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作品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从日常教学情况来看,就文本内容而言,学生更喜欢阅读小说,而对于散文的学习,则呈现“敬畏”心理。散文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以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为例,其中就有六年考查的是散文。它们分别为: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5年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恩》,2010年李丽娟的《静流》,2012年甘典江的《母亲的中药铺》,2013年李清明的《牛铃叮当》。高中教材中所选的散文也不在少数,这些散文篇幅一般都不长,均语言优美,抒情性强,且注重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和生活的真情实感。
散文文体特征较模糊,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对作品主旨或情感的把握。尽管散文有诸多分类,但主旨或情感始终是统领全文的“神”,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散文阅读的方法有多种,笔者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认为从分析散文标题入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浓缩,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文章的“眼睛”。散文有“文眼”之说,很多优秀的散文题目其实就是该文的“文眼”。在散文教学中,文章标题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以,教师能合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标题的特点进行研读,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敲开散文大门的“钥匙”,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重视课文标题在散文教学中的价值,是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因“题”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语文阅读教学,其“人文性”的基点就在于“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够创造课堂气氛,紧贴学生情感,进而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课堂导入,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正如于漪老师所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住。”
笔者认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利用题目来巧设导入语是很好的一种做法。文题是文章的极度凝练和高度总结。在众多类型的导入法中,以文章标题导入是最简单也最有实效的一种。通过散文标题来设计教学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标题一次次地叩问、质疑,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之能够主动地探究文章内容。
因“题”导入要关注题眼。题眼是文章题目中关键所在,通常由题目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充当,它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所在。题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钥匙”,是读者了解文章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比如老舍《想北平》一文的题眼即是“想”字,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想”字展开理解,并由此字设计以下两个问题:①作者想北平,为何而想?②作者想北平,是通过什么手法、什么内容来体现这个“想”字的?在品味文趣、领悟特色时,也同样可以围绕“想”字进行。这样就能让学生自然迅速地进入课文。又如《听听那冷雨》一文的教学,笔者抓住文题中“冷”字来做文章,由“冷”字设计导入语:人们都喜欢丝丝滋润的暖雨,而有人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导入,既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对象的特点,又能自然地体会到当雨和冷结合后的那份无助无奈的离愁。这样以标题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就能达到文本、作者、读者三者有效对话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因“题”导入,除围绕题眼展开推敲外,还可以借助标题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展开思考。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标题中的“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是写“荷塘”还是写“月色”,作者凸显的重点是什么呢?通过对课题的推敲,学生对该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踏上阅读探究之旅。
二、审“题”初读,理清文章脉络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捕捉很多信息:描写的对象,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如果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标题入手,初读题目,理清文章脉络。
很多散文的题目体现文章的思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众多读者熟知,标题“背影”贯穿全文,充当线索,表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钻研题目,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分析标题来寻找文章思路的方法有很多,如对散文的题目进行分解就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散文的标题大多言简意赅,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如果能够对其合理分解,其中的奥妙就会呈现出来。同样作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不难发现,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并列名词,即“荷塘”和“月色”,这两个内容应该是作者阐述的重点,以此作为分析文章内容的契机,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后,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题目具有可扩展性,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有效扩展,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逐步深入,从而更快更好地去了解文章思路。如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西地平线上的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补足题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会对西地平线上的日出有较深的印象,而文章提及的三次日出恰恰就是该文一条明晰的主线。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类型中,散文时常会出现在其中。在对散文考查的各类题型中,对标题的考查并不少见,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7题: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愁,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很显然,这道题目是对文章标题的考查。2009年高考湖北卷中选了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一文,考题中有这样一道: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作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这些题目的考查都触及文章标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散文教学中,以标题为线索的文章不少,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深入解读,就会在探究中有效地把握散文的“形”与“神”。 三、循“题”设问,架构教学流程
散文阅读教学属于文学作品鉴赏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类。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洗练,形散神聚,这既给散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不小的难度。散文教学从哪里下手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标题,巧设“主问题”,给教学一个有效的预设,这会极大地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这样的提问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从而将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牵引机,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内容精练,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极度概括,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散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灵魂的再现,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所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设计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学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文,笔者就尝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是“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归到哪里去?为何要归去?又是怎样写归去?这个问题包含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由该思路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作者看来,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总共记述了他几件事?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在仔细阅读文本后,得出结论: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行为、性格、重感情几个方面写金岳霖先生,他是一个“有趣” 的人。(此环节中,笔者进一步追问:金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写方面?通过师生合作得出答案:独特的外貌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独特的理解、对友情独特的表达、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文章总共记述与之相关的七件事情:外貌,上课的开场白,上课的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与小孩的交往,了解社会。通过文章标题来设计教学“主问题”,简化了教学程序,深化了教学内容,不啻为散文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
四、借“题”发挥,拓展语言训练
散文作品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是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训练双基。课文的标题可以作为教学的开始,也可以是教学之后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这篇散文哲理性强,抒情味十足。文章的题目含蓄蕴藉,是散文中难得的好题目。虽然是自读篇目,但鉴于每一届学生有许多人对该文非常喜欢,笔者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要求学生同样也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题,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记录最美的回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获得很大的收益,有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自小就在乡村长大,那里有我最早的记忆,所有的证据都已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不管我以后将身处何方,童年的乡村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化用名家的语言,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小题”还需“大做”,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章题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题目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自觉去钻研、探讨文章的内容;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线脉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巧设“主问题”来“导演”课堂;从题目入手,学会拟题和分析文章的技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文章的标题不容忽视,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课文标题入手,善于用慧眼发现标题的佳妙处,深入探究课文标题的教学功能,相信此类做法定能使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呈现另一番景象。
