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也需“大做”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c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作品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从日常教学情况来看,就文本内容而言,学生更喜欢阅读小说,而对于散文的学习,则呈现“敬畏”心理。散文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以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为例,其中就有六年考查的是散文。它们分别为: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5年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恩》,2010年李丽娟的《静流》,2012年甘典江的《母亲的中药铺》,2013年李清明的《牛铃叮当》。高中教材中所选的散文也不在少数,这些散文篇幅一般都不长,均语言优美,抒情性强,且注重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和生活的真情实感。
  散文文体特征较模糊,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对作品主旨或情感的把握。尽管散文有诸多分类,但主旨或情感始终是统领全文的“神”,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散文阅读的方法有多种,笔者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认为从分析散文标题入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浓缩,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文章的“眼睛”。散文有“文眼”之说,很多优秀的散文题目其实就是该文的“文眼”。在散文教学中,文章标题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以,教师能合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标题的特点进行研读,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敲开散文大门的“钥匙”,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重视课文标题在散文教学中的价值,是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因“题”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语文阅读教学,其“人文性”的基点就在于“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够创造课堂气氛,紧贴学生情感,进而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课堂导入,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正如于漪老师所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住。”
  笔者认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利用题目来巧设导入语是很好的一种做法。文题是文章的极度凝练和高度总结。在众多类型的导入法中,以文章标题导入是最简单也最有实效的一种。通过散文标题来设计教学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标题一次次地叩问、质疑,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之能够主动地探究文章内容。
  因“题”导入要关注题眼。题眼是文章题目中关键所在,通常由题目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充当,它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所在。题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钥匙”,是读者了解文章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比如老舍《想北平》一文的题眼即是“想”字,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想”字展开理解,并由此字设计以下两个问题:①作者想北平,为何而想?②作者想北平,是通过什么手法、什么内容来体现这个“想”字的?在品味文趣、领悟特色时,也同样可以围绕“想”字进行。这样就能让学生自然迅速地进入课文。又如《听听那冷雨》一文的教学,笔者抓住文题中“冷”字来做文章,由“冷”字设计导入语:人们都喜欢丝丝滋润的暖雨,而有人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导入,既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对象的特点,又能自然地体会到当雨和冷结合后的那份无助无奈的离愁。这样以标题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就能达到文本、作者、读者三者有效对话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因“题”导入,除围绕题眼展开推敲外,还可以借助标题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展开思考。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标题中的“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是写“荷塘”还是写“月色”,作者凸显的重点是什么呢?通过对课题的推敲,学生对该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踏上阅读探究之旅。
  二、审“题”初读,理清文章脉络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捕捉很多信息:描写的对象,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如果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标题入手,初读题目,理清文章脉络。
  很多散文的题目体现文章的思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众多读者熟知,标题“背影”贯穿全文,充当线索,表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钻研题目,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分析标题来寻找文章思路的方法有很多,如对散文的题目进行分解就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散文的标题大多言简意赅,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如果能够对其合理分解,其中的奥妙就会呈现出来。同样作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不难发现,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并列名词,即“荷塘”和“月色”,这两个内容应该是作者阐述的重点,以此作为分析文章内容的契机,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后,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题目具有可扩展性,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有效扩展,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逐步深入,从而更快更好地去了解文章思路。如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西地平线上的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补足题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会对西地平线上的日出有较深的印象,而文章提及的三次日出恰恰就是该文一条明晰的主线。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类型中,散文时常会出现在其中。在对散文考查的各类题型中,对标题的考查并不少见,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7题: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愁,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很显然,这道题目是对文章标题的考查。2009年高考湖北卷中选了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一文,考题中有这样一道: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作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这些题目的考查都触及文章标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散文教学中,以标题为线索的文章不少,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深入解读,就会在探究中有效地把握散文的“形”与“神”。   三、循“题”设问,架构教学流程
  散文阅读教学属于文学作品鉴赏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类。散文题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洗练,形散神聚,这既给散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不小的难度。散文教学从哪里下手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标题,巧设“主问题”,给教学一个有效的预设,这会极大地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这样的提问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从而将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牵引机,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内容精练,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极度概括,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散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灵魂的再现,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所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设计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学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文,笔者就尝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是“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归到哪里去?为何要归去?又是怎样写归去?这个问题包含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由该思路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在作者看来,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总共记述了他几件事?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在仔细阅读文本后,得出结论: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行为、性格、重感情几个方面写金岳霖先生,他是一个“有趣” 的人。(此环节中,笔者进一步追问:金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写方面?通过师生合作得出答案:独特的外貌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专业独特的理解、对友情独特的表达、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文章总共记述与之相关的七件事情:外貌,上课的开场白,上课的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与小孩的交往,了解社会。通过文章标题来设计教学“主问题”,简化了教学程序,深化了教学内容,不啻为散文阅读教学的一条捷径。
