁200ml冲芒硝保留灌肠1~1.5小时,药温为37~38度为宜。方中生大黄、芒硝量大,药效峻猛,灌肠使用能加速缓解症状,加内服煎剂辨证施治,进行全身调理,疗效更佳。
6 腹腔肿瘤
腹腔肿瘤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疾病。中医称“积聚”、“症瘕”。积者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聚者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金匮要略》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腹腔肿瘤包括现代医学的肝脾肿大,胆囊疾患,腹腔各种肿瘤或各种恶性瘤癌肿等,腹腔CR、彩超、CT等检查可确诊。多因情志抑郁、酒食不节、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处方取《金匮要略》中的名方“大黄蟅虫胶囊”(成药),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等。使其活血破瘀、祛瘀生新。现代药理证明该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方中大黄为君药,对活血破瘀、通络攻下散结止痛等有独特功效。另外该药对胃肠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皮肤病、鱼鳞病、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高黏血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另外,大黄也用于外科常见病如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烫伤、冻疮、手癣、带状疱疹、宫颈糜烂、流行性腮腺腺炎、黄水疮等病,疗效极佳,功效神奇。屡用屡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秋兰.浅析《大黄的功与补》[J].当代医学,2008,14(24):174.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0-02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肝、大肠、胆、心包经。除泻下功能外,还是血证、火证、闭证之要药,具有攻击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解毒、消食等多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皮肤真菌等抑制作用),抗癌(淋巴肉瘤、乳腺癌有抑制作用),杀虫、止痢、降低胆固醇、降糖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大黄新药理作用的认识,其临床用药、防治疾病的范围亦不断扩大,现报道如下:
1 肠梗阻
肠梗阻即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是也。中医称此为“关格”、“肠结”,多见于阳明腑实证,肿瘤或术后肠粘连等。临床表现: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譫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硬拒按、矢气頻转、大便不通、苔黄或腻、脉沉实或滑数。属里、实、热证。治宜泻火通便、荡涤实热、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2g芒硝10g(冲)黄连10g莱菔子15g木香10g元胡10g炙甘草9g,水煎取汁300ml,分两次服(早晚各1次),每日一付(用胃肠减压时可鼻饲给药);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芒硝15g(冲)轻煎生大黄取汁200ml,冲芒硝粉,药温在37-38度之间,保留灌肠1-2小时为宜,一般灌肠3-4小时均能排便。
2 神经性呕吐
呕吐即由胃失和降、气逆冲上所致的病证。询问得知该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呕吐且渐重为主诉,查鋇餐透视及头颅CT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中医称“呕吐”、“反胃”,病机肝气犯胃。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喛气吞酸、大便秘結、胸肋痞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通腑泻火。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厚朴12g柴胡15g香附10g黄芩10g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竹茹10g砂仁5g,水煎取汁量200-300ml,分多次频服。
3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称“喉痈”是肺胃津亏,火热亢盛,胃火上攻所致。临床表现为:口干咽躁、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检查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乏津,微黄,脉滑数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治疗:宣肺利咽,泻火通便,滋阴和胃。
处方:酒大黄15g(后下)大生地12g麦冬10g玄参10g贝母10g丹皮12g薄荷10g射干10g黄连10g黄芩8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付,分两次服。方中酒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4 应激性胃溃疡
应急性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它引起的大出血和穿孔死亡率很高,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多因肝火犯胃、胃郁积热所致。临床表现:胃脘痛、嘈杂、吐酸、大便潜血阳性、吐血、便血等。
治疗:泻热和胃,收敛止酸。
处方:大黄15g 三七粉10g(冲)白及12g海螵蛸10g川贝母12g元胡10g白芍10g太子参15g 青陈皮各10g炒山药2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方中大黄清热泻下,收敛止血,去腐生肌,调中化积,安和五脏。
5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是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就是手术治疗病死率仍在40~50%。本病属中医“腹痛”、“黄疸”、胁痛“范畴。多因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及情志失畅所致肝郁气滞,脾胃实热而发病。
临床表现:上腹或左上腹部疼痛或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黄疸,肠鸣音减弱,腹硬拒按,甚者出血坏死。
X线检查:左侧胸部有积液,血、尿淀粉酶值升高等。
治疗:疏肝解郁,通腑泻下,清热解毒,化瘀行气。
内服处方:生大黄15g元参12g枳实10g香附10g黄连10g元胡12g白芍15g柴胡10g 青陈皮各10g 虎杖12g 败酱草20g 当归10g 丹参10g 甘草8g,水煎服,每日一服,分两次。
灌肠处方:生大黄30g 芒硝10g(冲)。将生大黄轻煎取汁200ml冲芒硝保留灌肠1~1.5小时,药温为37~38度为宜。方中生大黄、芒硝量大,药效峻猛,灌肠使用能加速缓解症状,加内服煎剂辨证施治,进行全身调理,疗效更佳。
6 腹腔肿瘤
腹腔肿瘤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疾病。中医称“积聚”、“症瘕”。积者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聚者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金匮要略》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腹腔肿瘤包括现代医学的肝脾肿大,胆囊疾患,腹腔各种肿瘤或各种恶性瘤癌肿等,腹腔CR、彩超、CT等检查可确诊。多因情志抑郁、酒食不节、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处方取《金匮要略》中的名方“大黄蟅虫胶囊”(成药),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等。使其活血破瘀、祛瘀生新。现代药理证明该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方中大黄为君药,对活血破瘀、通络攻下散结止痛等有独特功效。另外该药对胃肠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皮肤病、鱼鳞病、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高黏血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另外,大黄也用于外科常见病如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烫伤、冻疮、手癣、带状疱疹、宫颈糜烂、流行性腮腺腺炎、黄水疮等病,疗效极佳,功效神奇。屡用屡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秋兰.浅析《大黄的功与补》[J].当代医学,2008,14(2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