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的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在市新华书店读过《武凤霞讲语文》这本书,这是我和这位著名特级教师的“初次相识”。当时我想象当中的武老师应该是端庄严谨的老教师,但在安徽行政学院一见,让我眼前一亮。武老师年轻时尚,飘逸的秀发披散在双肩,粉红色的方框眼镜,和蔼可亲的微笑,那么具有亲和力,玫瑰色的羽绒小袄,让人可以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气息,圆润甜美的嗓音一出口就使整个课堂充满魅力。这天上午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诗词《渔歌子》教学以及她作的报告《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我和几位同事赶到会场的时候,报告厅里已经坐满了人,我拿着票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坐下。武凤霞老师在台上进行课前的导入工作,因为我今年刚刚申请了一个与古诗词教学有关的课题,所以对这节诗词教学课格外感兴趣。我用心地听着,不愿错过一点一滴的教学细节,希望有所借鉴。听了武凤霞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课堂如行云流水,确实精彩,不愧是名家,我自愧不如。她的语速不紧不慢,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声音富有磁性,与孩子们的交流富有亲和力,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课前铺垫,自然流畅
  武老师的课如春风细雨,传递着关爱,让语文课充满着激情与温馨。借班上课经常要使用“课前谈话”,武老师的课也不例外,从课前谈话开始就传递着一种关爱,她的谈话不仅创设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为课堂的预设生成做好了铺垫。武凤霞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些词语,如“碧绿、桃红、莺歌燕舞、山清水秀、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等,一看这些词语,便知道和《渔歌子》的意境和内容相关,让孩子们在几分钟内默记这些词语,然后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这一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是孩子们记住了不少优美词语。然后导入新课,奖励学生听一首歌曲,让大家看视频,欣赏歌曲。歌曲的前四句便是《渔歌子》全词。视频画面很美,因为多媒体没有声音,武老师便自己用不太悠扬的声音演唱,但是孩子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武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这首词,问大家:“诗词言志,这首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孩子们罗列了一系列事物名称。武老师又适时让学生做了一个填空题:( )西塞山,( )的白鹭,( )的桃花,( )箬笠,( )细雨……此时武老师课前让孩子识记的那些词语,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课前的精心铺垫,在这里既保证了课堂流程的进行,又促使孩子们积累了词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以读代讲,体味意境
  武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感情充沛,语音甜美清亮,富有磁性,语言表达生动准确,如江南如丝的细雨。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特别用心,课堂上对于这首词的意思几乎没有一句解释,或以读代讲,读中品味;或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诗词中那些简单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大脑中,使她的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武老师还进行了拓展,出示了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她把《秋思》与《渔歌子》摆在一起作了比较。学生在武老师的追问下,基本上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孤寂的情感。通过拓展其他诗词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渔歌子》的意境,了解诗人张志和的内心世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精心的、巧妙的,富有新意。由此很自然地导入了诗词背景和作者的介绍,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的意境,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词,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引入吟诵,返璞归真
  武老师的课堂吟诵的引入,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备感新鲜。她根据古代格律诗词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特点来吟诵,再现了古人古色古香吟诵诗词的方式。武老师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吟诵时的抑扬顿挫,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去读古诗,读出词的味道。通过“吟诵”不断打开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也体会出了诗词的意境,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江南美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身心被彻底解放,他们心灵敞开,情感激荡,想象驰骋,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四、鼓励语言,充满魅力
  在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离不开老师恰当而富有魅力的评价语言。课堂上武老师用她那充满磁性的语言,一次次让孩子展示精彩。在武凤霞老师的课堂中,常听到“你真了不起”“你提的意见很好”“你的答案我都没有想到” “太棒了” “我听到了你精彩的回答”“真厉害”等评价语。一个女孩子朗读《渔歌子》时声情并茂,武老师说:“为什么她读得这么好?我发现,她读的时候笑眯眯的,表情来了,语气也就来了。”老师的话语还没有结束,孩子们便都学着她的样子用心用情地朗读这首词。一个好老师,如果心中没有学生,哪来那么多如春风拂面、自然而亲切的语言啊!
