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质疑;文本倾向;独特
体验;思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19—01
新课程标准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质疑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文本特点,明白如何质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学生认知的关键。教师只有确定了认知方向和学习目标,才能显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可制订好学习目标,先不直接引导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主动去寻找答案。只有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忆才会深刻。教材中有各种不同的文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掌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总之,只有尊重文本的特点,有了依据,
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明确文本倾向,审慎引导质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有损父亲的高大形象。可见,学生尚未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背影》因其深沉的父爱而打动、感染了几代人,不能因父亲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而否定此文的价值。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闪亮点,可也有其未顾及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我在教学《背影》时,学生也曾对此有过争论,但学生均能从散文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认为父亲此举正是对儿子那份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调控者,要正确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启发学生,学生才能从多个侧面去品味文本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独特体验,学会正确质疑
教学《夜走灵官峡》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了异议,即成渝父母抛弃幼子忙工作,护子责任谁来承担?雪大风狂之夜,山高洞险之所,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放在家里,父母双双外出工作,是孩子的安全重要,还是坚守岗位重要?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很有新意,但并未对此看法发表意见。课后询问学生,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透彻。此文写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着重体现筑路工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套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中,忽视了彼此生活的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教师,肯定学生的质疑是可贵的,但如果为了实现所谓的答案多元化,思维开放化,而忽略文本的道德底线,那怎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
四、保留思维空间,提升质疑品味
大量的工具书充斥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提问有时会千奇百怪。质疑要立足于本,如果学生连起码的文本常识都没掌握,怎能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呢?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多种多样的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文本是有弹性的,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给学生以思想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这门课中,应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在质疑中提升语文素养。
体验;思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19—01
新课程标准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质疑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文本特点,明白如何质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学生认知的关键。教师只有确定了认知方向和学习目标,才能显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可制订好学习目标,先不直接引导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主动去寻找答案。只有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忆才会深刻。教材中有各种不同的文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掌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总之,只有尊重文本的特点,有了依据,
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明确文本倾向,审慎引导质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有损父亲的高大形象。可见,学生尚未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背影》因其深沉的父爱而打动、感染了几代人,不能因父亲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而否定此文的价值。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闪亮点,可也有其未顾及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我在教学《背影》时,学生也曾对此有过争论,但学生均能从散文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认为父亲此举正是对儿子那份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调控者,要正确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启发学生,学生才能从多个侧面去品味文本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独特体验,学会正确质疑
教学《夜走灵官峡》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了异议,即成渝父母抛弃幼子忙工作,护子责任谁来承担?雪大风狂之夜,山高洞险之所,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放在家里,父母双双外出工作,是孩子的安全重要,还是坚守岗位重要?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很有新意,但并未对此看法发表意见。课后询问学生,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透彻。此文写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着重体现筑路工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套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中,忽视了彼此生活的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教师,肯定学生的质疑是可贵的,但如果为了实现所谓的答案多元化,思维开放化,而忽略文本的道德底线,那怎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
四、保留思维空间,提升质疑品味
大量的工具书充斥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提问有时会千奇百怪。质疑要立足于本,如果学生连起码的文本常识都没掌握,怎能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呢?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多种多样的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文本是有弹性的,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给学生以思想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这门课中,应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在质疑中提升语文素养。