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實过程中认为核心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对知识领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认知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学生持久地对化学充满了求知欲。注重从化学教学体系中“物”——化学科学,“人”——化学家、化学教师,“己”——学习者自身,“特殊事物”——个性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四大情感源中挖掘线索,发挥情感效应,以情感为“舵手”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教育;化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来取代传统的教学目标成为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在高中新课程的教与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三维目标以动态的方式有机结合,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确定正确的价值观,由此产生更积极的情绪进一步继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中我认为核心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学生持久地对化学充满了求知欲,以情感为舵手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必然性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情感对知识领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认知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制约或促进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在新课程化学学习中情感的作用尤为凸显。
(1)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一味地听取、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知识,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学生只有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时才会参与其中。
(2)化学学习中经常需要学生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理、探究;用形象化的思维去假设、论证;用超强的想象力思考分子、原子、离子如何碰撞、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用非凡的记忆力去牢记形形色色物质的形态特质,化学反应,统一规律中的反常情况,学好化学实属不易。因此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化学知识。
(3)随着移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昔日相比学生接受着更多的信息,思想被多元文化冲击并同化着,思考力在增强,比以往的学生更富有个性和决断力,对老师唯命是从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因此也必须抓住情感教育让学生由内在地认同化学的价值,喜欢化学课,来达到学好化学的目的。
二、以情感为“舵手”引领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策略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感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化学教学中在设计知识技能主线和方法过程的同时要确定一条情感主线,注重从化学教学体系中“物”——化学科学,“人”——化学家、化学教师,己——学习者自身,特殊事物——个性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四大情感源中挖掘线索,发挥情感效应,获得积极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持久地热爱学习化学的情绪,由内而外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1.以对化学科学的追崇感,引领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现实意义时,能够学以致用时,将会产生乐学的情绪。在落实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引入对化学本质的教育,介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化学的作用与价值,现代生活中身边的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体会化学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追崇感,于是产生了学习化学的需要,引领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氮的固定时让学生了解合成氨工业解决了中国这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意义非凡;在学习金属材料时了解合金优越性能在工业领域、医疗、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知识时感受到人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驾驭自然力,让一切皆有可能,让新能源的开发成为现实;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法和物质结构理论后让学生惊叹地发现身边推陈出新的种种高科技材料都要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学习了化学学生知道钢铁为什么会生锈,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食物为什么需要低温保存,装饰材料上的镀层从何而来等等,如此高大上的科学让学生如何不崇拜地追求!
2.以对化学家和化学教师的认同感,引领学生迎难而上学习化学
学生在化学中会接触两个重要的人,一个是具有榜样作用的化学家,一个是陪伴学习与启迪智慧的化学老师,当这两个人的行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便会产生强大动力,迎难而上地学习。因此,其一要抓住每一次化学史教育的机会,如凯库勒研究苯的结构过程,探索高炉炼铁之谜,元素发现的历史,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化学家的每一次成功,都与他们的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的品质有关从而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在探索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其二,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首先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其次,师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课上课下都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对学生的指导是全方位零距离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是既敬又爱,便会克服重重困难把化学这门课学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尔·戈尔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在寻求三维目标统一的同时抓住情感教育的主线,以促成学生乐学、勤学,在有效的化学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才得以掌握,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过程,最终才能真正落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亚囡,邹建新.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
[2]汪晓军,马宏佳.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教育, 2003.3
[3]王伟群.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 化学教学, 2002.1
[4]《教育心理学》胡振开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教育;化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来取代传统的教学目标成为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在高中新课程的教与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三维目标以动态的方式有机结合,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确定正确的价值观,由此产生更积极的情绪进一步继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中我认为核心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学生持久地对化学充满了求知欲,以情感为舵手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必然性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情感对知识领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认知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制约或促进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在新课程化学学习中情感的作用尤为凸显。
(1)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一味地听取、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知识,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学生只有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时才会参与其中。
(2)化学学习中经常需要学生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理、探究;用形象化的思维去假设、论证;用超强的想象力思考分子、原子、离子如何碰撞、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用非凡的记忆力去牢记形形色色物质的形态特质,化学反应,统一规律中的反常情况,学好化学实属不易。因此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化学知识。
(3)随着移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昔日相比学生接受着更多的信息,思想被多元文化冲击并同化着,思考力在增强,比以往的学生更富有个性和决断力,对老师唯命是从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因此也必须抓住情感教育让学生由内在地认同化学的价值,喜欢化学课,来达到学好化学的目的。
二、以情感为“舵手”引领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策略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感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化学教学中在设计知识技能主线和方法过程的同时要确定一条情感主线,注重从化学教学体系中“物”——化学科学,“人”——化学家、化学教师,己——学习者自身,特殊事物——个性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四大情感源中挖掘线索,发挥情感效应,获得积极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持久地热爱学习化学的情绪,由内而外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1.以对化学科学的追崇感,引领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现实意义时,能够学以致用时,将会产生乐学的情绪。在落实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引入对化学本质的教育,介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化学的作用与价值,现代生活中身边的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体会化学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追崇感,于是产生了学习化学的需要,引领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氮的固定时让学生了解合成氨工业解决了中国这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意义非凡;在学习金属材料时了解合金优越性能在工业领域、医疗、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知识时感受到人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驾驭自然力,让一切皆有可能,让新能源的开发成为现实;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法和物质结构理论后让学生惊叹地发现身边推陈出新的种种高科技材料都要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学习了化学学生知道钢铁为什么会生锈,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食物为什么需要低温保存,装饰材料上的镀层从何而来等等,如此高大上的科学让学生如何不崇拜地追求!
2.以对化学家和化学教师的认同感,引领学生迎难而上学习化学
学生在化学中会接触两个重要的人,一个是具有榜样作用的化学家,一个是陪伴学习与启迪智慧的化学老师,当这两个人的行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便会产生强大动力,迎难而上地学习。因此,其一要抓住每一次化学史教育的机会,如凯库勒研究苯的结构过程,探索高炉炼铁之谜,元素发现的历史,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化学家的每一次成功,都与他们的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的品质有关从而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在探索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其二,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首先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其次,师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课上课下都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对学生的指导是全方位零距离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是既敬又爱,便会克服重重困难把化学这门课学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尔·戈尔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在寻求三维目标统一的同时抓住情感教育的主线,以促成学生乐学、勤学,在有效的化学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才得以掌握,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过程,最终才能真正落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亚囡,邹建新.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
[2]汪晓军,马宏佳.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教育, 2003.3
[3]王伟群.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 化学教学, 2002.1
[4]《教育心理学》胡振开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