  优秀教师的课堂总会不断地出新,他总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虽然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武老师那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孩子们自信十足、神采飞扬的笑脸,却不断地在我的眼前浮现。武老师的教学大智、对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在不断地思索着。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化底蕴,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其他文献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挖掘出“这一篇”的独特来呢?现在我们都知道,教师需要以两种身份去解读教材。首先,当然是以读者身份对文本进行理解和鉴赏,这是不可绕过的基础。接着,还必须以一种语文教师的专业眼光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这是决定课文能否教好的关键。接下来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将一篇课文放入整个教材序列中进行观照,联系学生发展的前状态和潜状态,为他们在“这一篇”的学
【设计初想】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打猎归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不足400字,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章以“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四者的交锋,将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我”打猎回来,猎狗发现了被狂风吹落的小麻雀并想要攻击它,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最后猎狗吓得退缩,“我”感动地唤回猎狗。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习
温儒敏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太热闹,太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这是不利于语文素养提升的。”他还强调“语文课堂媒体滥用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说到底,语文教学就应该尊重语文学科的规律,围绕“语言”这一核心要素,采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和写写等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静心阅读、自主阅读、自由阅读的空间,培养他们精練的多义的语言感觉,加强他们对于祖国语言文化的
绘本简介:  弟弟弟在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份他喜欢的玩具礼物—“幻想号”潜水艇。没想到这个玩具不但会说话、会变大缩小,最后还变成了真正的潜水艇。弟弟弟成了潜水艇的船长,他和他的同学小草莓一起驾驶潜水艇去远行,在海底经历了一系列的奇遇,救助了被捕杀的蓝鲸,制止了由火山喷发引起的战争……  阅读心得  阅读推广人  王伟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关小学  因为世界的精彩,我们选择了人生;为了领略人生的波澜和
在一个节目中我偶然听到: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在世界各地与法国大餐齐名,甚至不少人认为,粤菜是中国在海外的代表菜系……  头脑里快速地搜索着印象中的粤菜馆,但不论我如何回忆,满脑子却都是湘菜、川菜的影子。几乎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是酸菜鱼、水煮肉片、麻辣烫、火锅……  粤菜与湘菜,一个火在国外,一个热遍国内,除了文化上的差异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吗?为什么在国外的“中国大餐”,  在国
课前积累  (师生读名言警句)  一、文体引入,明晰结构  师:你们发现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  生:勤学好问。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勤学好问有关,  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有没有发现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与这篇课文类似呀?  生:我们学过的《谈礼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与这篇类似。  师:我们管这些课文叫说理文。跟老师一起写下它的文体特征。
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这也为学校和教师留下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决策人和创建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只有合理和有效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其成为一种教育的财富。系统理论还告诉我们,在合理的重组过程中,各要素所产生的作用将远大于最初要素的效果,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也适用。  目前,我国推行的统编本教材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以
伊卫林说,叶轮机械虽已应用多年却依然生机勃勃,并仍将长期作为众多动力机械核心部件或单独装置存在。  它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生成、转换及消耗过程中,不可或缺。从最早农业文明时期解放人力、畜力的水车,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轮机,再到现今陆、海、空、天皆广泛使用的燃气轮机,叶轮机械的性能水平始终是衡量国家科技、工业、国防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对有着多年从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工作经验的伊卫林来说,术业
【教学内容】  乡土童谣创编(三年级)  【设计理念】  一方山水,独有一方风情,乡土文学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其景物的地域性、风俗的独特性、人物的乡土性等特点,更易缩短距离,产生亲和力,更易激发乡土情感,让写作成为儿童快乐的生命表白和交流,为儿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底子。  【习作目标】  1.感受乡土童谣魅力,激发喜爱童谣之情。  2.初步运用童谣创编方法,尝试童谣创编。  3
《桥》这篇文章的语言看似简单,但含义深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做到“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简约充实,教学环节简化朴实,学习基本功练得扎实”,需要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现教  学的特色。我在《桥》一文的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一、从课文整体入手,巧搭“支架”,练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三组词语(山洪、老汉、桥),按 “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