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的血液,使学校教育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更具人性化。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对新教材的认识及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课程资源不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究竟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恰当的态度﹑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例如教材中设立了“金钥匙”专栏,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生动活泼地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以启示和指导,非常受小学生欢迎。而我在进行这些教学时把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林语堂的“故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书”适时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读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文化积累”与“心灵感悟”
教材里面的文字犹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洗涤着孩子们的灵魂,让学生明白“花缺伤难缀,珍重草青青”,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三思而后行。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一套教材有了好的编写思路,成功与否关键在它的选文。北师大教材选文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读、写要求的同时,加强课文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选文还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人类、环境、合作、多元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符合时代精神,在民族文化和世界进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体现得很好。例如:传统课文《小小的船》《田忌赛马》《晏子使楚》;最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太阳》《礼物》;引进港台、外国语文课本 《学写字》 《马拉松》 《“三颗纽扣”的房子》……我在教学完《月迹》一文时,重温“月亮进来了”一句时拓展了李白的《静夜思》,在说到月亮“满圆却慢慢又亏了”回顾了《月食》的故事,在说到嫦娥时讲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当我们发现“小河里有一个月亮时” ,《猴子捞月》的故事又跳了出来。我注重文字细节的教学,相信“开卷有益”,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重积累的同时不忽略对细节的感悟。
三、以“主题单元”为载体进行“主题教学”
现在教材中有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特别是以实践活动带动语文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语文天地”的设置,从巩固课内到课外延伸,打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主题单元,使学生的模仿性提高了,也让孩子的思维“朵朵奇葩”齐开放。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当中的“边角料”,并把它有机整合,串成精美的艺术品。
“主题单元”也让孩子们的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了起来,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收获”这一单元,在“日积月累”中充分让学生把和“收获”有关的词语、古诗词及俗语谚语等积累起来,并陈列了多种体裁的和“收获”有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读、去悟,为接下来他们自己的写作埋下伏笔。此外,在作文题目上也体现了开放性,提供几个题目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点进行选择,真正做到“景由身边随手取,情从心底自然生”。
四、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的扮演
通过学习,我感觉自己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对于教材,我更多的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学习语文的一种资源,大胆调整教材内容和进度。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语文教材中《书本里的蚂蚁》(三年级下册)一课提到的《小小的书橱》也搬进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为了更好地衔接“学”与“练”,我便把各单元“语文天地”的练习活动灵活调整到课文学习之中,而不墨守成规地使练习总是在讲完课文之后。
我相信,好的教学在于把课程资源挖掘到最充分。要想教学达到高的境界,自己就应该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并把这种经验融入下一次教学过程。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向“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努力,让我们的课堂能随处生景、行云流水,在课堂花园的每条小径上欣赏到意想不到的风景。◆(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朱坊乡红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恰当的态度﹑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例如教材中设立了“金钥匙”专栏,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生动活泼地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以启示和指导,非常受小学生欢迎。而我在进行这些教学时把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林语堂的“故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书”适时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读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文化积累”与“心灵感悟”
教材里面的文字犹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洗涤着孩子们的灵魂,让学生明白“花缺伤难缀,珍重草青青”,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三思而后行。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一套教材有了好的编写思路,成功与否关键在它的选文。北师大教材选文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读、写要求的同时,加强课文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选文还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人类、环境、合作、多元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符合时代精神,在民族文化和世界进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体现得很好。例如:传统课文《小小的船》《田忌赛马》《晏子使楚》;最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太阳》《礼物》;引进港台、外国语文课本 《学写字》 《马拉松》 《“三颗纽扣”的房子》……我在教学完《月迹》一文时,重温“月亮进来了”一句时拓展了李白的《静夜思》,在说到月亮“满圆却慢慢又亏了”回顾了《月食》的故事,在说到嫦娥时讲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当我们发现“小河里有一个月亮时” ,《猴子捞月》的故事又跳了出来。我注重文字细节的教学,相信“开卷有益”,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重积累的同时不忽略对细节的感悟。
三、以“主题单元”为载体进行“主题教学”
现在教材中有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特别是以实践活动带动语文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语文天地”的设置,从巩固课内到课外延伸,打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主题单元,使学生的模仿性提高了,也让孩子的思维“朵朵奇葩”齐开放。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当中的“边角料”,并把它有机整合,串成精美的艺术品。
“主题单元”也让孩子们的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了起来,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收获”这一单元,在“日积月累”中充分让学生把和“收获”有关的词语、古诗词及俗语谚语等积累起来,并陈列了多种体裁的和“收获”有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读、去悟,为接下来他们自己的写作埋下伏笔。此外,在作文题目上也体现了开放性,提供几个题目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点进行选择,真正做到“景由身边随手取,情从心底自然生”。
四、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的扮演
通过学习,我感觉自己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对于教材,我更多的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学习语文的一种资源,大胆调整教材内容和进度。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语文教材中《书本里的蚂蚁》(三年级下册)一课提到的《小小的书橱》也搬进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为了更好地衔接“学”与“练”,我便把各单元“语文天地”的练习活动灵活调整到课文学习之中,而不墨守成规地使练习总是在讲完课文之后。
我相信,好的教学在于把课程资源挖掘到最充分。要想教学达到高的境界,自己就应该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并把这种经验融入下一次教学过程。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向“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努力,让我们的课堂能随处生景、行云流水,在课堂花园的每条小径上欣赏到意想不到的风景。◆(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朱坊乡红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