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官场际遇,职场风云。行走其间,或喜或悲,或爱或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古到今,有的人扬眉吐气,有的人顺眼低眉。有的人志得意满,有的人坎坷連连。面对种种境遇,法家以法治国,用威严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儒家很早就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在我们无路可走时,也可以去道家那里找寻出路。孔子老子等圣人站在人类的最高处,给不同境遇的人以智慧的引领。
人来到尘世间,怎么能白纸一样地来,再白纸一样地消失?短短的人生岁月,无数的春夏秋冬,写满了不一样深度的喜怒哀乐。厚重的人类历史,也不过是人的历史。光耀史册的人物,也都绕不开“心态与境遇”的问题。
心态改变境遇
当嬴政登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统天下,让四方来朝。他所有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是为此而努力。他当时的心态是积极进取的,他的格局是大一统的中国。秦国以强大的国力,远交近攻,以连横之策对付六国之合纵,剑之所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东方六国相继沦丧。嬴政履至尊而制六合,鞭笞天下,以武力夺取天下亦以武力统治天下。天下已是他一家之天下,自谓之始皇帝,何等的气魄!大手一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大手一指,长城就是万里!以拥有天下之心态,夺得一统天下之境遇,秦始皇帝之谓也!刘邦乃一泗水亭长,本没想到能成一代帝王,当他先破关入咸阳,才有了一争天下之雄心。这一心态之改变,才有了四面楚歌,击败项羽的境遇,也才有了大汉之王朝。近代之毛泽东,他参加革命之初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蒋介石的强劲对手,当他有实力与蒋介石较量时,他的心态自然地改变了。当他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态改变境遇。
境遇影响心态
当范蠡帮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后,他明白他的境遇变了,如果他再在勾践身边辅佐,就可能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的心态改变了,他不求功名利禄,他下海泛舟远离了朝堂。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选择经商,化名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是历史上有名的陶朱公。君子相机而动,“机”乃境遇也。张良有通天彻地之才,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为大汉江山立下了大功劳,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他明白“功遂身退”的天道,功成后他不贪恋权位,不在乎利禄,最后得以善终。而韩信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明白自己的境遇随着大汉帝国的建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主要的敌人项羽已经消失,军事天才韩信已经成了大汉王朝的最大威胁。他还以刘邦取天下时之心待之,落得了被杀的下场,岂不悲哉!境遇变了,境遇会影响心态,心态也应该随之改变。
当境遇无法改变时,改变心态
大文豪苏轼,屡屡被贬,并且越贬越远,一直被贬到了儋州。儋州就是有“天涯海角”名胜之地的海南岛,宋朝时已是到了天边的蛮荒之地。才名誉满京师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因与保守派亦政见不一,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好在他明白,当境遇无法改变时,就改变心态。当他被贬黄州时,他能够放下被贬的心中郁结,与朋友同游赤壁,写诗属文,与友人唱和,乐观旷达。且能与家人开荒东坡,研究美食,东坡肘子乃苏轼所独创之美食,还时不时地与朋友饮酒畅谈,真正地做到了随遇而安。被贬惠州时,他曾写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之超然旷达之态非一般人所能及。苏轼在儋州时,注重教化,从他去后,海南这蛮荒之地也出现了考上进士的文化人。苏轼能够改变心态与他的学识有很大的关系,他的思想受儒释道的影响很大。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做好自己;既然囿于不能改变的境遇,那就乐观地对待,达观地对待。陶渊明也是在无法改变境遇时,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那就挂印离去,回归田园,过一种自种自耕的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的隐逸之路也是士大夫们无路可走时的一种精神皈依。
当心态无法改变时,顺应境遇
苏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牵连被扣于匈奴。苏武不想有亏气节,辜负使命,拔剑自刎。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拼力救治他并想要让他投降。于是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用严酷刑罚来恐吓他,用朋友真情来打动他,用亲人被害来劝说他,但铮铮铁骨的苏武绝不允许自己有负使命,他的高尚情操绝不允许自己投降。他的内心不允许他改变这种心态,于是他愿意接受境遇的改变。他宁愿持节牧羊于北海大漠,饮雪吞毡,忠志不渝。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不可磨灭的爱国情怀,战胜了饥寒与孤独,顽强地活了下来。苏武在匈奴生活了十九年,忠心如铁石般坚硬。他壮年时出使匈奴,归还时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苦难燃烧了青春,却留下了一世清白!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受腐刑,受此有辱祖先的刑罚,本想一死了之,却因撰写的《史记》还未完成,于是忍辱负重,不管身居何职,身处何位,任由境遇改变,他撰写的志向不变,他的心态不变,终于“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愿我们忠实于我们的内心,把握好心态,无论在何种境遇中都能走出来一条踏实的人生之路!
