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媒介阅读”不仅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目标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找出恰当的方式,使之有机整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打破了传统枯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缩小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改变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认知,还原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生态。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教学;小学低年级;绘本
一、 “跨媒介阅读”的内涵与优势
在“互联网 ”时代,社会上早已突破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介传播时期,进入了多媒介传播的时代。电视机端口有电视节目、电影、综艺节目等媒介传播方式;网络端口有微信、微博、QQ等媒介传播方式。当代人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
(一)跨媒介阅读的含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将媒介解释为: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一般是以纸质的材料为阅读的载体,纸质材料包括图书、报纸、档案资料等。此处的“跨媒介阅读”特指传统纸质书本与专业优质的有声读物、电影、阅读平台等相结合进行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重“视听读”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视听方式和提高对整本书阅读兴趣的体验。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方式手段,“跨”并非目的,多种媒介的融会贯通,才是跨媒介阅读所追求的根本。
(二)跨媒介阅读的特点
跨媒介阅读是新概念,但并非新事物,其内涵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日渐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1. 灵活性
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丰富阅读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枯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缩小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改变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认知,还原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生态。
2. 生动感
跨媒介的阅读方式需要多种媒介相互配合,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课堂显得“生动、热闹”起来,焕发出新的活力。跨媒介阅读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阅读方式,符合新时代的語文教育方针。
(三)进行跨媒介整本书阅读的目的
1. 基于低年级学生特点
受限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喜动不喜静”的特征,一堂受欢迎的低年级语文课就必须开放而有活力,这一点也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设计理念中得到了印证。部分低年级的孩子都很难完全安静下来,更不要说全身心投入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动”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将多种媒介相结合,设计各种的环节使课堂“动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和“动脑”。
2. 跨媒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
通过将传统纸质整本书阅读与专业优质的有声读物、电影、阅读平台等相结合,可以弥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借助媒介跳出传统阅读的限制,突破时空的束缚,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造能够互动的学习环境,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提升。
二、 跨媒介整本书阅读课堂应用研究
“跨媒介阅读”不仅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目标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找出恰当的方式,使之有机整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跨越,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阅读是儿童个性化的行为,即便是同一本绘本,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跨媒介的阅读,本质上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跨越不同的媒介,学习的资源就变得更多,选择范围也变得更广,个体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整合,形成全新的思维模式
“跨媒介”的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得到了扩充,但同时也带来了“选择”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跨媒介的“新兴资源库”,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需要的材料。换言之,“跨媒介”也需要“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看待问题,以及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一起建构起全新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只有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学生才能真正利用好“跨媒介阅读”带来的资源优势,最终达到主动探究、独立分析和协同解决等一系列目标。
(三)改变,探索全新的阅读习惯
跨媒介阅读首先就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图书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用的书本,是他们所需要研读的精读读本,而各类课外阅读书籍、相关电子绘本甚至动画片,都能成为他们的略读读本。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更丰富。跨越媒介的阅读,使“碎片时间”也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阅读从方方面面进一步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之中。
(四)聚焦,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这样的:“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温儒敏教授也曾说过:“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到聚焦语用,其他内容自然而然就带出来了。”在跨媒介阅读体验之下,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本质上看,新时代的学生也必须具备新的“素养”,即在不断接触和分析各种媒介,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学会维系、协调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利用好“媒介”这一抓手,强化语用训练,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思辨,努力创造协同发展