参考资料:
1.章林华《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2.许燕审《美视觉下的高中散文教学》,《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3.陈果安等《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
4.窦银强 《高考散文高效复习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
散文文体特征较模糊,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对作品主旨或情感的把握。尽管散文有诸多分类,但主旨或情感始终是统领全文的“神”,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散文阅读的方法有多种,笔者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认为从分析散文标题入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浓缩,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文章的“眼睛”。散文有“文眼”之说,很多优秀的散文题目其实就是该文的“文眼”。在散文教学中,文章标题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以,教师能合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标题的特点进行研读,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敲开散文大门的“钥匙”,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重视课文标题在散文教学中的价值,是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因“题”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语文阅读教学,其“人文性”的基点就在于“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够创造课堂气氛,紧贴学生情感,进而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课堂导入,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正如于漪老师所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住。”
笔者认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利用题目来巧设导入语是很好的一种做法。文题是文章的极度凝练和高度总结。在众多类型的导入法中,以文章标题导入是最简单也最有实效的一种。通过散文标题来设计教学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标题一次次地叩问、质疑,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之能够主动地探究文章内容。
因“题”导入要关注题眼。题眼是文章题目中关键所在,通常由题目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充当,它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所在。题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钥匙”,是读者了解文章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比如老舍《想北平》一文的题眼即是“想”字,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想”字展开理解,并由此字设计以下两个问题:①作者想北平,为何而想?②作者想北平,是通过什么手法、什么内容来体现这个“想”字的?在品味文趣、领悟特色时,也同样可以围绕“想”字进行。这样就能让学生自然迅速地进入课文。又如《听听那冷雨》一文的教学,笔者抓住文题中“冷”字来做文章,由“冷”字设计导入语:人们都喜欢丝丝滋润的暖雨,而有人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导入,既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对象的特点,又能自然地体会到当雨和冷结合后的那份无助无奈的离愁。这样以标题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就能达到文本、作者、读者三者有效对话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因“题”导入,除围绕题眼展开推敲外,还可以借助标题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展开思考。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标题中的“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是写“荷塘”还是写“月色”,作者凸显的重点是什么呢?通过对课题的推敲,学生对该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踏上阅读探究之旅。
二、审“题”初读,理清文章脉络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捕捉很多信息:描写的对象,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如果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标题入手,初读题目,理清文章脉络。
很多散文的题目体现文章的思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众多读者熟知,标题“背影”贯穿全文,充当线索,表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钻研题目,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分析标题来寻找文章思路的方法有很多,如对散文的题目进行分解就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散文的标题大多言简意赅,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如果能够对其合理分解,其中的奥妙就会呈现出来。同样作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不难发现,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并列名词,即“荷塘”和“月色”,这两个内容应该是作者阐述的重点,以此作为分析文章内容的契机,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后,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题目具有可扩展性,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有效扩展,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逐步深入,从而更快更好地去了解文章思路。如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西地平线上的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补足题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会对西地平线上的日出有较深的印象,而文章提及的三次日出恰恰就是该文一条明晰的主线。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类型中,散文时常会出现在其中。在对散文考查的各类题型中,对标题的考查并不少见,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7题: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愁,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很显然,这道题目是对文章标题的考查。2009年高考湖北卷中选了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一文,考题中有这样一道: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作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这些题目的考查都触及文章标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散文教学中,以标题为线索的文章不少,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深入解读,就会在探究中有效地把握散文的“形”与“神”。 三、循“题”设问,架构教学流程
散文阅读教学属于文学作品鉴赏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类。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洗练,形散神聚,这既给散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不小的难度。散文教学从哪里下手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标题,巧设“主问题”,给教学一个有效的预设,这会极大地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这样的提问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从而将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牵引机,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内容精练,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极度概括,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散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灵魂的再现,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所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设计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学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文,笔者就尝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是“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归到哪里去?为何要归去?又是怎样写归去?这个问题包含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由该思路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作者看来,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总共记述了他几件事?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在仔细阅读文本后,得出结论: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行为、性格、重感情几个方面写金岳霖先生,他是一个“有趣” 的人。(此环节中,笔者进一步追问:金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写方面?通过师生合作得出答案:独特的外貌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独特的理解、对友情独特的表达、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文章总共记述与之相关的七件事情:外貌,上课的开场白,上课的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与小孩的交往,了解社会。通过文章标题来设计教学“主问题”,简化了教学程序,深化了教学内容,不啻为散文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
四、借“题”发挥,拓展语言训练
散文作品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是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训练双基。课文的标题可以作为教学的开始,也可以是教学之后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这篇散文哲理性强,抒情味十足。文章的题目含蓄蕴藉,是散文中难得的好题目。虽然是自读篇目,但鉴于每一届学生有许多人对该文非常喜欢,笔者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要求学生同样也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题,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记录最美的回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获得很大的收益,有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自小就在乡村长大,那里有我最早的记忆,所有的证据都已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不管我以后将身处何方,童年的乡村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化用名家的语言,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小题”还需“大做”,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章题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题目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自觉去钻研、探讨文章的内容;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线脉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巧设“主问题”来“导演”课堂;从题目入手,学会拟题和分析文章的技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文章的标题不容忽视,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课文标题入手,善于用慧眼发现标题的佳妙处,深入探究课文标题的教学功能,相信此类做法定能使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呈现另一番景象。
参考资料:
1.章林华《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2.许燕审《美视觉下的高中散文教学》,《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3.陈果安等《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
4.窦银强 《高考散文高效复习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