  四、借“题”发挥,拓展语言训练
  散文作品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是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训练双基。课文的标题可以作为教学的开始,也可以是教学之后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这篇散文哲理性强,抒情味十足。文章的题目含蓄蕴藉,是散文中难得的好题目。虽然是自读篇目,但鉴于每一届学生有许多人对该文非常喜欢,笔者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要求学生同样也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题,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记录最美的回忆。很多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获得很大的收益,有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自小就在乡村长大,那里有我最早的记忆,所有的证据都已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不管我以后将身处何方,童年的乡村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化用名家的语言,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小题”还需“大做”,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章题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题目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自觉去钻研、探讨文章的内容;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线脉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巧设“主问题”来“导演”课堂;从题目入手,学会拟题和分析文章的技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文章的标题不容忽视,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课文标题入手,善于用慧眼发现标题的佳妙处,深入探究课文标题的教学功能,相信此类做法定能使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呈现另一番景象。
  参考资料:
  1.章林华《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2.许燕审《美视觉下的高中散文教学》,《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3.陈果安等《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
  4.窦银强 《高考散文高效复习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还要让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根据实际英语教学情况,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文化魅力,拓宽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甚至沉溺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氛围中难以自拔,渐渐弱化了对中国传统
一年一度的百花奖教学竞赛是我们青年教师竞争、学习、成长的舞台。在教学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探究文本,分析学情,揣摩语言,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在课堂实践中学会尊重学生、尊重自主、尊重规律。  《紫藤萝瀑布》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执教的两位老师对文本的开掘都从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入手,逐渐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获知文本背后传达的正能量: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投入全新的生活。但
初听到“以读代讲”,我困惑不已,教师可以不用讲,只让学生读,就能成一堂课?在江苏省通州区实验中学听了几节同题异构课之后,我不禁暗笑自己太“迂”,这几节课让我对“以读代讲”有了新的认识。“以读代讲”的提出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设定了新的高度。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以读代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一、以读促读,书声琅琅  1.以教师的读促学生的读  《义务教育
目前,观察占据着我们教学课时半壁江山的阅读课,教师往往以“粗略的文本信息梳理→详尽的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主导,学生思维也往往以“理解”“识记”为主,而“分析”“对比”“评判”等高层次思维活动较少。教师的“阅读”替代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学生懒于思考﹑质疑,宁可相信教师和教材的权威,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质疑能力,甚至没了自己的观点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惰性,认为这些问题老师会讲,用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课是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起始课。本节的内容是继等量关系之后,继续学习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另一关系——不等关系。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不等关系与等量关系一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等关系是建立不等式、掌握不等式性质及解法的基础,也是后续整体构建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基石。因此,本节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教学内容解
[摘 要:美术教育是促进我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无疑担负起了更重的使命、无疑凝聚了更多人的期望,因此,强化美术教育、创新美术教育是必然的结果。在实现该目标的道路上,促成设计思维导向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已然是众望所归。基于此,我们就针对设计思维导向融入高中美术教学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进一步阐述两者融合的办法,希望可以让美术教师、高中生受益匪浅。  关键词: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基于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语文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在培养学生深厚的语文素养上下功夫,出实招,还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尤其要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是戏剧,古有关汉卿《窦娥冤》,今有曹禺《雷雨》,外有莎翁巨作《哈姆雷特》,可谓古今中外名剧荟萃,历届学子见之每每心驰神往,满怀期待,总觉在此当会遇见别样的风光。而在现实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么涛声依舊,与小说、散文教学一样,只注重文本鉴赏;要么标新立异,将相关影视作品逐一放映一遍了事;要么直接充当“戏剧导游”的角色,一节课带学生“游”完一个单元;更有甚者,因不得其门而入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通常由叙述人称决定。传统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叙述者可以无所不知和毫无阻碍地讲述故事。他可以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地点,可以从各个方面观察人物的生活,还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第二人称是一种极少见的叙述视角,“你”不再是古典小说中的“各位看官”,不再是作者期待的对话者,而是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给读者全新的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文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各级升学考试中,作文分占的比重就非常大,几乎是半壁江山。而学生作文分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影响他们的升学情况。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