过去,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课文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稍长的课文,读起来十分吃力。但如果能合理利用媒介,难理解的部分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加以呈现,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础上,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这样学生在“无意”中就学会了一些带有难度的语言表达,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大大提升。 所谓协同化,实质就是从个体阅读越来越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原始的阅读是个体化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网络上的“评分”与“推荐指数”。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影响教师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也要关注学生之间协同化的发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将语文课堂变成思维火花碰撞之地。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跨媒介阅读虽然大有裨益,但如果处理不当,课堂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低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变数较大,所以下面罗列了两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1. 注意力涣散,不能在多种媒介之间灵活转换
跨媒介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同时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导致学生不能在“跨越”媒介时灵活转换。
求精不贪多。老师必须要明白: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每堂课的容量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教给孩子技能,然后挑一些重难点一起品味和感受,不能强求“面面俱到”。教师要做的是利用媒介去阅读,而不是反过来展示媒介。
把课堂还给学生。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教师轻轻提醒即可,但如果多数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就该考虑是否是教师选择的媒介出现了问题。课堂始终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喧宾夺主。
2. 阅读时浮于浅表,不能深入理解文本
现代化的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这固然给阅读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社会上浮躁的风气渐渐大行其道。
放慢进度,静下心来读书。阅读不应该成为任务,而应该是一种享受,课外阅读尤其如此。
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是碎片化的,微信等自媒体阅读,更是火上浇油,弄得大家焦躁得很,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习惯。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读书的进度,甚至每周专门设定一节读书课,但前提是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慢慢读书,喜爱阅读。
减少干预,放开手去读书。阅读课堂上,老师的干预应尽量减到最低,引导学生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方向发展,还原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如果教师过多干预,课堂就会变得“功利”起来,也就随之索然无味。
当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游,与作者、文本交流完,思维模式也就随之架构起来,到时何愁“阅读不深入”呢?
三、 教学实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低年级绘本课)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日本漫画大家宫西达也恐龙系列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只霸王龙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一只小甲龙误认为是它的爸爸,在霸王龙与小甲龙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霸王龙第一次知道了“被爱”和“信任”的感觉,小甲龙也由此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改编自绘本的动画与单纯的动画片不同,每一帧的画面都有其自身要表达的意思。“很好吃”为了照顾“爸爸”的口味,去找红色的小浆果给“爸爸”吃,电影中这一幕画面简洁,背景空旷,却处处弥漫着父子之间浓浓的温馨。这样的动画带着绘本本身温暖人心的力量,不知不觉间就被学生所接纳。此外,改编之后的绘本动画情节比原版绘本更曲折生动,故事也更丰满,自有一派风格。
(一)绘本动画,激发兴趣
上課伊始,笔者给学生看了一小段动画电影,画面中一只小甲龙正和一只霸王龙比赛跑步,赌注则是:如果小甲龙赢了,他们就可以永远生活在一起,否则他们就要分离。乍一看很突兀的片段,顺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只食草龙和一只食肉龙为什么要永远在一起?
本环节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媒介呈现出电影中的经典一幕——父子赛跑。这看似平淡的一幕,却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学生虽然在此刻看不懂此中深意,但脑海中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纸质绘本,感受经典
接下来,笔者拿出提前借阅好的纸质绘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绘本。阅读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感想交流,然后请学生借助图片,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孩子理清了绘本故事的脉络,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巩固了借助图片复述故事的技巧。
这一环节的内容看似繁多,其实全都围绕着“纸质绘本”这一媒介展开。学生手中有了纸质绘本,才能尝试着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这纸质媒介这一关键“抓手”。
(三)课堂表演,内化精神
听完几个孩子讲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的亲情故事。于是笔者拿出提前做好的人物头饰,要请学生尝试着去表演一下这个故事。表演,同样是绘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故事的精神和意义加以内化吸收。
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环节,表演同样也是多种媒介融会贯通的一个环节。通过纸质绘本、声音资源、头饰材料等的准备,学生自然对于绘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整个故事的架构也有了新的理解。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课堂的最后,笔者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刚开始看的那个片段选自动画电影《你好像很美味》,是根据今天读的绘本改编的,并且杂糅了作者宫西达也恐龙系列的其他几个故事,顺势可以把整套绘本和动画电影推荐给孩子,帮助他们打开阅读的大门。
在这堂课中,笔者运用了纸质、动画、表演等多种媒介,这种跨媒介的绘本阅读方式大受学生喜爱,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一些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8):88-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J].中国教育报,2018(6).