人来到尘世间,怎么能白纸一样地来,再白纸一样地消失?短短的人生岁月,无数的春夏秋冬,写满了不一样深度的喜怒哀乐。厚重的人类历史,也不过是人的历史。光耀史册的人物,也都绕不开“心态与境遇”的问题。
心态改变境遇
当嬴政登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统天下,让四方来朝。他所有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是为此而努力。他当时的心态是积极进取的,他的格局是大一统的中国。秦国以强大的国力,远交近攻,以连横之策对付六国之合纵,剑之所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东方六国相继沦丧。嬴政履至尊而制六合,鞭笞天下,以武力夺取天下亦以武力统治天下。天下已是他一家之天下,自谓之始皇帝,何等的气魄!大手一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大手一指,长城就是万里!以拥有天下之心态,夺得一统天下之境遇,秦始皇帝之谓也!刘邦乃一泗水亭长,本没想到能成一代帝王,当他先破关入咸阳,才有了一争天下之雄心。这一心态之改变,才有了四面楚歌,击败项羽的境遇,也才有了大汉之王朝。近代之毛泽东,他参加革命之初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蒋介石的强劲对手,当他有实力与蒋介石较量时,他的心态自然地改变了。当他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态改变境遇。
境遇影响心态
当范蠡帮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后,他明白他的境遇变了,如果他再在勾践身边辅佐,就可能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的心态改变了,他不求功名利禄,他下海泛舟远离了朝堂。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选择经商,化名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是历史上有名的陶朱公。君子相机而动,“机”乃境遇也。张良有通天彻地之才,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为大汉江山立下了大功劳,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他明白“功遂身退”的天道,功成后他不贪恋权位,不在乎利禄,最后得以善终。而韩信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明白自己的境遇随着大汉帝国的建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主要的敌人项羽已经消失,军事天才韩信已经成了大汉王朝的最大威胁。他还以刘邦取天下时之心待之,落得了被杀的下场,岂不悲哉!境遇变了,境遇会影响心态,心态也应该随之改变。
当境遇无法改变时,改变心态
大文豪苏轼,屡屡被贬,并且越贬越远,一直被贬到了儋州。儋州就是有“天涯海角”名胜之地的海南岛,宋朝时已是到了天边的蛮荒之地。才名誉满京师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因与保守派亦政见不一,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好在他明白,当境遇无法改变时,就改变心态。当他被贬黄州时,他能够放下被贬的心中郁结,与朋友同游赤壁,写诗属文,与友人唱和,乐观旷达。且能与家人开荒东坡,研究美食,东坡肘子乃苏轼所独创之美食,还时不时地与朋友饮酒畅谈,真正地做到了随遇而安。被贬惠州时,他曾写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之超然旷达之态非一般人所能及。苏轼在儋州时,注重教化,从他去后,海南这蛮荒之地也出现了考上进士的文化人。苏轼能够改变心态与他的学识有很大的关系,他的思想受儒释道的影响很大。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做好自己;既然囿于不能改变的境遇,那就乐观地对待,达观地对待。陶渊明也是在无法改变境遇时,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那就挂印离去,回归田园,过一种自种自耕的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的隐逸之路也是士大夫们无路可走时的一种精神皈依。
当心态无法改变时,顺应境遇
苏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牵连被扣于匈奴。苏武不想有亏气节,辜负使命,拔剑自刎。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拼力救治他并想要让他投降。于是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用严酷刑罚来恐吓他,用朋友真情来打动他,用亲人被害来劝说他,但铮铮铁骨的苏武绝不允许自己有负使命,他的高尚情操绝不允许自己投降。他的内心不允许他改变这种心态,于是他愿意接受境遇的改变。他宁愿持节牧羊于北海大漠,饮雪吞毡,忠志不渝。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不可磨灭的爱国情怀,战胜了饥寒与孤独,顽强地活了下来。苏武在匈奴生活了十九年,忠心如铁石般坚硬。他壮年时出使匈奴,归还时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苦难燃烧了青春,却留下了一世清白!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受腐刑,受此有辱祖先的刑罚,本想一死了之,却因撰写的《史记》还未完成,于是忍辱负重,不管身居何职,身处何位,任由境遇改变,他撰写的志向不变,他的心态不变,终于“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愿我们忠实于我们的内心,把握好心态,无论在何种境遇中都能走出来一条踏实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