作者简介:朱静怡,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教学;小学低年级;绘本
一、 “跨媒介阅读”的内涵与优势
在“互联网 ”时代,社会上早已突破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介传播时期,进入了多媒介传播的时代。电视机端口有电视节目、电影、综艺节目等媒介传播方式;网络端口有微信、微博、QQ等媒介传播方式。当代人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
(一)跨媒介阅读的含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将媒介解释为: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一般是以纸质的材料为阅读的载体,纸质材料包括图书、报纸、档案资料等。此处的“跨媒介阅读”特指传统纸质书本与专业优质的有声读物、电影、阅读平台等相结合进行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重“视听读”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视听方式和提高对整本书阅读兴趣的体验。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方式手段,“跨”并非目的,多种媒介的融会贯通,才是跨媒介阅读所追求的根本。
(二)跨媒介阅读的特点
跨媒介阅读是新概念,但并非新事物,其内涵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日渐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1. 灵活性
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丰富阅读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枯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缩小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改变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认知,还原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生态。
2. 生动感
跨媒介的阅读方式需要多种媒介相互配合,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课堂显得“生动、热闹”起来,焕发出新的活力。跨媒介阅读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阅读方式,符合新时代的語文教育方针。
(三)进行跨媒介整本书阅读的目的
1. 基于低年级学生特点
受限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喜动不喜静”的特征,一堂受欢迎的低年级语文课就必须开放而有活力,这一点也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设计理念中得到了印证。部分低年级的孩子都很难完全安静下来,更不要说全身心投入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动”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将多种媒介相结合,设计各种的环节使课堂“动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和“动脑”。
2. 跨媒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
通过将传统纸质整本书阅读与专业优质的有声读物、电影、阅读平台等相结合,可以弥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借助媒介跳出传统阅读的限制,突破时空的束缚,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造能够互动的学习环境,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提升。
二、 跨媒介整本书阅读课堂应用研究
“跨媒介阅读”不仅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目标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找出恰当的方式,使之有机整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跨越,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阅读是儿童个性化的行为,即便是同一本绘本,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跨媒介的阅读,本质上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跨越不同的媒介,学习的资源就变得更多,选择范围也变得更广,个体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整合,形成全新的思维模式
“跨媒介”的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得到了扩充,但同时也带来了“选择”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跨媒介的“新兴资源库”,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需要的材料。换言之,“跨媒介”也需要“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看待问题,以及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一起建构起全新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只有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学生才能真正利用好“跨媒介阅读”带来的资源优势,最终达到主动探究、独立分析和协同解决等一系列目标。
(三)改变,探索全新的阅读习惯
跨媒介阅读首先就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图书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用的书本,是他们所需要研读的精读读本,而各类课外阅读书籍、相关电子绘本甚至动画片,都能成为他们的略读读本。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更丰富。跨越媒介的阅读,使“碎片时间”也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阅读从方方面面进一步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之中。
(四)聚焦,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这样的:“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温儒敏教授也曾说过:“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到聚焦语用,其他内容自然而然就带出来了。”在跨媒介阅读体验之下,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本质上看,新时代的学生也必须具备新的“素养”,即在不断接触和分析各种媒介,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学会维系、协调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利用好“媒介”这一抓手,强化语用训练,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思辨,努力创造协同发展
过去,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课文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稍长的课文,读起来十分吃力。但如果能合理利用媒介,难理解的部分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加以呈现,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础上,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这样学生在“无意”中就学会了一些带有难度的语言表达,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大大提升。 所谓协同化,实质就是从个体阅读越来越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原始的阅读是个体化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网络上的“评分”与“推荐指数”。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影响教师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也要关注学生之间协同化的发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将语文课堂变成思维火花碰撞之地。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跨媒介阅读虽然大有裨益,但如果处理不当,课堂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低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变数较大,所以下面罗列了两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1. 注意力涣散,不能在多种媒介之间灵活转换
跨媒介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同时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导致学生不能在“跨越”媒介时灵活转换。
求精不贪多。老师必须要明白: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每堂课的容量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教给孩子技能,然后挑一些重难点一起品味和感受,不能强求“面面俱到”。教师要做的是利用媒介去阅读,而不是反过来展示媒介。
把课堂还给学生。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教师轻轻提醒即可,但如果多数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就该考虑是否是教师选择的媒介出现了问题。课堂始终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喧宾夺主。
2. 阅读时浮于浅表,不能深入理解文本
现代化的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这固然给阅读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社会上浮躁的风气渐渐大行其道。
放慢进度,静下心来读书。阅读不应该成为任务,而应该是一种享受,课外阅读尤其如此。
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是碎片化的,微信等自媒体阅读,更是火上浇油,弄得大家焦躁得很,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习惯。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读书的进度,甚至每周专门设定一节读书课,但前提是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慢慢读书,喜爱阅读。
减少干预,放开手去读书。阅读课堂上,老师的干预应尽量减到最低,引导学生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方向发展,还原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如果教师过多干预,课堂就会变得“功利”起来,也就随之索然无味。
当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游,与作者、文本交流完,思维模式也就随之架构起来,到时何愁“阅读不深入”呢?
三、 教学实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低年级绘本课)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日本漫画大家宫西达也恐龙系列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只霸王龙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一只小甲龙误认为是它的爸爸,在霸王龙与小甲龙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霸王龙第一次知道了“被爱”和“信任”的感觉,小甲龙也由此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改编自绘本的动画与单纯的动画片不同,每一帧的画面都有其自身要表达的意思。“很好吃”为了照顾“爸爸”的口味,去找红色的小浆果给“爸爸”吃,电影中这一幕画面简洁,背景空旷,却处处弥漫着父子之间浓浓的温馨。这样的动画带着绘本本身温暖人心的力量,不知不觉间就被学生所接纳。此外,改编之后的绘本动画情节比原版绘本更曲折生动,故事也更丰满,自有一派风格。
(一)绘本动画,激发兴趣
上課伊始,笔者给学生看了一小段动画电影,画面中一只小甲龙正和一只霸王龙比赛跑步,赌注则是:如果小甲龙赢了,他们就可以永远生活在一起,否则他们就要分离。乍一看很突兀的片段,顺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只食草龙和一只食肉龙为什么要永远在一起?
本环节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媒介呈现出电影中的经典一幕——父子赛跑。这看似平淡的一幕,却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学生虽然在此刻看不懂此中深意,但脑海中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纸质绘本,感受经典
接下来,笔者拿出提前借阅好的纸质绘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绘本。阅读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感想交流,然后请学生借助图片,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孩子理清了绘本故事的脉络,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巩固了借助图片复述故事的技巧。
这一环节的内容看似繁多,其实全都围绕着“纸质绘本”这一媒介展开。学生手中有了纸质绘本,才能尝试着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这纸质媒介这一关键“抓手”。
(三)课堂表演,内化精神
听完几个孩子讲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的亲情故事。于是笔者拿出提前做好的人物头饰,要请学生尝试着去表演一下这个故事。表演,同样是绘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故事的精神和意义加以内化吸收。
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环节,表演同样也是多种媒介融会贯通的一个环节。通过纸质绘本、声音资源、头饰材料等的准备,学生自然对于绘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整个故事的架构也有了新的理解。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课堂的最后,笔者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刚开始看的那个片段选自动画电影《你好像很美味》,是根据今天读的绘本改编的,并且杂糅了作者宫西达也恐龙系列的其他几个故事,顺势可以把整套绘本和动画电影推荐给孩子,帮助他们打开阅读的大门。
在这堂课中,笔者运用了纸质、动画、表演等多种媒介,这种跨媒介的绘本阅读方式大受学生喜爱,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一些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8):88-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J].中国教育报,2018(6).
作者简介:朱静怡,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